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多家百亿量化私募:有赎回压力,但无大规模清盘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2-21 21:39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肖芮冬    

    2024年1月,“雪球”产品大量敲入,导致中小市值股票被抛售,一些风格偏中小票的量化策略回撤严重。

    量化巨头灵均投资砸盘被公开谴责,沪深交易所2月20日晚间发文,释放量化强监管信号。会不会带来大面积量化产品赎回潮?

    2月20日,“多家头部量化私募DMA巨亏、产品遭赎回”的消息在量化圈流传。对此,多家百亿量化私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轮极端行情,指增、多空、中性会受到影响,赎回方面会有一定压力,各家公司不太一样,但无大规模清盘。

    还有头部量化私募表示,赎回没有大的变化,还是很稳定。

    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监管

    量化巨头灵均投资开市疯狂砸盘被重罚,这是管理层加强量化交易监管的信号。

    2月20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量化交易报告制度平稳落地》公告,将建立健全量化交易监管安排,包括明确“先报告、后交易”的准入安排,健全差异化收费机制,加强异常交易和异常报撤单行为监管,加强对杠杆类量化产品的监测,强化期现货联动监管。

    此外,“多家头部量化私募DMA巨亏、产品遭赎回”的消息2月20日也在量化圈流传。有投资者担心,这样会不会导致量化基金大面积赎回?

    记者注意到,灵均投资被公开谴责后,有市场人士在朋友圈表示:“现在灵均投资的客户群炸群了,担心投资者赎回。”对此,灵均投资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公司客户群炸群一事,我们公司受到处罚,客户怀疑也很正常。”

    “如果因为量化强监管导致客户赎回基金,量化也只有被动减仓,这些都会给市场造成压力。”有私募人士认为,量化赎回可能是从微盘股遭遇流动性危机开始,量化产品净值回撤,产品业绩大跌,引发投资者赎回,之后基金不得不砍仓,最后投资者再赎回。

    有量化私募人士表示,这次微盘股的流动性危机,导致一些中小票的量化策略产品净值大面积回撤,有的产品一周回撤就抹去了近两年的收益,规模也出现缩水,甚至有部分产品遭遇了赎回压力。

    上海一百亿量化私募人士告诉记者,这一轮极端行情,指增、多空、中性会受到一定影响。目前还没有具体统计赎回数据,不过有一定压力,各家公司不太一样,可能也要看具体的产品设置和条款。指增策略赎回可能比较多,Beta+Alpha同时回撤,2023年很多指增产品业绩好的都做了微盘股暴露。

    对于“大面积赎回”的消息,也有机构持不同观点。有头部量化私募表示,赎回没有大的变化,还是很稳定,也没有做任何一笔DMA业务。

    还有百亿量化私募人士表示:“我们都是三年期锁定期,大部分还没有到期。”

    上海一顶级量化私募人士则告诉记者,目前像这种平层产品,没有杠杆,就等净值修复,客户现在亏钱不太会赎回。如果真正要赎回,一定是失去信心才会赎回。现在客户不想听净值回撤的原因,更多的是想知道净值什么时候修复。比如“我们旗下的股票量化多头,近3天(净值)已经修复了十几点”。

    部分指增产品风格漂移

    2023年,不少私募机构为追求更高的阿尔法,开始向小市值风格聚集。2024年以来,市场风格突然转换,高股息率为代表的板块表现突出,中小市值为代表的成长股陷入阴跌。在这样的背景下,量化机构指数增强产品业绩遭遇极大考验。

    尤其是年初,“雪球”产品大规模敲入,导致中小市值股票被抛售,一些风格漂移、偏中小票的量化策略回撤严重。由于微盘股遭遇流动性危机,导致部分量化的DMA产品被追保,被迫减仓甚至穿仓被强平,造成了量化行业的恐慌和挤兑。

    据记者了解,有部分量化机构的指增产品风格漂移明显,尤其是目前部分量化指增都推崇所谓的“空气指增”。排排网财富告诉记者,“空气指增”是可以理解为“宽松”版指数增强策略,其采取量化方式在全市场范围内进行选股操作,不会跟踪任何指数,因此也不会受到任何指数成分股、行业、市值等条件约束。相比传统的指数增强策略更加灵活。

    厚石天成投资创始人侯延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受挫的量化指增及中性策略,大部分集中在小微盘选股策略,本来指数增强应该对标的是中证500、中证1000或沪深300等指数,但上述指数涵盖的股票标的很难做出超额收益,所以很多量化机构放松了风控,策略产生了漂移,集中到了小盘股、微盘股领域,这些股票流动性差,风险来临时产生了“踩踏”。

    随着市场反弹,当流动性危机解除,这个阶段只要产品不是因为爆仓、触及止损线等原因被动终止运作,且不人为干预量化模型,最终超额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修复,净值也自然得到修复。

    有百亿量化人士指出:“节前护盘资金入场,这周基金都开始反弹了。”如果客户这个时候赎回,就会直接错过反弹的收益。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汽车金融公司监管评级新规出炉

    下一篇

    比亚迪开年“第一降”背后:“电比油低”成真?五菱等品牌跟进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