现在发达国家消费占GDP比重都超过70%,我国近年来在50%左右。但是就我国现在的发展程度而言,在未来5年之内应该达到60%左右的水平。投资方面,政府可以负责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而消费品投资更多地应该让民营企业去做。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于3月24日至25日召开,年会主题为“持续发展的中国”。本次年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约400人参加开幕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论坛专题研讨会围绕中国持续发展的动能与前景、中国持续发展的机遇与国际合作、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大健康产业、数字化赋能产业转型、新型消费与内需潜力释放、全球经济增长趋势八大主题,围绕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关键及前沿性问题,开展建设性交流,向世界清晰展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韧性与活力,回应国际企业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关注,听取各方对中国改革发展的建议,凝聚加强中国对外合作发展的共识和智慧。
在新型消费与内需潜力释放专题研讨会后,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大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
NBD:2023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比上年提高43.1个百分点。对此您怎么评价?
海闻:2022年1—1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基数比较低,所以2023年的消费实现了7.2%的增长。而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也是偏低的。去年进出口方面,以人民币计价实现了0.2%的微增,但以美元计价是负增长。在投资和出口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消费就显得比较突出,这是一个特殊现象。
NBD:您觉得未来消费应该在“三驾马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说在拉动经济增长当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海闻:我认为我们首先要重视“消费占GDP比重”这个指标。现在发达国家消费占GDP比重都超过70%,我国近年来在50%左右。但是就我国现在的发展程度而言,在未来5年之内应该达到60%左右的水平,这是比较正常的。
最终消费在GDP中占据主要地位,经济发展才会比较健康,这说明投资生产出来的东西都被消费掉了。如果只有投资,最后生产出来的东西没有被市场消费掉,那么这种投资实际上并不是有效投资,并不能真正地对经济有很大的贡献。
NBD:当前,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善大家的消费预期?
海闻:目前大家的消费预期相对偏弱,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另一方面,在收入没有大幅改善的时候,大家是比较谨慎的。
现在消费者信心指数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短期来看,要尽快恢复消费者的信心,而消费者信心又取决于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就业情况的改善。
NBD:对于改善就业情况,您有什么建议?
海闻:民营企业更多更好地发展,可以有效增加普通老百姓的就业。一般而言,大型制造业企业由于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实际上就业机会是有限的,但这是正常的。因此,就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服务业企业带动就业的增加。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承认消费的差异性。消费是有不同层次的,比如医疗服务,有些人只需要普通的医疗服务,但也有些人希望获得高端医疗服务。可以面向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以前认为的奢侈品,将来可能就会变成普通品,因为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一定要承认消费的差异性,对消费观念的容忍度也要提高。
NBD:您觉得应该如何处理消费和投资的关系?
海闻:投资方面,政府可以负责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而消费品投资更多地应该让民营企业去做,因为民营企业天天都在研究市场,它们知道哪些投资是有用的。
当然,投资会有失败,但因为有利润动力和竞争压力,民营企业失败的几率可能会低一点。此外,由于民营企业是自负盈亏的,所以失败造成的损失对整个国家来说不会很大。
发展消费更多的也是要发展民营经济,让它们在消费市场上寻找机会,消费是没办法用计划来解决的。
NBD:谈到民营企业,去年我国民间投资下降0.4%,对此您怎么看?
海闻:增加消费信心和增加投资信心是环环相扣的。消费者的信心取决于收入,收入取决于就业,就业又取决于民营企业发展,所以核心还是要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只有民营企业发展得好,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进而创造更多收入。
NBD:对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您觉得还有哪些举措?
海闻:首先是法律规定要清晰,让民营企业知道哪些可以干哪些不能干,这是最重要的。另外,地位要平等,已经发布的措施要落实到位。
NBD:有专家提出重新设计一套政策体系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海闻:其实三个“化”非常重要,就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把这三点做好了,民营经济就能健康蓬勃发展。
市场化方面就是要尊重市场,资源配置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认为要投资的,只要没有违反法律和其他相关规定,就应该去投资。
在法治化方面,应该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那样,对民营企业也做一个负面清单,规定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