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演出,龙人世家带来了一支110人组成的火龙队,9条18米长的红色火龙,100斤生铁和500斤炭,“一般演出,还从来没带过9条龙的。这次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还特别增加了‘火流星’与‘风火轮’表演。”
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
回顾2024春节假期,电影票房交出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最佳成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文旅消费火爆的当下,在成都过节的游客和市民,也越发感受到传统年味的“出新”:
当年轻人排队走进川剧院,当无人机表演与打铁花同台“飙戏”,当灯会里出现元宇宙场景……一系列推陈出新的背后,少不了为传统文化“加戏”的他们:在不同领域对春节进行“气氛组营造”的辛勤文创文旅人。
寻找“成都春节的AB面”,今天,让我们一起聚焦2024农历除夕夜刷屏朋友圈的非遗火龙铁花秀的“幕后操盘手”——重庆市铜梁区龙人世家龙灯艺术有限公司(下称“龙人世家”)董事长李朝国,听听他与成都,与非遗的故事。
除夕晚上11时许,成都天府国际会议中心礼仪广场,非遗火龙铁花秀现场,漫天的铁花与飞舞的火龙在点亮夜空的同时,也点燃了观众的热情。全场惊呼声此起彼伏,来自重庆的赵明说“巴巴掌都拍红了”。震撼,壮观,绝美,是这场表演带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
“除了在天安门前演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龙人世家董事长李朝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道。此次演出,龙人世家带来了一支110人组成的火龙队,9条18米长的红色火龙,100斤生铁和500斤炭,“一般演出,还从来没带过9条龙的。这次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还特别增加了‘火流星’与‘风火轮’表演。”
事实上,除了上镜的“绚烂繁花”之外,铜梁龙舞的背后实际上还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历史悠久、建制完备,蜚声海内外,曾出现在国庆联欢表演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等重要场合。
在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之下,如何用创新的方式来更好呈现铜梁龙舞?李朝国说,“我今年有个想法——举办铜梁龙舞全国巡演,把铜梁龙舞和当地的非遗结合起来,弄成一台耀眼的节目。”
规模大,无疑是此次演出的最大亮点之一。光说龙的数量就足足有9条,作为对比,一般的舞龙通常只用2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龙生九子”的说法,九龙也代表着尊贵与祥瑞。
据李朝国介绍,此次带来的9条18米长的红色火龙,制作时间共计20多天,“专门请彩扎的艺人加班加点来做。”此外,历经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不断发展,铜梁龙的长相最终形成龙头像狮子,有马的嘴巴、虾的眼睛、鸡的冠、鱼的鳃、驴的角、鱼的尾等特色。
“9条龙代表着整个九州中华的团团圆圆。刚好演出的地点在成都,相当于川渝一家人一起过春节。”与此同时,此次演出也编排了9组造型,包括龙舞九天、群龙交汇、翻江倒海等,充分考虑到了龙舞动作的精髓以及火龙自身的特点。
再看此次演出中特意加上的火流星与风火轮。前者实际上起到导引火的作用,预示着龙即将登场。麻绳两头燃烧的是钢丝棉,需要恰当的力度和弧度才能“耍”得好。
风火轮则是依靠两台机器,燃烧的材质依旧是钢丝棉,高速旋转的流光四溢之下,“转出一年又一年的好光景、好年头。”
与此同时,舞龙人和龙也纷纷进场。从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火流星出场之时便引起赞叹,而风火轮肆意地转动起来时,欢呼声已成一片。
打铁花是整场演出的重头戏,也是提起铜梁舞龙时,大多数人脑海里会浮现出的场景——星光漫溢,火龙腾飞。此次演出的龙身里,特意安装了灯,与漫天的铁花相得益彰。而抛洒的铁水,实际上需要提前用高温烧化,等到演出时再用竹勺舀出来,接着用木板拍击,形成满天火花。
李朝国表示,要保证演出的效果,关键有两点。
一是舞火龙的演员要不怕烫。“铁水散放在空中再掉下来,虽然不是很烫,但还是有一定温度,这也体现了一种勇敢的精神。”
二是烧铁水的火候一定要掌握好。“如果铁水没烧好,打出来是会烫伤人的。所以师傅一定要专业的,选择的铁也是专门加工过的。”
非遗火龙铁花秀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个更大的体系——铜梁龙舞。
2006年,龙舞(铜梁龙舞)成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项目,名录称“兴起于明,鼎盛于清,在当代重放异彩,饮誉全球”。2021年,彩扎(铜梁龙灯彩扎)亦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除了日常与普通观众接触比较多的火龙之外,还有竞技龙、大蠕龙等龙舞品种。前者出现在今年春晚中的武术《争春》中,由于其技巧性强,观赏性高,更适合去“打比赛”。大蠕龙表演则气势磅礴,特色鲜明。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此次非遗火龙铁花秀的火龙队,可以视作铜梁龙舞在当代传承的缩影。队伍中资深的非遗传承人,拥有制作龙、舞龙、打铁花、耍火流星等“技能”,而其余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从全国来看,铜梁在传承舞龙上是数一数二的,所以我们公司更多做的是发现好的苗子来培养。”李朝国说。
