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都定下科幻产业发展新目标,姚海军如何“划重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2-15 18:12

    对话《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成都市科幻协会会长、《三体》系列图书出版策划人、第81届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专职主席姚海军,聊聊科幻产业的“新蓝海”。

    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    

    近日,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打造科幻产业落地转化载体平台 推动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了成都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到2027年,汇集一批以科幻文学、科幻影视、科幻游戏、科幻消费、科幻装备为重点发展领域的科幻产业集群,打造科幻产业落地转化载体平台10个以上,培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幻重点领域“链主”企业5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引育一批科幻产业重点领域领军人才。

    从顶层规划的角度来看,《意见》发布的意义是什么?对于科幻产业的具体促进作用又有哪些?在打造科幻产业时,又需要关注哪些问题?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话《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成都市科幻协会会长、《三体》系列图书出版策划人、第81届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专职主席姚海军,聊聊科幻产业的“新蓝海”。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产业集群将形成正向支撑局面

    NBD: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科幻产业(不含科幻装备制造)营收200.18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22.81%,稳居中国城市科幻产业发展第一阵营。在这样的背景下,《意见》发布的意义是什么?

    姚海军:文件发布得非常适时。从成都的角度来看,包括第81届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申办到最后成功举办,都是希望借此对整个科幻产业做一次系统的梳理,实现对科幻产业的整合。

    我们可以看到,成都科幻产业的布局,比如人才储备、平台建设等,都有显著的优势。对此,《意见》也梳理得比较详细,并做了系统的规划,未来发展的步骤和目标也很明确。

    NBD:你曾提到,“产业化核心是‘化’”。此次《意见》提出,到2027年,成都将汇集一批科幻产业集群。如何看待“集群”对于产业化的作用?

    姚海军:科幻产业有很多的链条关键节点,比如前端要有作品的出版、奖项的加冕等,这样才方便向后端延伸。一个比较典型的产业端路径是从作品受到读者肯定到实现版权交易到影视、游戏转化,再到展览、衍生品,甚至主题公园。

    这个过程有多个节点,所谓“化”,就是指节点间的相互协同,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现在我们在很多节点上都有尝试,但基本上都是孤立的状态,缺乏上下游之间的联动支撑,而需要顶层规划与设计。各个链条的环节之间如果能够有机互动,就能产生集群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正向支撑的局面。显然,这对于整个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都会有非常大的促进。

    图片来源:郫都发布

    打开科幻产业的广阔空间

    NBD:从《意见》的发展重点来看,除了聚力发展“科幻+”外,还特意提到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这方面,成都具备哪些优势?广义的科幻在其中又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姚海军:成都的优势首先是科技资源,一方面有高校、研究院,另一方面又有众多高科技企业,这是“科技+科幻”融合的基础。另一方面,四川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比如金沙文化和三国文化,都可以与科幻产生互动。

    提出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更重要的是倡导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科幻和未来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比如《流浪地球》里提到的太空电梯,就是这次世界科幻大会期间评选的“科幻作品中的十大未来科技”之一。

    当然,重点还不是说具体的某项技术能否变成现实,而是说它是一种文化的导向——关注当下的变化和未来之间的关系。面向未来,就可能收获“梦想成真”。

    NBD:《意见》提出要打造科幻产业落地转化载体平台10个以上。其中,载体涵盖地标、孵化、品牌、消费领域,平台意在促进国际交流、产业协作、资源共享等。如何理解载体和平台之间的关系?

    姚海军:就像我刚才说的,产业链条之间需要相互支撑。在整个产业格局当中,上下游之间应该形成正反馈,比如IP影视化,会给作家带来回馈,让他有更多的信心与精力投入到创作中。这种正反馈相当于打开一个个广阔的空间,很多机会也被创造出来。

    至于载体中的“地标”,对一个城市来讲非常重要。但它的打造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我们已经有了历史的积淀,现在需要思考的是怎么去把它发扬、壮大。

    品牌方面,以《科幻世界》为例,一个四十多年的重要品牌,我们已经具备了将其打造成为成都科幻地标的基础。软件方面,科幻世界创立的“银河奖”也已经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也应该让它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此外,这方面还有“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和“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这其中,确实需要系统规划以及资源整合。

    图片来源:科幻世界SFW公众号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扎实推进

    NBD:业界目前的一种共识是,科幻产业的打造,根本还是要回到作者的培育上来,他们的作品是产业的原料。在你看来,应该如何培育能够诞生优秀科幻作品的土壤?

    姚海军:《科幻世界》本身当然是要进一步发掘优秀的原创作者,为他们不断提供新平台。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是将优秀作者推向市场、推向产业下游、推向世界;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与读者的紧密关系,比如我们在做的“想象力教育工程”,让作家深入校园和同学做深入交流,开拓创作视野、了解读者需求,同时也有效推进了素质教育工作。

    NBD:你有一个著名的比喻:中国科幻之于美国科幻,恰如我们的土豆牛肉之于牛排。两者之间有差别,无法再为它们排个名次。同理,中国的科幻产业探索也有自己的独特路径。那么,在接下来的科幻产业探索之中,应该关注什么问题?

    姚海军:要在高度重视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现实的情况。也就是从实际出发,扎实规划并实施。

    目前,我们实现了两个突破,第一个是实现了科幻出版从杂志时代向畅销书时代的过渡,拥有了《三体》这样的超级畅销书,打开了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另一个是实现了从畅销书向影视化方向的跨越,两部《流浪地球》创下科幻电影的票房纪录,打开了科幻产业的巨大空间。

    但是,这两个突破还不是系统化的突破,只是个案的突破。我们打开了一道门,看到了非常诱人的前景,但还需要一系列的作品来巩固成果,证明中国科幻产业真正进入了新时代。

    本文作者系天府文创云记者石普宁,转载合作相关可搜索“天府文创云”公众号。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成都市IPv6技术应用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下一篇

    怡合达:接受安信基金等机构调研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