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迪厄斯·帕洛斯基:当地社区在城市改造中应有更多话语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1-01 23:28

    每经特约记者 蔡木子 

    “恭喜匹兹堡约翰斯顿敦大学迈出了大胆而创新的一步!为约翰斯敦(Johnstown)市中心带来了新设施。这将改变当地经济的游戏规则,每天将数十名学生和教职员工带到市中心!”这是萨迪厄斯·帕洛斯 基(Thaddeus Pawlowski)2023年10月在自己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条信息,获得了最多的点赞。

    萨迪厄斯·帕洛斯基认为,对于城市改造,政府如何赋能社区,特别是处于弱势群体的社区,是尤其薄弱的一环。图为萨迪厄斯·帕洛斯基 受访者供图

    2023年12月2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萨迪厄斯,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弹性城市和景观中心的常务董事,也是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研究学者和兼职副教授,曾在纽约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城市规划局以及市长办公室工作,直接参与了纽约在桑迪飓风后的重建工作,长期致力于应对灾难及增强城市韧性的研究。在采访中,他分享了自己这一年来对于城市规划、气候正义等议题的思考。其中许多经验和观察也适用于中国的城市改造。

    “这绝对是我全年最高兴的事情之一!我看到约翰斯敦市中心重新焕发了生机。这是我的家乡,我的父母每天都在这里工作了将近三十年,我从我父亲那里学到了大部分关于建筑的知识。我非常荣幸和自豪能够帮助这一城市改造计划成为现实。”萨迪厄斯告诉记者。

    如果要提炼一个年度行业主题词,他会选择“社区”(Community),“城市往往热衷于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人们觉得城市规划只是政府的事情。但在应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和城市改造方面,当地社区是如此重要,因为他们是真正了解、关心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政府需要调动和赋能邻里、街坊、社区去做更多的事情,城市建设资金应该更多掌握在社区手中。我已经看到了一些变化,但还远远不够。”

    气候正义框架下考虑规划

    气候正义,是萨迪厄斯上学期在哥大开设的一门新课程。

    “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师、建筑师,我以前在学校里可没学过这个。”萨迪厄斯坦言,“通常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想法有点儿功利主义,比如让我们想方设法完成一个项目。但是,当我们谈到气候危机时,这一切都与历史上的权力不对称、殖民主义的后果以及对特定人群和自然资源的其他形式剥削有关。为了解决危机,我们确实必须考虑建立修复、赔偿和解决这些历史性不公。因此,我想和我的学生们进行一次对话,让他们了解我们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在萨迪厄斯的班上,有不少国际学生,有来自中国的,还有来自印尼的。他让大家以自己的家乡为原型,思考气候危机和城市规划中的不公正现象。萨迪厄斯也解剖了自己的故乡——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约翰斯敦。这个位于匹兹堡以东70英里的小城以洪水闻名,曾在1889年、1936年和1977年三次被毁灭性的洪水摧毁。每一次,当地居民都在缅怀逝者后卷起袖子重建家园和企业。上百年来,这个小城的主要产业都是煤炭开采和钢铁制造,直到最近几年才停止。

    “我就来自约翰斯敦的煤炭采掘区。煤炭曾经为这里的经济提供了动力,也导致了几十年的经济退化和环境危害。”萨迪厄斯说,这里有很多生态问题,比如污染很严重,而且人们非常贫穷。因为一旦煤矿开采完毕,钢铁厂搬走,人们就没有太多的工作机会、教育机会或社会发展机会。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

    从气候正义的框架来思考约翰斯敦的案例,萨迪厄斯意识到:“我们当前的经济体系是以化石燃料的开采和消费为前提的,而在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往往是以牺牲最弱势群体为代价的,受干旱、洪水和极端天气等气候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方和人群往往是最贫穷的人。”

    发生在约翰斯敦的频繁洪水无疑与环境破坏有关。“由于气候变化,我们将会看到更多的溃坝事件。”萨迪厄斯说,为了治理洪水,约翰斯敦修建了一个非常传统的大型防洪工程,把河水导入混凝土渠道,这是全世界的标准工程解决方案。而现在,这些围墙在不断老化,人们也在不断老去,那里的雨水也越来越多。但有趣的是,雨越下越大,洪水却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森林又回来了。

    “这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基于自然系统的防洪体系可能。”萨迪厄斯介绍,在这种系统中,你实际上是在利用森林和河流的健康来更好地管理洪水,而不是依靠坚硬的混凝土基础设施。

    标记气候危机中的不公,在新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中考虑补偿这些不公正,并试图在这些脆弱社区重建生态和经济的正循环。这是萨迪厄斯认为现代城市规划师重要的职业责任感——确实有最高效的方法来做事,但往往会带来伤害。

