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多次融资后讯飞医疗赴港上市 据称医疗大模型已超越GPT4,旗下人工智能高分通过执业医师笔试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3-14 22:0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讯飞医疗虽在过去几年实现了收入的连续增长,但该企业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其在提交的招股书中介绍,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优惠政策及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显著增长,但同时行业呈现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的局面。

    每经记者 吴泽鹏    每经编辑 魏官红    

    2月27日,科大讯飞(002230.SZ,股价50.16元,市值1161.39亿元)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讯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讯飞医疗)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请,讯飞医疗已向证监会报送了关于本次发行上市的备案申请材料并获得接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讯飞医疗虽在过去几年实现了收入的连续增长,但该企业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其在提交的招股书中介绍,中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优惠政策及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市场规模显著增长,但同时行业呈现高度分散且竞争激烈的局面。

    实际上,人工智能一直是医疗领域落地的重点领域,国内外在近两年也涌现出多个大模型案例,其中包括华为、百度、谷歌等行业龙头均推出对应产品,讯飞医疗未来要面对的竞争压力可见一斑。

    此前,科大讯飞在投资者交流会上介绍,公司发布的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0整体对标ChatGPT,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做到业界领先,例如医疗领域超越GPT-4,“同时,要科学理性看待整体的差距,跟GPT-4比还有要提升的地方,2024年上半年讯飞星火将实现对标GPT-4”。

    披露上市计划后进行多次融资

    分拆讯飞医疗独立上市,是科大讯飞多年来的一大设想。早在2021年8月,科大讯飞就曾发布关于筹划控股子公司分拆上市的提示性公告,称鉴于讯飞医疗业务的健康良好发展,为推动讯飞医疗加快产品和服务的开发迭代、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公司拟实施讯飞医疗分拆上市,从而充分借助资本市场,推动智慧医疗业务抓住市场机遇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进而有利于实现上市公司股东长期价值的最大化。

    在随后的多次投资者交流活动中,分拆上市事项也被反复提及,当时,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分拆的目的是为了用更好更灵活的机制来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来进行不仅是技术的持续研发,也要做商业模式更快的探索,“我们希望奔着中国人工智能医疗领域未来的龙头企业去打造”。

    不过,分拆上市的筹划时间也相当长,直到今年初,科大讯飞才再次发布公告,宣布计划讯飞医疗分拆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本次发行的初始发行规模为不超过紧接发行后经扩大后总股本的15%(超额配售权行使前),即不超过2008.99万股。

    需要注意的是,在筹划上市期间,讯飞医疗并未停止融资脚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讯飞医疗日前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书中发现,从2021年11月开始,多家机构以受让或认购股份方式获得讯飞医疗股份。

    其中,2021年11月,安徽科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分别将讯飞医疗总股本的0.71%、1.66%转让给深圳市天正投资有限公司和淄博集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代价分别是5000万元和1.16亿元;此外,科大讯飞创始人之一的胡国平,也分别转让讯飞医疗总股本的0.71%、0.71%和0.29%给不同受让方,交易对价分别是5000万元、5000万元和2000万元。

    在这次股权转让发生1个月以后,2021年12月24日,讯飞医疗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同日公司与科大讯飞、上海水遥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国科瑞华三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了投资协议,3家企业分别出资2.5亿元、1亿元和5000万元认购3.38%、1.35%以及0.68%股份。

    此外,2023年12月,科大讯飞、上海顾屿南歌科技发展中心(有限合伙)分别以1.8亿元、3000万元认购讯飞医疗2.14%、0.36%的新增股本。

    从上述三次股权变动来看,讯飞医疗在这段时期内的估值也有一定的增长,从约70亿元增加至约84亿元。

    收入增长,亏损扩大

    讯飞医疗估值的增加,与该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关系。

    过去两年,讯飞医疗收入规模方面有较大增长,由2021年的3.73亿元增加26.7%至2022年的4.72亿元,此外,2023年前9个月的收入也达到3.24亿元,较2022年前9个月的2.51亿元增加了29.0%。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讯飞医疗介绍,人工智能使机器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工参与的任务,已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是医疗、教育及汽车,其在招股书中介绍称,中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235亿元增至2022年的9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1.3%,预计到203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5万亿元。其中,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市场规模更是显著增长,其由2018年的18亿元增至2022年的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9.1%,预计到203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3110亿元。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讯飞医疗招股书披露的报告期较短,暂无法准确分析经营发展的变化思路,但从中可以看出部分业务的变动趋势。按客户对象不同,讯飞医疗将收入分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医院服务、患者服务、区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四大类,对比2022年前9个月和2023年前9个月,来自医院服务、患者服务的收入增长较大。

