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700点,失而复得!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2-02 15:59

    每经编辑 王月龙    

    2月2日,A股三大股指午后跌幅快速收窄,上演“V型”走势。截至收盘,沪指跌幅收窄至1.46%,此前一度跌破2700点至2666.33点,刷新2020年4月以来新低。沪深京三市下跌个股超4900只,逾600股跌超7%。盘面上看,大金融板块尾盘快速拉升。北向资金净流入超20亿元。

    尾盘上证50指数翻红,长江电力、农业银行双双创出历史新高,中国神华续创2008年2月以来新高。

    截止收盘,上证指数跌1.46%,报2730.15点;深证成指跌2.24%,报8055.77点;创业板指跌2.43%,报1550.37点。

     

    CFF20LXzkOxENTaKdIGI5qDXfE6u0sTicPEPWwRWDcdVfwgkb1SSyic5MZ0X6bAiaNrXBxVJcXoicPfznEmhfmJd3g.png

     

    CFF20LXzkOxENTaKdIGI5qDXfE6u0sTicRIR4n1T5MTLI99hiaD65S1iakWfdgsFBAC3lygb1VR19D8fElxbA8FNw.png

     

    CFF20LXzkOxENTaKdIGI5qDXfE6u0sTicK9vdREPx9cH8QPFP5tNNaIphVGLjxQszoxY29dRDictkoe3SzwWFaFQ.png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月1日晚间,今年以来已有85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股权”的公告,相比上年同期涨了两倍有余。同时,年内已有逾60家上市公司股东提议进行回购,即将加入“回购大军”。

    据新京报,时间拉长至一个月,今年截至目前,已有85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股票”公告,相比上年同期涨了两倍多,回购进度包括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通过、股东提议、实施和完成几个阶段。

    具体来看,年内已有逾60家上市公司股东提议进行回购,这些上市公司股东或将加入“回购大军”,其中,超过95%的股东于近三日发声。年内已有460家上市公司实施了股份回购。

    据了解,上市公司回购主要有三大考虑因素,一是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风险偏好;二是优化现金流管理,增厚财务绩效,调整财务杠杆;三是实施上市公司层面的计划。回购股份将在未来适宜时机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或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

    从回购目的来看,绝大多数提议回购股份的上市公司均是为了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机会以及市值管理。爱建集团公告表示,本次回购旨在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公司后续将对本次回购股份全部予以注销减少注册资本。

    据每经网,昨天(2月1日),公众号“中国政府网”在一则常规推送中发起了投票,却意外引起不少股民关注。资料显示,该公众号是国务院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新媒体平台,由国务院办公厅主办。

    笔者注意到,在这份已截止的《2024年1月国务院重要政策,你最关注哪些政策?》投票中,“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监管,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得到了超过40%的票仓,遥遥领先其他选项。

     

    CFF20LXzkOxENTaKdIGI5qDXfE6u0sTicdEFDUicJBadQedQdicHL2cWRqGkKbtzEfXFEiaNa159qxLDliaZeibjKMnw.png

    此前的1月28日(也就是上周末),证监会发布消息称,为贯彻以投资者为本的监管理念,加强对限售股出借的监管,证监会进一步优化了融券机制。一是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二是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

    显然,这份只是回顾性质的投票,一方面体现了大家对市场的关注;另一方面,在市场本周不及预期的走势下,又引起不少股民的情绪共鸣。

    据财联社,关于“基金以持仓股票转融通出借,并做空市场”的猜测今天被重度发酵。此外还有传闻称,1月股票ETF净流入逾1600亿元,资金流入的目的是将ETF当成做空工具。对此,财联社记者多方求证了解到,上述传言均非事实。以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底,目前6只规模500亿元以上的ETF,其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市值占基金规模的比重均不超过6%,这也意味不可能存在上述因大规模出借并做空市场的可能。此外,证监会对出借比例也有明确约束,ETF基金出借证券资产不得超过基金规模的30%。另根据基金四季报数据情况来看,截至去年底,264只ETF披露转融通出借业务总市值为730.22亿元,远低于当前A股约69万亿的总市值。

    据第一财经,业内及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已经具备设立平准基金的条件,应加快设立,为市场注入增量流动性,使A股市场回归更为理性的基本面逻辑。但对于平准基金的形式、规模、资金来源及运用方式等,则有不同看法。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当前亟需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入市,提振信心,尽快扭转市场偏弱的预期。当下已经具备设立的平准基金的条件。“为有效控制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必须迅速采取有力的积极举措。”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研院院长连平建议,尽快研究设立股票市场平准基金,在理顺中投公司和证金公司职能的基础上推出。

    编辑|王月龙 杜波

    校对|程鹏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文多 摄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本文转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公开信息、新京报、每经网(记者 赵云)、财联社、第一财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黄金商家春节“斗价” 00后接棒“大妈”涌入支付宝淘金

    下一篇

    浦东机场为何禁止网约车接单?上海官方最新回应:因为出租车供应充足,要等候五六个小时才能接到一单生意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