    城市建设改造资金该咋用

    采取怎样的方式在城市改造中修复和补偿历史性不公,是问题的另一面。

    “令人振奋的是,联邦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主动地在建设社区的抗灾能力,这从2023年的夏威夷野火、夏季高温和田纳西的飓风等极端天气事件中都可以看到。”萨迪厄斯说,毫无疑问,美国在灾难应对方面比十年前的纽约桑迪飓风做得好多了,“但比起我们现在所面对的严峻气候变化,美国在帮助社区做好极端气候事件应对的努力还不够。”

    政府如何赋能社区,特别是处于弱势群体的社区,是萨迪厄斯认为尤其薄弱的一环。

    在美国《2022年降低通胀法》中应允了大量气候适应资金流入社区。其中有一项名为“正义”的条款规定,这笔钱的40%应该用于历史上处于不利地位的社区,“这是很重要的一项原则,保障至少有一个公共优先事项是帮助那些最脆弱的人群。”萨迪厄斯说。

    但谁有权力决定这笔钱怎么用?谁来用这笔钱?将会直接决定联邦资金的使用效果。萨迪厄斯强调,当地社区在城市改造中应该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也就是说,城市建设改造资金应该更多掌握在当地社区和组织手中。

    约翰斯敦刚刚宣布的城市改造案例,是萨迪厄斯看到的一个良好开端。由阿巴拉契亚地区委员会 POWER 计划拨款给Pittsburgh Gateways公司的150万美元,将被用于支持在市中心建设“皮特约翰斯敦未来工厂”,这座老旧的大楼将变身为先进制造、工程和自动化中心,为学习、职业培训和创业的团体提供更多空间,为当地劳动力发展做出贡献,促进创业创新,并加速地区经济的持续转型。

    阿巴拉契亚地区委员会是联邦政府和13个州政府的经济发展合作实体,专注于帮助阿巴拉契亚地区有423个县;POWER计划将拨款5400万美元,用于支持217个受煤炭影响县的64个转型项目。Pittsburgh Gateways公司则是大匹兹堡地区一家非营利性经济发展集团,致力于协助社区进行规划、管理、研究和其他努力,以帮助应对社区恶化。

    “让更多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掌握在当地人手中,这是我刚刚开始看到的情况,这绝对是一个重大且并要的变革。”萨迪厄斯说,“州际公路系统固然重要,能引起更多的媒体关注;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许多契合当地社区需要的小项目,并且由当地社区主导。”

    私营部门应承担更多责任

    就在最近,萨迪厄斯现在居住的纽约长岛montauk刚经历了一场可怕的沿海风暴,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但并没有造成很大的破坏。

    “气候变化如此剧烈,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降雨事件,淹没地铁、淹没人们的地下室,这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萨迪厄斯说,“因此,我们需要大量的投资用于城市重建升级,这些投资跟得上我们的需求吗?我认为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特别是私营部门、大型机构和土地所有者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政府可以动员其中的一些力量,或通过立法来迫使他们这样做。”

    例如,在约翰斯敦的改造案例中,除了获得联邦政府的拨款外,该工程还获得了约翰斯敦当地钢铁企业JWF Industries 的100万美元捐赠,以及来自Vision Together2025、阿勒格尼社区基金会、1889基金会和理查德·金·梅隆基金会等的财务支持。

    这些来自本地社区的筹款更加强了城市基建的本地化属性。

    “人们总是认为基础设施是属于政府或某些公司的东西,但我认为基础设施现在需要掌握在当地人手中。”萨迪厄斯说,我们最需要的是基层领导,我们需要确保为当地领导人提供资金——那些在社区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祖母们、那些在社区出生长大的高中生,他们关心社区,了解并参与社区事务,在街头奔走奉献自己的能量。他们是小城镇里的街坊邻居,是大城市里的街区社区居民,他们迫切需要被赋予资源和能力,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社区尽力而为。

    萨迪厄斯认为,尤其是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本地社区应该充当尤其重要的角色。像纽约或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许多基础设施建设是适应多年前的气候而建的。例如,所有的建筑都使用化石燃料,现在频繁面临停电;城市就像被铺了一层路面,无法吸水,古老的水道不复存在,造成频繁内涝。本地社区应该因地制宜,升级能源消耗结构,恢复植被以增加固水量。“还有在信息网络建设上,我们怎样才能确保人们掌握正确的信息或正确的计划?在灾难来临时及时作出合适的应对?有什么方法帮助人们从灾难中尽快重建和恢复?当地社区能做的事情是如此多。”

    萨迪厄斯欣喜地看到,在故乡约翰斯敦,当地社区正在组织起来,充分利用联邦政府和当地机构的资源,建立一种以自然美景为基础的新型经济,积极清理河流,重新植树造林。大自然开始重新焕发生机,人们想去那里远足、漂流;曾经的钢铁工人投身再教育,艺术、尖端技术、创意产业正在萌芽。

    “帮助曾经的铁锈地带触底反弹,变身未来工厂。这是一个城市规划建筑师能做的最好事情。”萨迪厄斯说。

    封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陈祖恒:新型工业化赋能香港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下一篇

    印度成人口第一大国 是红利还是负担?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