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成都东部新区Slogan(品牌口号)全球征集活动正式进入综合评定阶段,5位专家意见正在陆续汇总,征集活动即将迎来高潮。不论是短短7天时间内收到了七千余条投稿作品,还是五位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团进行判定,这一切不仅彰显了本次活动的热烈参与氛围和专业权威保障,也从侧面印证了成都东部新区所具备的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强大吸引力。
文化创新对提升城市新区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有何重要意义?成都东部新区展现了哪些独特的文化创新元素?侧重人文的Slogan具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对此,本次活动的专家评审团成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若锋发表了他的看法。
李若锋表示,成都东部新区的Slogan必须鲜明独特,避免与其他地区混淆。他还建议,成都东部新区的Slogan需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展现新区与未来的紧密联系。
作为文艺评论界的资深专家,李若锋首先表达了他对“文化”的理解:“过去有一句话叫‘文化搭台,企业唱戏’,这其实矮化了文化的作用。在我看来,文化不仅是台,文化更是戏。当然,这里所指的文化绝非仅限于出土文物、道观寺庙、名木古树等,而是一种吸纳古今、承续传统、融汇现代、引领科技、倡导创新的精神力量。”
在李若锋看来,文化创新在城市新区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能够显著增强城市新区的品牌形象,更能有效提升其在激烈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原因就在于文化创新有一种‘灯塔效应’,尤其是在新区的发展建设中。老城区本身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特质,其文化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历经岁月沉淀,已然形成诸多标志性的文化印记。相比之下,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特别需要文化创新的注入。”李若锋解释,“如果新区能够在文化创新上有所作为,便有可能将自身的不足转化为优势,以新锐的姿态崭露头角,进而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成为文化引领的明灯。”
此外,李若锋还运用生动的比喻进一步阐释:“许多人认为,新区相对来讲文化底蕴单薄一些,但是在一张色彩相对简单的纸上,更能够发挥出文化创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够形成一种更加独特、鲜明、新锐的文化形象和灯塔引领。”
据悉,成都东部新区于2020年4月28日经省政府批复设立。作为一个成立还不满四年的城市新区,成都东部新区展现了哪些独特的文化创新元素?这些元素又是如何助力新区发展的?
在李若锋看来,成都东部新区应该展现巴蜀文化基础上的新锐文化共生的元素,展现未来发展远大图景的元素。
“成都东部新区的发展切合国家战略发展的目标,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总体规划目标之下,作为成都建设的战略布局,成都东部新区应该具有国家战略的大格局。”他表示,“文化创新元素当中的巴蜀文化的基调、文化共生的特点、前沿新锐的眼光、未来宏伟的目标,都是助力新区发展的推动因素。”
作为城市品牌形象的关键组成部分,Slogan常常承载着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使命。对于成都东部新区这样的城市新区而言,如何将新区的文化创新元素巧妙融入Slogan中,既凸显新区特色,又能引发公众的共鸣,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李若锋认为:“成都东部新区的Slogan必须鲜明独特,避免与其他地区混淆。个人觉得这个Slogan需要在‘新’字上下功夫,展现成都东部新区与未来的紧密联系。”
不过,他也提醒:“Slogan不能泛泛而谈,仅仅停留在创新等概念层面,而是要深入挖掘成都东部新区独特的文化元素,避免落入俗套。要努力寻找那些能够引发共鸣的文化意象、符号以及具象性物质,以小见大,以近及远,以有形传递无形,以有限展现无限。”
据悉,本次活动的公开征集阶段自3月9日启动,并于3月15日结束。在短短的七天中,主办方收到了七千余份高质量的投稿作品。这不仅彰显了成都东部新区的广泛社会影响力,更凸显了其独特的魅力。
在众多投稿中,以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引人注目。相较于其他主题的Slogan,这些偏重人文的Slogan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和优势呢?
对此,李若锋分享了其专业见解。他认为,人文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它涵盖了与人相关的物质、文化、思想和科技等多个层面,赋予了事物浓厚的人文色彩。“人文并不仅仅局限于陈旧的文献或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观念,它是一个与时俱进、包容并蓄的概念。”
同时,李若锋也强调,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人文,其核心要素在于“共同认同度”,这意味着Slogan需要在人群中产生高度的认同感、熟悉感和亲切感,这是成功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Slogan的“引领效应”或“灯塔效应”,即它需要一种指向未来、憧憬未来的引领感。
“只有当这两个要素完美结合时,一个Slogan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他表示。
文/文博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