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访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秘书长张洪涛:做企业家要有“义工精神”丨我眼中的中国企业家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2-21 15:46

    ◎张洪涛表示,个人感觉到,近年来中国企业家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是有明显提升的。

    ◎张洪涛说:“我觉得现在的创业,以造车为例,无论是小鹏还是蔚来造车,不管多艰难也都坚持下来了,这是这些企业家们的理想。”

    ◎作为榜样的企业家身上有哪些比较突出的核心特质?对此,张洪涛表示:“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大事要敢想,小事要一点一滴去做。”

    每经记者 杨卉    每经编辑 张海妮    

    2001年正月十五,一群来自民间的草根企业家相聚亚布力,组建起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中国企业家论坛。作为参与者和记录者,亚布力企业家论坛秘书长张洪涛二十余年来听到了无数中国企业掌舵人最真实的声音。2024年亚布力年会前夜,《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与张洪涛展开了独家对话。在张洪涛眼中,中国企业家们究竟是何模样?

    张洪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热点前瞻:出海、人工智能、大健康、ESG是当前中国企业家的聚焦方向  

    NBD:与此前相比,目前中国企业家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有哪些?今年亚布力企业家论坛在主题设置上有哪些调整?从事哪一领域的企业家数量相对较多?

    张洪涛: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但也要注意到,这一过程中确实存在粗放式发展的情况。因此现今这个阶段,高质量发展肯定是年会的主题,这也符合当前中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

    总基调之外,分论坛的主题则贴合当前企业家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如ESG,去年我们去了很多国家——新加坡、印尼等,发现这些国家企业家们关注的问题和中国企业家们在某一方面非常一致: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还有就是人工智能。尤其是最近,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如何在应用包括Open AI、大模型等产品的同时平衡道德和伦理?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需要企业家们考量的问题。

    另外,人口老龄化涉及的大健康产业,也是关注度较高的话题。中国企业出海也是热点,我们出国调研时发现,国外对中国企业出海抱有很大的热情,不亚于国内城市招商引资。至于这个海怎么出,出哪些产品,中国企业家们应该有各自的考量。

    至于哪些领域的企业家较多,数量我们没有特别关注,但从趋势上看,房地产企业的削减是很明显的,人工智能、科技类企业则明显增多;投资、金融等领域的比例也有提升。

    NBD:出海趋势渐成,中国企业家们对待出海的态度如何?他们在出海时最希望实现什么目标?该怎样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张洪涛:我觉得(出海)的很多前置工作都需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如彼此了解当地的政策、宗教文化、当地的企业运营模式;熟知当地的各项制度、限制企业发展的因素、人口环境、法律制度,以及当地竞争对手的优劣势等等。

    我接触的大部分企业家,对出海这件事都是比较积极的。去年我们专门去参观了印尼的青山工业园,青山控股项光达(青山实业董事局主席项光达,业内称为“世界镍王”)搞的工业园,总投资约为300亿美元。其中有一块是亚布力论坛理事丁立国做的德信钢铁厂,约有650万吨焦炭、750万吨钢铁,很好地解决了国内钢铁产能过剩问题。

    不过,其实中国企业家在做出海决策时,更倾向于开拓市场获客,很少有将国内生产线搬到国外的,大部分都需要重建。通常都是企业的国内市场达到一定程度的饱和,需要扩展国际市场,且国际市场有需求,出海才能顺利地实现。

    NBD: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您觉得中国企业家对这一话题的关注度有明显提升吗?

    张洪涛:我个人感觉到,近年来中国企业家的认知是有明显提升的。去年陈东升带队考察回来后,立刻提出了“绿色泰康”的概念,以前是从来没听过的。包括物美创始人张文中,他从事的零售领域也有很多环节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以及现今很多企业都在转型做新能源,光伏越来越多、风能越来越多,来自金融机构的支持也越来越多。未来有没有可能征收“碳税”?个人征信上会不会有关于双碳的指标?这是所有企业家都应该考虑的事情。

    至于企业家愿意为此付出多大的时间、精力及预算,各个企业是不一样的。大家都在成立ESG的相关部门,联想、隆基绿能等企业都在做,成立部门就要有预算,但他们做ESG基本是为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不是一时的利润。对这些企业家来说,更为关键的是转变思想。这方面民营企业家是很快的,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对各类观念也都持开放的态度。

    榜样经验:大事要敢想,小事要一点一滴去做;同时还要保证稳健

    NBD:最近半年,哪位企业家给您留下了印象深刻?

    张洪涛:俞敏洪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企业家。我觉得俞敏洪身上是有很典型的“92派”企业家特点:从未被打倒,也不抱怨。你想教培产业几乎是一夜回到创业前,但他能做到再出发。当然这也得益于新东方多年的积累,有大量的人才,教师精通双语,这是一个集体现象。但俞敏洪个人,我不清楚他的财富状况,不过我相信那时他要好好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他是有责任和担当的,毕竟新东方还有几万名教师。而且最近发生的事,我觉得他也很好地保护了东方甄选这个品牌,给了董宇辉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

    NBD:您是怎么看待中国企业家进入相对陌生的领域创业,这些企业家该如何平衡创业的冒险精神和风险控制?在您看来优质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领导品质?

