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于怡朗 每经编辑 魏官红
3月20日上午,在以“中国消费行业展望”为主题的瑞银线上媒体分享会上,瑞银大中华消费品行业研究主管彭燕燕表示,2024年年初至今,中国消费品行业的变化“好于预期”。
具体来看,今年一季度高端白酒表现最好。彭燕燕阐述,高端白酒表现亮眼受两方面影响,一方面,家人团聚呈现出“补偿消费”效应;另一方面,企业端的利润在好转,企业有接待需求,“这相比2023年是非常重要的趋势”。
除了白酒,消费者对啤酒、奶茶和演唱会的需求也有了大幅提升。
彭燕燕表示,啤酒、奶茶和演唱会是消费者追求性价比和即时快乐的结果,以前在KTV里想消费的是单价较高的洋酒,如今在国内music bar(音乐酒吧)等演艺场所中,消费人群切换成了年轻人,因此8元—10元的高端啤酒有了不错的增长空间。
奶茶和零食量贩店等低价产品的崛起,也体现了消费者在追求“即时的快乐”和“认知范围之内所谓的性价比”——与花上万元购买奢侈品相比,现在可能会花一千块钱听一个演唱会。
此外,彭燕燕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未来消费品行业兼并收购的趋势会比较明显。她表示,拥有品牌和渠道的头部企业可以把产品价格做得很低,品牌企业的市场份额一定会增大,“小企业可能就会沦为一些平台的供应商,利润可能会很低”。
当前,全球知名PE积极参与大消费企业私有化引发业界关注。对此,彭燕燕认为,从去年开始已有一些消费品公司在进行私有化,其中参与方不一定是私募基金,有一些是家族企业回购投资人的股票,“说得简单一点,大家觉得这些消费品公司的长期价值被低估了,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