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间的经济上限,关键在于核心城市之间的差距。同为省内龙头,此前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已获批复,随着济南都市圈“落定”,山东正式进入“双都市圈”时代。两大都市圈升级,能否带动山东全省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每经记者 刘旭强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99639
两年一个新台阶,山东的下一个坐标是“10万亿”。
1月22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官宣,2023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破9万亿元,同时明确,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批复,这是济南都市圈在省级层级首次官宣。
随后,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在山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济南代表团参加审议,对济南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希望济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高水平建设济南都市圈,在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大省份小省会”一直是山东的尴尬。近年来,山东做强省会的迫切意图也十分明显。这次“圈定”济南都市圈,将为山东强省会战略再添多少发展后劲?
站在“9万亿”台阶,往前看,江苏2023年GDP12.82万亿元,与山东的差距继续拉大;身后浙江亦跨过新台阶,定下更高目标(5.5%),增势不减。山东要想进一步乘势而上,需要更强劲的动力引擎。
省域间的经济上限,关键在于核心城市之间的差距。同为省内龙头,此前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已获批复,随着济南都市圈“落定”,山东正式进入“双都市圈”时代。两大都市圈升级,能否带动山东全省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
去年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围绕省内另一个都市圈——济南都市圈的讨论甚嚣尘上。随着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官宣获批,方才尘埃落定。
济南筹谋“成圈”已多时。早在2004年,济南便提出“努力构筑以济南为中心的济南都市圈,逐步形成优势互补的济南经济圈”,并把“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作为重要工作举措。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623856
此后,山东正式发布《济南都市圈规划》,提出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等7个城市形成“1+6”携手发展的格局。
不过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有关于都市圈的消息存在感并不高。直到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由此各地纷纷进入“画圈”时代。
2022-2024年,济南都市圈连续3年被写入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从“研究编制”到“建设”再到今年的“高水平打造”,进度不断推进,直到此次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官宣获批。
据济南市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透露,济南都市圈范围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6市25县区,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不过最近几年,济南都市圈的范围一直处在“微调”中,山东省政府尚未正式公布规划全文,最终范围还有待确认。
需要指出的是,都市圈本质是中心城市的外溢,也因此,“中心城市不能追求小而美,只有足够大的规模、能级,才能形成辐射周边的势能。”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向城叔表示,头部城市规模不大一直是山东的短板,制约了其吸引高端要素和城市间的梯度分工。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内地GDP百强城市中,山东16城中有11个入围,数量与经济体量更大的广东齐平、仅次于13城的江苏。而在GDP10强城市方面却没有占据一席,还不如经济体量更小的浙江、四川、湖北等省份。
寄托着山东“发展之极”的重任,济南的城市定位和区域地位不断提升。自2019年以来,济南先后被确定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优势愈加凸显。
按照山东的规划,到2025年,济南经济总量要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在全省经济首位度达到16%。
目前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面积大多在2万多平方公里左右。
究其原因,与交通密不可分。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都市圈应当是城市间存在密切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的地域空间形态,基本范围是1小时通勤圈,对应的生产与生活活动面积就在这一范围内。
聚焦于济南都市圈,“圈心”济南与淄博、德州、泰安、聊城都已实现高铁通达,唯独缺失与滨州的一角。随着日前济滨高铁关键控制性工程,济阳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钢梁架设突破2万吨,济南都市圈向补齐济滨关键一“竖”又进一步。
未来,在山东以济南为核心的“一环十一射”高速铁路布局下,济南与德州、聊城、泰安、淄博、滨州点对点通勤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
董彦岭表示,在强调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叠加高铁机遇,济南内陆综合性交通枢纽的优势将逐渐凸显。
图片来源:摄图网500626473
在交通的互联互通后,都市圈进一步谋求产业的深层次协同配套。
“济南和周边城市协同建‘圈’,应注重核心圈层整合资源,一体化发展,率先形成小范围、小区域流通市场,最终实现整个‘圈’同城化发展。”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刘德军曾指出。
这里的小范围、小区域指向济南、淄博、泰安。山东提出,济南都市圈建设要率先推进济南、淄博、泰安一体化建设,加快高端服务功能聚集。同时,加强东营、德州、聊城、滨州等城市与济南协同协作,形成都市圈外围联动圈层。
此外,刘德军还强调,发挥“圈核”的引领作用,济南要做龙头、当“链主”,引导周边城市做好配套,通过建链延链扩链,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山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产业布局“错位发展”行动,优化济南等核心城市引领的产业布局,以淄博、德州、聊城等市现有整车布局区域为补充,突出泰安、滨州等市现有配套优势,鼓励发展特色配套产业。
据了解,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共同体,济南已提出探索建立辐射济南周边区域的“1+6”都市圈协同发展绿色基金,构建由龙头企业牵引的产业上下游分工协作体系。
作为山东省内先后设立的两个都市圈,济青免不了被外界拿来对比。
董彦岭认为,从两大都市圈核心城市来看,青岛经济体量和制造业基础比起济南都略胜一筹,滨海的海运物流优势无法比拟,在产业辐射上更具优势,未来强势地位将一直存在,继续引领山东的经济发展。
图片来源:《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仅作示意
而济南都市圈,则是要重点突出省会城市优势,在京津冀、长三角、中原城市群之间,构建一个隆起的经济带。同时补强山东西部,避免出现“经济塌陷区”的现象。
董彦岭特别强调,“两大都市圈建设和济青一体化是同步进行的,因此,未来两个都市圈之间一定是协作大于竞争”。近年来,山东省级层面上,推动济南与青岛联动发展的规划政策频频出台。
比如,在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方面,提出培育济青科创制造廊带;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提出构建济青引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新格局。“硬联通”要进一步加密,去年9月,济青中线济南至潍坊段正式通车,济青中线全线贯通,也成为了济青都市圈的第三条大通道。
此外,借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等“廊道经济”经验,山东还在济青之间,绘制了一条发展轴带。
根据《加快双心联动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济青发展轴带实施方案》,“济青发展轴带”由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5市组成,连接济青都市圈,总面积约5.77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4094万人,占全省的40.3%,经济总量4.82万亿元,占全省的55.1%。
这条金腰带被视为济青都市圈协作、山东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山东要求,“济青发展轴带”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链群规模化发展。
以信息技术为例,要加快建设济南先进半导体、青岛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淄博MEMS、烟台光电智能传感、潍坊声学光电等信息产业基地。
此前受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等问题的影响,山东经济增速一度放缓,近几年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腾笼换鸟”产业升级,某种程度上说,山东迎来了收获期。
回顾粤苏两省的进阶之路,均用两年时间从GDP9万亿元迈上10万亿元台阶,眼下再提“上限”的山东,能否同步甚至超车?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