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汽车行业专题研究:汽车智能化,近期热点与技术再探讨(华泰证券研报)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1-19 23:27

    每经AI快讯,2024年1月19日,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点评汽车行业。

    智能电动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功能迭代与内卷竞争中看产业链机遇

    23年12月中旬,高工智能汽车举办年会,包含多个智能化领域专家分享,24年1月9-12日CES 2024举行,我们结合相关信息以及日常的研究,对一些热门问题与技术探讨。目前一些主机厂追求智能驾驶的“全栈自研”,我们认为最终要回归追求成本和效率最优的商业本质,最终选择“自研”的车企数量可能并不会很多,大多主机厂“全栈可控”更适合,第三方供应商企业仍大有可为。汽车智能化背景下,结合新车周期整车我们推荐小鹏汽车、与华为逐步深度合作的长安汽车,关注理想汽车;零部件,建议关注激光雷达、域控制器、智能底盘相关的公司,包括科博达、德赛西威、保隆科技。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依然是行业趋势,激光雷达在当下NOA实现较为必需

    目前国内主机厂普遍基于BEV+Transformer做特征融合,融合多个传感器的感知结果去实现高阶智驾,与此同时去高精地图已经是行业共同认识,轻地图是当下追求方式。国内智驾视觉感知能力仍在迭代阶段,在可见光失效等场景,仍需要激光雷达或4D毫米波雷达等作为感知补充,但4D雷达点云相较稀疏,性能远达不如激光雷达仍有提升空间,同时激光雷达也具备提供真值验证作安全冗余的功能。因此目前国内的主流城市NOA车型,激光雷达基本还是必需品,预计3~5年激光雷达仍将保持较高确定性的高速增长。后续激光雷达降本速度和4D毫米波雷达性能提升速度需要关注。

    看好低成本的双目视觉方案的上车机会

    双目立体视觉通过双目摄像头可以直接获得图像及高精度3D点云,并且可以对任意障碍物进行检测,具备测距精度高、低时延、实时性输出、性价比更高等优势特点,可以有效应对城市复杂NOA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市场空间。双目视觉方案整套硬件BOM成本约几千元,相较采用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方案具备明显性价比优势。大疆的双目方案已经在宝骏云朵车型量产,预计后续大众、丰田、比亚迪、奇瑞、零跑等更多主机厂将采用这一技术。此外,双目视觉方案也可以与悬架系统结合,提升行车过程舒适性与安全性。

    红外热成像技术后续有望与智能驾驶功能结合,后续或有发展前景

    红外热成像技术不依赖可见光,可以在一些视觉或雷达发挥不稳定场景中提供稳定的感知数据,并可以融入到智能驾驶感知环节中,2022年宝马X7海外版本将红外接入ADAS-AEB系统,用以提升主动安全能力。目前红外技术渗透率低,但其应用已经由海外车企到国内,后续或有发展前景。

    整车架构升级和智能底盘国产化带来行业机遇

    整车E/E架构正加速迈入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在车身、底盘部分,中央计算+区域控制带动传统车控、底盘及动力控制ECU市场迎来技术升级和域融合窗口期。我们看好中国供应商在车身域控和区域控制器领域获得更广泛的配套机会。在底盘领域,国内供应商发力线控底盘执行端,逐步对传统外资大厂发起挑战,已具备良好发展势头;后续有实力的企业正在由原来提供单一解决方案提升至底盘全局方案能力。目前行业搭载空气悬架的主流价位在25-30万元以上,我们认为后续随着空气悬架的进一步降本,有望在未来几年看到空气悬架价格进一步下探至20万元级别车型。

    风险提示: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出海不及预期;智能化技术进展不及预期。

    (来源:慧博投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编辑 曾健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氢能设备行业点评:多地政策陆续出台,关注氢能产业链投资机会(申万宏源研报)

    下一篇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先进封装助力产业升级,国产供应链迎发展机遇(开源证券研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