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星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2024年3月5日和3月4日在北京开幕。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是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今年具体怎么干?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进行了专访。
对周汉民来说,今年是他第22年参加会议,但对履职工作他一点没有怠慢。22年来,周汉民每年平均提交提案都在5件左右,过往的21年提案数量已超过百件。
今年,在多方奔走调研的基础上,他打算就自贸区立法、数据跨境流动、快递业绿色转型、推进与最不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合作和长护险的进一步优化等方面提交提案。“于我而言,每一年参加会议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具体履行。”周汉民坦言。
周汉民表示,中国一定要把利用外资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要在2024年全力推进,因为外资和外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消费方面,周汉民认为要注重消费的文化含量,同时在保障就业、提高收入基础上来推进消费。
实现快递业绿色转型刻不容缓
NBD:请问您今年的提案主要聚焦哪些方面?
周汉民:我今年会提交几个方面的提案,第一件集中在自贸区立法上。我国的自贸区建设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但我们还要继续做好制度性开放。另外,中国已经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制度性开放。各自贸区的地域不同,具体的工作也有差异,应该各展所长,因此在国家级立法的法律框架下各司其职是关键。可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竞争中性”等规则的试点,依法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权益,通过制度改革助力各类市场主体提升综合竞争力。
第二个提案涉及数据跨境流动。中国是数字经济大国,海量数据形成后必须要使用,这就产生了跨境流动的要求。数据的跨境流动要保护国家安全,还要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我的提案就涉及数据跨境流动如何对标国际规则的问题。我建议制定发布《重要数据认证指南》以及《豁免申报数据出境的负面清单》。在探索数据流动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数据共享、数据权属及数据交易定价等相关规则。
第三个提案聚焦快递业。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百姓都享受到了快递的好处,但这一行业所产生的包装垃圾是大问题。如何绿色转型?我就立法以及具体的经济手段作了调研,我认为实现快递业的绿色转型刻不容缓。我建议,完善推动快递业绿色转型的立法保障;逐步加大快递包装回收利用力度;强化公众环保意识。
工作人员在车间分拣收寄的快件 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四个提案关注不发达国家的进口问题。不发达国家经济总量较小,但与中国的关系一直很重要,在很多国际事务方面我们都是“并肩战斗”的。因此,站在我们的角度,如何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是我考虑的一个问题,所以这个提案就专门针对最不发达国家扩大进口而提。
第五个提案涉及保险。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半失能、失能者而言,提供必要的长期护理险是民众所关注的,这项工作在很多地方有了数年的试验,我认为应该总结经验、加强立法、制定标准、推动前进。评估体系和服务体系都有待进一步健全。可以总结各地试点经验,探索在全国层面形成统一规范的评估标准和专业独立的评定机制。
要强调创新要素的流动
NBD: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想请您谈谈为什么要特别提出这两点?
周汉民:数据跨境流动是数据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产生经济效益的途径之一,它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人员跨境流动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与其他领域的跨境流动相比,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规范相对更为严缜和复杂,这在DEPA中体现得非常明确。而政府采购是CPTPP的重要条款之一。
这两个领域是我们争取加入CPTPP和DEPA必须先行先试的领域。我们要迎头赶上,巩固并固化相关做法,最终形成法律条款。
NBD:2023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有所下降,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周汉民: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同比下降8.0%,规模仍处历史高位。
我们要客观分析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速的变化。首先,不可否认,这是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影响所致;其次,一些国家保护主义上升也带来了很大影响。
但我们也要关注一些新情况。比如,去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对华直接投资(含通过部分自由港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13649家,增长82.7%。高技术产业引资4233.4亿元,占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为37.3%,较2022年全年提升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我们应当看到,外资和外贸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比翼齐飞”、有力推进才好。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外商投资是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把稳外资作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在扩大市场准入、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加强服务保障,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我认为,第一,自贸区的相关立法工作其实就是为扩大市场准入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第二,要改善公平竞争的氛围和环境,就营商环境出台新的举措并狠抓落实。第三,要强调创新要素的流动,主要是数据流动特别是跨境流动,数据的跨境使用希望能在自贸区先行先试,全国推广。
整体上,我认为要有信心,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增加我们的勇气。
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的一处跨境电商直播基地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NBD:“新三样”领域近年来发展比较快,您认为“新三样”出口势头强劲有哪些原因?对于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您还有哪些思考和建议?
周汉民:2023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
202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7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23.77万亿元,增长0.6%;进口17.99万亿元,下降0.3%。在这样的格局下能有“新三样”的新亮点,反映出中国制造业的强大。
中国在绿色转型过程中践行了我们的诺言,“双碳”目标是中国的目标,但是能惠及全人类。刚才讲的“新三样”就是绿色能源转型的体现。
“新三样”的生产和出口大量是由民营经济来推动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增长6.3%,占进出口总值的53.5%,提升3.1个百分点。以上说的这几个优势我们要继续保持和发挥。
具体到2024年,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我们首先要稳健,因为经济发展行稳才能致远。还要高度关注出口目的国的法律、规则及其变化,在生产、销售、出口、使用过程中都依照相关国际规则行事。
尽管我们去年的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少,但总额仍然是巨大的,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中国商品是其他国家所欢迎的,我们要坚守住世界市场份额。只有这样,中国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我国“新三样”出口势头强劲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NBD: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您怎么看2024年中国的外贸形势?
周汉民:从目前来看,世界经济是在冲击下复苏。冲击是指局部范围的不稳定现象,这些都对国际经济和贸易有直接影响。所以我国的外贸出口同样也会受影响。
因此,我们要加强已经有的优势,比如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强化对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的出口,这都是我们的优势。此外,对欧盟、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我们要加强出口渠道和动力的整合,稳定已有的市场。
中国经济发展的确是受世界经济影响的,但我们还要因势利导,想方设法向前推进。我相信2024年中国外贸的发展希望很大,世界需要中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要注重消费的文化含量
NBD:今年春节假期,我国消费市场实现良好开局。您认为这释放出什么信号?有人建议应该给中等收入群体多放假、给低收入群体发钱补贴来刺激消费,您觉得是否可行?
周汉民:今年春节假期的消费复苏,让我们都感受到信心。
从春节消费来看,我认为有两点要高度关注,一是要注重消费的文化含量,要把每个地方的独特文化特质发挥出来,哈尔滨冰雪之热实质上就是文化热潮的体现。
游客在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园区内体验冰雪娱乐项目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二是一定要强调在保障就业、提高收入的基础上来推进消费。国家一直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居民实际收入保持一定的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人民群众对优质消费的需求,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关注。我想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为了表达对上海人民的感谢,上海向市民们发送了感谢信并附上一张参观门票,每家一张,让小手牵大手,上海市民充分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真诚。
虽然每户只有一张门票,但上海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协调错峰参观等。这说明促进消费要做到深入人心,文化含量极为关键。世博会是文化盛会,与此同时也是温暖人心之事,一张门票、一封感谢信就能让百姓普遍感受到被重视,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