    张洪涛:我觉得现在的创业,以造车为例,无论是小鹏还是蔚来造车,不管多艰难也都坚持下来了,这是这些企业家们的理想。对企业家来说,创业是不能单纯地、理性地以财务指标去衡量得失的一件事。有时候完全是个人判断,需要很大的冒险精神。

    其实当初陈东升做养老社区,现在来看是很好的品牌,但彼时这么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内外部的反对声音都是很大的。包括前面提到的俞敏洪做直播,一旦做不成怎么办?新的团队还能不能存在?俞敏洪是有提到的,如果做不成,有亏损,费用他自己来出。他(俞敏洪)做这个事难道完全是为自己吗?所以我们说,做企业家要有“义工精神”,要对得起员工,对得起社会。如果只是考虑创业能赚多少钱,企业很难做大。生意人和企业家完全是两回事。

    再举个例子。昨天我滑雪时,滑雪教练告诉我,学滑雪最重要的是刹车,速度不要太快,平稳最重要。做企业也是这样,对企业来说,稳健就是最重要的。有些企业规模过大,发展过快,只求规模,不求高质量,一定是有隐患的。

    NBD:在您看来,作为榜样的这些企业家身上有哪些比较突出的核心特质吗?

    张洪涛: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大事要敢想,小事要一点一滴去做。

    大部分成功的企业家最初创立企业的时候,目标一定是很大的。比如办这个企业,我的社会目的是什么?我要为这个社会创造什么?我一定要做到世界500强等等。很多目标让人听起来就觉得他是疯子、骗子,他在吹牛。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脚踏实地,从小事一点一滴去做。不能只制定目标怎样怎样,不做事只做梦。

    也有观点认为,老一批企业家是抓住了时代机遇和制度红利,但那个时期,官员下海的就有几百万人,最终成功的企业家也并不多。由此可见,企业家个人的态度、精神还是很重要的。再举个例子,当年团购网站兴起时,可谓“百团大战”,现在剩下几个?难道王兴(美团创始人)是唯一一个被市场红利眷顾的吗?如果一定要总结一个数字,我认为成功的企业家,个人奋斗的精神应该占七成以上,制度、时代等红利的影响差不多是三成左右。

    “新旧融合”:上一批企业家尚未退出舞台 新时代企业家生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NBD:您刚刚提到房地产企业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科技企业在明显增长,与上一代企业家相比,新兴产业的企业家们在看问题的角度、视野、决策力等方面有何差别?

    张洪涛:首先,这二者之间我认为是在互相学习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企业家,亚布力论坛常说的“84派”(邓小平首次南下视察催生出的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以海尔张瑞敏、娃哈哈宗庆后、万科王石等为代表)和“92派”企业家们,这批企业家所处的环境和2002年之后创业的“海归”们不一样,他们的创业环境更复杂。

    那时候连公司法都没有,关于股权、产权的制度更不明晰,真是“摸着石头过河”。“92派”之后,为什么叫“92派”,1992年出台了两个文件——“有限责任公司暂行管理条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企业发展有了规矩可循,所以我觉得年轻的企业家应该要向老一批企业家学习,学习他们坚韧不拔做企业的决心。

    而老一辈企业家则应该向新一代企业家学习创新能力。我们有时开玩笑,说“92派”陈东升提到的“创新就是率先模仿”,这是早几年亚布力论坛的热门话题。事实上不少公司最初都是这样起家的。既然现在我们很多企业已经领先了,就该从中吸取经验。

    NBD:从掌舵人的角度,国内企业近年来似乎很少出现新面孔。随着上一批企业家逐步退出商业舞台,您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接班人?

    张洪涛:其实深入公司内部会发现,管理层实际上是逐渐年轻化的,但目前中国的上一代企业家确实还没有完全退出商业舞台,职业经纪人阶层尚未成熟。我们希望有不同年龄段的企业家在这里交流,也希望他们能成为未来的主角。不过,2000年以后陆续出现过很多网红企业家,但真正大浪淘沙后留下的还是这一批人。

    至于上一代企业家何时完成接力,这是迟早的事,是很自然的交替,每家企业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坚持家族式企业,从内部培养继承人;有的已经在探索职业经理人模式,如华为。未来可参考的模式会越来越多。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企业家,我们用过“厚重”形容“84派”,用过“使命”形容“92派”,对于新兴企业家,我更愿用业内形容乔布斯的那句话“他们生来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我相信这些年轻的、创新的、有技术基础的企业家,就是来改变这个世界的。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力合科技:暂无博士工作站和国家级院士工作站

    下一篇

    港股有色金属板块尾盘持续走高,南方锰业暴涨超40%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