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AI大模型时代、大数据时代、新能源时代,我们必须审慎评价自己的研发能力。我们与世界一流标杆企业仍然存在着‘断层’的技术差距。”谭旭光说。
◎“新能源商用车业务要做好多元化布局,在突出‘新’字上狠下功夫,在跌宕更新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上,找准自己的发力点,宁愿多‘烧’一点钱,也要多储备一些技术,绝对不能走错路、迷失技术方向。”
每经记者 彭斐 每经编辑 梁枭
作为行业龙头,2023年中国重汽集团再夺重卡销量、市占率“双第一”。但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如要继续保持目前的行业地位,变革已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AI(人工智能)时代,你不主动革自己的命,市场就一定会革你的命。”3月2日上午,在中国重汽2024年度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作报告时,山东重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道。
中国重汽集团董事长谭旭光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谭旭光的表态,源自中国重汽要用颠覆性科技定义全球商用车行业未来的目标。
当然,从技术端看,近两年,我国的商用车行业正在经历由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无人驾驶等更高维度进阶,这些技术对车企而言都意味着从0到1的跨越,当然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今天AI大模型时代、大数据时代、新能源时代,我们必须审慎评价自己的研发能力。我们与世界一流标杆企业仍然存在着‘断层’的技术差距。”谭旭光说。
如何缩小乃至解决这些问题,显然离不开持续的研发投入。同时身为山东重工集团的掌舵者,谭旭光显然深知研发对商用车产业链的重要性。
在3月2日的讲话中,谭旭光开始就提到,在自2018年9月1日以来的五年多的时间中,中国重汽累计研发投入150亿元,超过重组前15年的总和,建立起了国内外行业一流的协同设计、虚拟仿真、汽车电子与智能网联等5大核心能力,彻底改变了中国重汽在科技创新上一直以来不舍得花钱、更不敢“烧钱”的守旧思维。
在谭旭光看来,对标世界一流,全方位推进研发系统重构,逐步搭建起全流程自主正向研发体系,历史性解决了中国重汽长期依赖引进模仿的“科技软骨病”。
近年来,油价居高不下、运费持续低迷,人力费用上涨、时效内卷加剧等成为运输人的最大痛点。对中国商用车企业来说,在比亚迪都将触角伸到商用车领域的背景下,在与国际对手的竞争中,积极主动地技术创新显然更为重要。
“AI时代到来了,不改变就灭亡!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接受新事物,绝对不能只看热闹!绝对不能不懂装懂!绝对不能只懂不干!”谭旭光说。
“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迅速落地商用车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面向120个全业务场景,率先研究AI大模型在智能驾驶、人机对话、生成式设计、预测性诊断等领域的应用,搭建起AI新科技工程体系。”而对中国重汽集团而言,谭旭光也给出了明确目标:未来五年研发投入要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投入强度从3%迈向5%,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其中30%以上要用于前沿基础研究、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汽车纵横》杂志在近期的相关文章中称,未来,商用车市场的竞争将越来越集中在技术创新上。谁能掌握最新的技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商用车将越来越智能化。智能化可以提高商用车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提升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除了主动拥抱AI,从技术端看,商用车行业有传统能源、新能源等不同技术路线。但对商用车企业来说,这可能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
“新能源商用车业务要做好多元化布局,在突出‘新’字上狠下功夫,在跌宕更新的新能源技术路线上,找准自己的发力点,宁愿多‘烧’一点钱,也要多储备一些技术,绝对不能走错路、迷失技术方向。”谭旭光说。
然而,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并不代表传统能源就会彻底退出市场。在谭旭光看来,要辩证看待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新能源不是“百病都治”,内燃机在未来百年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传统重卡将会长时间存在。
“我们不能跟着瞎忽悠、随风摆、当混子,要扎扎实实走好自己的新能源发展之路,实现新能源和传统能源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在竞争中,谁能笑到最后,谁就是王者。”谭旭光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