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卢祥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曾几何时,拥有一套海景房,是很多普通人的梦想。
胡润研究院曾发布过一份《中国奢华旅游报告》,其调查样本中有近半数高端旅游者购置了度假房,其中首选海景房。购置度假房的目的不仅仅是度假,还包括投资与养老。由此可见,在海边拥有一套度假居所是一部分先富起来人的生活向往。
然而近日一则“惠州15万就能入手一套海景房”的新闻在社交平台引起热议。据媒体报道,广东惠州海景房遭遇市场寒潮,价格拦腰斩断,五折可以随意选房,15万元左右就能买到入门级的房源。
惠州双月湾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与高峰时期相比“打了对折”
资料显示,惠州海景资源较丰富,大亚湾黄金海岸有着“东方夏威夷”的称号,巽寮湾则被称为“中国马尔代夫”。惠州惠东县距离深圳市罗湖区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海岸线上分布着巽寮湾、双月湾、十里银滩、亚婆角等多个著名海滨风景区。
官方数据显示,在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惠东县滨海片区接待了67万名游客,节日期间,因海滨区域游客较多,惠东县旅游局还曾劝导游客错峰出行,前往惠东的其他景点。
过去多年,惠州凭借高性价比的海景房吸引了大量外地置业客。
据新京报报道,惠东县的海景房可谓红极一时,2011年,有些项目甚至创下日销4000套的神话,房价顶峰时期,也一度达到1万元/平方米左右,一些景观视野特别好的单位,甚至能卖到1.5万元/平方米以上。
一位购房者表示,其于2016年前后在惠东买下某楼盘一套80平方米的新房,与海直线距离几百米,总价50多万元,单价6000多元。目前其所在的项目,不少房子单价在3000元-4000元,房价接近“腰斩”,“之前不少买别墅的都亏损了,以前300万、400万元买的别墅,目前仅有200多万元,很少有人愿意去接盘。”
某房产平台显示,惠东县有不少低价二手房在售,比如其中一套1居室,面积为25平方米,总价为15.8万元,折合单价6320元。一套42.7平方米的一居室,总价仅18万元,折合单价4216元。
来源:安居客二手房平台
而据第一财经近日报道,在惠东海边,不到15万元就可以购买一套住宅,二手房“打折卖”已经是普遍现象,而真正想要卖出去,五折似乎已经是标配。除了把价格降到位,卖房还要花点心思,有房产中介为了帮业主卖房,直接在阳台上拉起红色的横幅,明确表示“业主急卖”。
如果想在惠州海边置业,如果接受靠海稍微远一点的房子,单价可以低至3000多元。例如,某小区一套70平方米的二手住宅,现在总价仅需要27万元,单价仅3857元/平方米。根据房产中介介绍,7、8年前业主购入时总价约50万元,现在价格也已经腰斩。另外,在房产中介平台上,有房源50平左右,总价不到15万元。
在惠州海边,即使是租房,也很便宜,对于度假的人来说,租房似乎比买房更划算。房产中介平台上,不看海的三室两厅整租,租金低至700元/月,有的看海的两室一厅,租金也仅需700元/月。
新房方面,今年6月,据证券时报报道,记者在曾经火爆一时的碧桂园十里银滩维港湾售楼中心了解到,当时该楼盘销售均价在每平方米7000元左右,与高峰时期相比几乎“打了对折”,其中楼层较低的单价甚至低至每平方米5000元左右,户型有70、80、100平米等两居室、三居室可选,这意味着仅仅需要30多万就能买入一套海景房。
海景房为何大幅降价
惠州海景房降价幅度较大的一大原因在于,惠州新房库存量处于高位,去化压力较大。据中指数据,截至今年11月末,惠州海景房相对集中的惠阳区、惠东县两个区域新房库存量高达606万平方米,去化周期超过25个月。
据第一财经报道,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宇嘉表示,购房者在海边买房,一方面比较关注机场、高铁等公共交通,另外也比较关注海景房项目周边的配套设施,以及项目是不是存在同质化竞争,目前惠州海景房这几个问题都有待提升。
今年2月,山东省威海市乳山的楼市也曾引发关注,缘自一条“乳山海景房二手房均价跌破千元”的消息引爆朋友圈。这个价格被网友戏称为“白菜价”。
据新京报报道,当地从业多年的中介人员表示,确实有个别业主为尽快变现低价抛售房产、以低价海景房为噱头吸引买家等情形。有一些海景房单套挂牌价仅5万元左右,甚至出现了挂牌价仅740元/平方米的情况。但是,银滩海景房的买家多是养生养老为目的的中老年人,他们对品质有要求,那些配套设施差、不带电梯、位于顶层的房子,很难吸引买家,而越降价反而越没人接手。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此前表示,一些城市海景房的供应规模大,同时投资投机的属性比较强,导致房源去库存压力大、物业管理不到位、房屋管理和住户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影响了城市的投资形象和海景资源。涉及此类问题的城市其实很多,包括营口、龙口、海阳、乳山、南澳、惠州、北海等。严跃进表示,部分海景房由于长期无人居住,商业缺乏基本支撑,再加之海边腐蚀性强、物业维修成本高,使得整个以海景房为主的资源型房产销售以及转卖面临压力。
编辑|卢祥勇 盖源源
校对|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新京报、第一财经、证券时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