    其中,医院服务2022年前9个月收入1924.5万元,2023年前9个月达到了3754.9万元,收入占比由7.7%上升至11.6%;患者服务收入则分别是1493万元、6256万元,占比更是由5.9%上涨至19.3%,患者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影像云平台、智能硬件(即助听器)。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图

    记者注意到,讯飞医疗称,上市募资金额部分将用于升级、丰富为个人客户而设的智能硬件,“我们计划丰富我们的智能血压计和血糖仪产品,延长其使用寿命,为患者提供人工智能赋能的居家疾病防控解决方案”。

    毛利方面,2021年讯飞医疗实现毛利1.88亿元,2022年同比增加22.9%至2.3亿元,且毛利由2022年前9个月的1.3亿元增加38.1%至2023年前9个月的1.8亿元。

    不过,讯飞医疗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2021年、2022年分别亏损约8940.1万元、2.09亿元,此外,2022年前9个月和2023年前9个月分别亏损1.63亿元、1.7亿元。

    与大部分成长型科技企业一样,讯飞医疗的一大成本是研发投入,其财务报表披露,2021年、2022年研发开支分别是1.6亿元、2.42亿元,2023年前9个月同比增加至1.96亿元,占对应报告期收入的比例达到60.3%。

    市场竞争激烈

    “我们很有信心,这个赛道会成为科大讯飞继教育之后,另外一个重要的长期稳定的支撑力量。”2021年10月,科大讯飞相关人士在当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不过,目前而言,讯飞医疗要成为科大讯飞的业绩支撑力量仍有待成长。记者查询发现,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9个月,科大讯飞营收分别是183.14亿元、188.20亿元以及126.14亿元,简单估算后,对应报告期内,讯飞医疗收入规模占科大讯飞收入的比例分别是2.04%、2.51%以及2.57%,占比增幅不大。

    数据来源:记者统计

    今年初的一次投资者交流活动上,科大讯飞在介绍2023年业绩情况时表示,彼时尚未完成业务拆分及审计工作,但根据彼时情况,去年教育收入依然占2023年全部收入的30%以上,智慧城市业务占约五分之一。此外,智慧金融、智慧医疗业务由于其收入稳健增长,使得收入占比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尽管收入支撑有待成长,但讯飞医疗也介绍称,其医疗领域的大模型水平在国内保持领先。去年10月24日,科大讯飞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0,其介绍称七项核心能力持续提升,整体对标ChatGPT,英文对标、中文超越,并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做到业界领先,例如医疗领域超越GPT-4。

    此外,招股书中,讯飞医疗还称,星火医疗大模型在专家级医学知识图谱问答、临床语言理解、医学文档生成、疾病诊断及治疗推荐、多轮医疗对话及多模态交互等六个维度医学场景中的自然语言处理(NLP)任务维度超越GPT。

    不过,想要进一步成长,讯飞医疗要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并不小。

    华福证券在今年2月份发布针对AI大模型的深度研报,其中提到,国内外涌现了多个医疗多模态大模型案例,服务于患者诊断、手术导航、康复训练、影像报告生成等场景,包括谷歌、华为、百度、京东健康等都研发出了对应的医疗大模型,应用场景包括药物研发、生物研究、辅助诊疗、病历报告生成等。

    讯飞医疗则在招股书中表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截至今年1月19日,公司的智医助理是全球首个且是唯一一个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的智能解决方案。

    记者查询发现,实际上,多个医疗大模型都宣称通过了医师相关考试,部分应用场景超越GPT-4。例如,去年11月,夸克大模型宣布高考成绩接近满分、高水平通过医师考试,整体能力已经超过GPT-3.5,在写作、考试等部分场景中优于GPT-4;12月,第二代宣布通过了几乎所有的医疗资格考试,且在各项考试和专业评测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中文医疗场景上比GPT-4大模型表现更好。

    对于该问题,记者曾通过讯飞医疗官网电话、留言通道,科大讯飞公布的邮箱等渠道尝试采访,但截至截稿未收到回复。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宝莲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ST天顺:3月14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下一篇

    平安银行:2023年实现净利润464.55亿元,同比增长2.1%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