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电影变成现实!著名音乐人用AI“复活”女儿,还为妻子唱生日歌!用AI“复活”亲人,是喜是忧?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2-29 17:36

    每经编辑 张锦河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很多电影中的情节正逐步变为现实,这就包括用AI“复活”去世的亲人。

    《流浪地球2》里,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将自己的女儿丫丫的意识进行储存与上传,在数字世界里,一个与丫丫一模一样、会即时应答与互动的“数字生命”诞生了。

    《流浪地球2》剧照

    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案例已有不少。据媒体近日报道,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就利用AI技术“复活”已去世的女儿。而在此前,一位“00后”博主也用AI工具生成了奶奶的虚拟数字人,并和她用视频对话。

    著名音乐人用AI“复活”已去世的女儿

    橙柿新闻2月29日报道,近日,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我的女儿又回来了”,背后原因让人泪目。

    据媒体报道,2021年,包小柏22岁的女儿包容在因病去世,近日,他用AI“复活”女儿给妻子唱了生日歌。

    包小柏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反复地尝试训练后,如愿用AI复刻出“数位女儿”,可即时响应问话。前阵子老婆生日时,一家三口一起唱生日歌,他感慨:“AI就是寄托思念的工具,也是一种对思念的表达方式。

    有细心网友发现,包小柏最近出现在大众视野时,一头白发长发披肩,和以前的形象大不相同。

    此前,包小柏曾表示,女儿去世后,他就再也没有理过发了,“因为头发有一段是曾经天天触碰过女儿额头的”。女儿去世后,他很难走出失去女儿的阴影,甚至不敢面对亲友的问候。

    为改变这一情况,包小柏从2022年开始钻研AI技术并攻读相关专业博士,希望重现患病去世女儿生前声音。包小柏曾透露,女儿在离世前因气切插管无法发声,他誓要用科技重现女儿的声音及影像,“我要给她一个最完美的形象、最完美的声音,让她在美轮美奂的数字世界,继续生存下去。”

    对此,有人问他,“你知道这不是真实的吗?”包小柏表示,他其实不在乎,他真的很想念他女儿,所以才会做这一切。

    “00后”用AI技术“复活”奶奶,网友们吵起来了

    据央广网、浙江日报2023年4月报道,博主@吴伍六,是一位“00后”视觉设计师,他用AI工具生成了奶奶的虚拟数字人,并和她用视频对话。

    视频里,奶奶讲着湖北的方言,头发花白,没有牙齿,像她生前一样“唠叨”,表情惟妙惟肖。

    当他问奶奶生前和爸爸打电话说了些什么,这位AI奶奶对答如流:“我和他说,别喝酒,要节约,别打牌。”

    当博主问奶奶过年的东西买了吗?奶奶还会用湖北方言回答,“买了两壶油,私人榨的,很香啊~”

    博主非常思念他的奶奶,和奶奶聊了很多,比如升职加薪,比如最近的身体状况。

    奶奶听了还会发出爽朗的笑声。

    博主说的每一句话,她都有仔细聆听,或是点头,或是眨眼来给予回应。

    在视频中,博主不仅分享了,整个制作流程,还贴上了相关应用的链接。

    不过,此举引发了网友争议,有网友认为这样能寄托哀思,非常有意义。

    也有网友认为,没必要把已故亲人做成AI,感觉像被操纵的电子玩偶……

    用AI“复活”亲人,是喜是忧?

    对于用AI“复活”亲人,红星评论曾发文称,有人说过,一个人一生中会死三次,第一次是脑死亡,意味着身体死了;第二次是葬礼,意味着在社会中死了;第三次是遗忘,这世上再也没有人想起你了。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冷冰冰的机器,何尝不是因为情感的存在?面对至亲至爱的猝然离去,如果全然无需情绪疗愈,没有丝毫痛苦和遗憾,断联就像扯断网线一样简单,如此冷酷的现实,恐怕比死亡更恐怖。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也表达了同样的主题,“爱可以超越生死,生命可以因为记忆而永恒。” 

    从这个角度看,通过技术手段,为逝去的亲人建立数字化身,通过“看见”去治愈疗伤,缓解悲痛弥补遗憾,也是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求索。 

    从情感角度来看,用AI“复活”亲人,并不难得到世人的理解,但从伦理及风险角度来看,尽管生死界限在AI面前变得模糊,“复活”亲人在技术面前变得轻而易举,人们还是要承认,现实与数字终究存在鸿沟,数字化复活已故亲人本身所面临的一些疑问,也必须要正视。

    比如,用生前影像样本喂出来的“亲人”,还是我们认识的那个人吗?如同电子玩偶一样操纵亲人,是否有悖于尊重亲情的真意?如果失去至亲的某位家人,沉溺于被技术还原的陪伴中,又该如何应对? 

    媒体曾报道,有90后宝妈想“复活”逝去的丈夫,借助丈夫生前的照片、视频和语音,通过喂数据的方式,亲手“养大”数字人,让触不到的丈夫重回自己身边。事后,经父母和公婆多次相劝,她最终决定放弃。

    亲人之所以婉言相劝,理由自然是逝者已矣,生活还要继续。在他们眼中,用AI“复活”亲人,就是在和过去纠缠,沉浸在悲思中“走不出来”。这样的担忧并非多余。毕竟,人终究要学会告别,重启生活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对于“00后”用AI技术“复活”奶奶,新京报评论曾发文表示,设想一下,如果有大模型通过对你的伴侣行为进行反复学习模仿,再通过AI换脸确保面部特征完全一致,那么,在视频聊天、线上互动等场景中,“和我交流的人到底是谁”这样一个原本确定无疑的问题,都将变得不再有确定性。

    小伙子的“复活”行为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将这一未来图景拉近到了公众面前。人们恍然发现,AI已经走得如此之远,以至于这不仅带来了关于新型诈骗、隐私确权等现实问题,还对我们认知现实的底层基石造成了挑战。

    这样的深层焦虑,使得原本是个人情感领域里的私事,陡然变成了一起公共事件。公众对其行为的“情感不适”,反映的是对技术快速变革的不信任感。个人隐私、安全、人际关系都将经受新的变化,而当这具体的种种焦虑汇聚成河,又会对人类生存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带来冲击,比如,人们可能要被迫修订对于真相的定义,“有图有真相”乃至“有视频有真相”的时代将不可避免地过去了。

    因此,对于小伙子因为个人情感而技术怀旧的行为,我们不必过度苛责,既没有突破人伦道德的底线,也没有用于商业甚至其他犯罪目的。但是,对于同样的技术未来会如何挑战我们的伦理边界和法律规范,我们应当借此有所警惕和预判。

    毕竟,“复活”自己的亲人事小,但倘若技术普及后,有人恶意无止境地“复活”他人,那将不可避免对公共安全造成集中冲击。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橙柿新闻、央广网、浙江日报、红星评论、新京报评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旗滨集团:截止2023年末,公司拥有7条光伏玻璃生产线,日熔量合计8200吨

    下一篇

    强瑞技术:公司已向客户供应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