据报道,铜梁本地除了坚持开展龙灯会、龙舞比赛、“一镇一品”龙舞展演等活动外,还开展了铜梁龙舞进校园活动。比如,铜梁二中具有专业水平的舞龙队3支、队员30多名,具有舞龙基本技术水平的300人左右。每个班级都有舞龙队。目前,全区中小学校全部组建舞龙队,各学校每周至少安排1节舞龙训练课。
与此同时,这也给龙人世家除了演出之外,带来了更多机会。一个典型的案例是其近两年来,研学业务的开展,包括文化课、手工课等内容。
李朝国告诉记者,“文化课让大家了解铜梁龙的辉煌历史。手工课就是彩扎,比如怎么去扎个龙珠之类。除此之外就是看表演,以及去体验怎么表演。”
作为以办公司的方式来运营、传承非遗的“老资格”,李朝国对市场有直观的感受。“公司刚成立的几年需要不停地拓展业务,虽然很辛苦,但是乐在其中。而现在同类型的公司相对多了,看到更多人加入非遗传承,我还是很高兴。”
与此同时,龙人世家也在不断找准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主打技术与创意以突出自己的竞争优势。李朝国以此次非遗铁花秀为例表示,单以一家公司的力量来看,要在大型活动中达到上述效果还有些欠缺。因此,公司会特别看重与当地资源的结合,比如此次活动,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再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目前已在上下游衍生出彩扎、教习、研发、展演、产品等在内的环节。但是,就龙人世家而言,目前的难点还在于如何从规模上进行突破,“要养活一大帮人还是有一些难度。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至少还需要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甚至创办专门的龙舞艺术学校。”
此外,行业内也有周期性的因素影响。例如,每逢旺季可能大家都忙不过来,而在非旺季,公司更多是“自己去找市场”,通过和景区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创收。
在此背景下,李朝国也萌生了新的想法:“举办铜梁龙舞全国巡演,把铜梁龙舞和当地的非遗结合起来,弄成一台耀眼的节目,在全国应该还是很有市场的。”
在这方面,铜梁龙舞是有“底气”的。仅以时长为例,铜梁龙舞足以撑起一场1-1.5小时的专场演出。谈到这里,李朝国一口气说出大蠕龙等10多个的龙舞品种,“铜梁28个镇街都有关于铜梁龙舞的节目,形式丰富多样,各种龙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成都的除夕夜,火龙舞动的铁花照亮了夜空,不仅展示出非遗的独特魅力,更生动“点燃”文化创新与传承的魅力。由古至今延续下来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和生命力,不仅保留了传统技艺的精髓,还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走进了广泛的观众,成为了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点。
文旅部早在发布今年春节假期市场情况时就指出,“欢喜过年文化味浓,传统文化出彩出新”成为一大趋势。仅以成都为例,除了非遗铁花秀之外,川剧也排起长队。此外,还有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成都国际熊猫灯会等各类新春活动热闹非凡,成都博物馆、成都市美术馆等热门文化旅行地刷屏网络。
事实证明,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一旦得到合适的传承和创新模式,便能更加激发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活力。对于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如何结合市场,让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当然,这同样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激起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当然,具体到非遗,其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跨界合作、教育等方式,我们可以开辟非遗传承与利用的新途径,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另一方面,对于非遗的商业化探索也需谨慎,避免文化本身被过度消费而失去其真正的价值。
对我们来说,除夕的这抹“繁花”,还将继续闪耀,如果说烟花易逝,或许这抹“繁花”能够一直陪伴我们。
*本文作者系天府文创云记者石普宁,转载合作相关可搜索“天府文创云”公众号。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