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创产业的角度出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新动态?又体现出什么趋势?与此同时,对于文创企业而言,其中又可能蕴含着怎样的新增长点?
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去年工作,提出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以及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从文创产业的角度出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新动态?又体现出什么趋势?与此同时,对于文创企业而言,其中又可能蕴含着怎样的新增长点?一起来看。
▶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在“促进消费稳定增长”部分,提到“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按照以往的惯例,政府工作报告通常会在民生与社会板块中提及“文化产业”,今年也不例外,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之中,对于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值得关注的是,“大力”这个词属于首次提出。细看过往的相关提法,2022年与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而在更早之前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样的表达。
从2021、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别均在对过去的总结部分予以提及。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列入来年“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部分。
可以看到,早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通常都是“同框出现”,而如今,文化产业被单“拎”出来并加以重要表达,侧面亦可一定程度展现文化产业取得的长足发展。
特别是2021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2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未扣除价格因素),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56%。2022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增加值为53782亿元,比上年增长2.7%(未扣除价格因素)。
对于 “塔尖城市”而言,文化产业的作用更加突出。随着诸多城市迈入“GDP占比10%方阵”,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日益巩固。
杭州提出多条直播电商领域人才补贴和产业扶持政策,同时支持培育数字人直播新业态,助力直播电商行业进一步蓬勃发展;《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显示,北京正成为文化新业态发展的策源地和主阵地;上海锚定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核爆点”,大力发展以内容科技为特质、以在线经济为引擎的数字文创产业;成都将着力实施项目提速、产业提能、品牌提质、服务提效“四大提升行动”,全力推进文创产业“建圈强链”再上新台阶……
结合最新的数据来看,杭州202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3211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全市GDP比重16%,成为助推全市GDP 跃上2万亿元台阶的重要力量之一。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成都皆已迈入“占比10%方阵”。与此同时,占比虽未达到10%,但基数较大的深圳在今年提出,文化产业增加值要达3000亿元。
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出现的“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值得关注。这背后,是数字文化产业顶层设计的不断加强以及出台的各项政策举措。
从时间线来看:2017年,《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2020年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被正式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则出现在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下称“《意见》”)中。
《意见》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此后,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写进了党的二十大报告,这在党代会历史上还是首次,标志着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已成为全党共识、全党任务。
2024年作为实现 “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自然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与此同时,据每经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开始,包括上海、四川、江苏、广西、宁夏、西藏等地,也纷纷跟进印发了相应的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并提出相应目标与措施。
例如,上海在去年底印发《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方案》,明确七项14条重点任务,打造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文化数字化转型上海标杆。
再看四川,去年初,《四川省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印发,并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初步建成全省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初步贯通各类文化机构数据中心,初步完成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自去年底以来,“尔滨”的文旅消费“火爆”还让人意犹未尽。紧跟其后的春节假期“消费大账单”——春节档票房破纪录、大庙会刷屏朋友圈、餐厅排长龙、景区门票售罄等现象又显示出蓬勃的内需活力,旅游出游人次与出游总花费实现双增长。
延续去年促进消费的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任务,在“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之中,可以找到不少和文化产业相关的内容以及企业亦可以关注的潜在机遇。
具体来看,在“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事实上,从去年的淄博、“尔滨”等城市旅游的走红,到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再到演唱会一票难求、以成都为代表的“金牌球市”等消费现象的爆火,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旅、体育为消费带来的促进与复苏作用。
春节8天假期期间,“尔滨”创下8天164.2亿元的旅游总收入纪录,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成为文旅“暴力拉升”消费的典型案例;此前,周杰伦在海口举办“2023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为当地带来了4天共计9.76亿元的旅游消费总收入......
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促进消费的“玩法”被陆续推出。以成都为例,第110届全国糖酒会将从春糖会升级为春糖节,意在打破传统展会的时间和空间局限,通过推出“ROCK CANDY春糖音乐节”等方式打造多种消费体验场景。
除此之外,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十大工作任务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被列为首位,足可见其重要性。就文创企业而言,如何理解并加以结合?“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提到的内容也许值得重点关注。
首先是“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其可被视为近年来常被提及的“文化+科技”的延续。其次是“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以文化大数据为例,其中有公共服务部门的文化数据资源、商业文化数据等大量数据,其开放以及应用都还有巨大空间待挖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