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务部答每经问:中欧双方在绿色领域产业优势互补,希望加强合作,相互保持市场开放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2-14 20:36

    ◎束珏婷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欧双方均致力于加快绿色转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双方在绿色领域产业优势互补,希望双方加强绿色产业合作,相互保持市场开放,深化互利共赢。

    ◎受经济和非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出现一定波动。但当前引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占比提升,外商来华投资热度不减。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旭    

    12月14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商务领域重点工作有关情况。

    针对近期欧盟理事会就《净零工业法案》草案达成一致立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向商务部提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 图片来源:公共商务信息新闻采编中心 李松 梁毓芳

    “据欧洲媒体报道,欧盟国家12月7日就‘净零工业法案’达成共同立场,同意继续允许中国产品参与大多数可再生能源补贴计划。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欧双方均致力于加快绿色转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双方在绿色领域产业优势互补,希望双方加强绿色产业合作,相互保持市场开放,深化互利共赢。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回答记者提问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摄

    希望中欧加强绿色产业合作 相互保持市场开放

    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加速工业绿色转型的《净零工业法案》提案,希望通过提高净零技术及其关键部件的本土制造能力,确立欧盟在净零工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该法案提出,到2030年,欧盟将在本土生产制造其所需净零技术产品的40%,包括太阳能光伏板、风力涡轮机、电池等。法案还提出欧盟碳捕集和封存的具体目标,即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的每年注入能力至少达到5000万吨。

    新华社消息,12月7日,欧盟理事会发表声明,已就《净零工业法案》草案达成一致立场,该法案旨在加速欧盟迈向碳中和所需关键技术的工业部署,增强欧洲经济的弹性和竞争力。

    束珏婷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欧双方均致力于加快绿色转型,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双方在绿色领域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在本月举行的第二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就深化中欧绿色伙伴关系达成重要共识。

    “中方愿与欧方一道,落实好双方领导人共识,加强绿色产业合作,相互保持市场开放,深化互利共赢,共同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束珏婷强调。

    据介绍,欧盟理事会的立场文件支持《净零工业法案》的主要目标,但也提出了一些改进,例如扩大适用范围,明晰许可授权程序、市场准入、公共采购等有关规则以及促进研究和创新等。

    与欧盟委员会的提案相比,欧盟理事会的立场文件将战略净零技术清单从8项增加到10项,增加了核燃料和可持续性替代燃料。该立场文件还扩大了非战略性净零技术清单,将与生物技术相关的气候和能源解决方案等包含在内。

    当前我国引资规模仍处历史高位

    根据商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1~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87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4%。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外商投资与利用外资的形势?对此,束珏婷表示,受经济和非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出现一定波动。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引资规模仍处于历史高位,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占比提升,外商来华投资热度不减,前10个月,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荷兰等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110.3%、94.6%、90.0%、66.1%和33.0%(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束珏婷指出,中国始终致力于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外商投资企业。比如稳外资24条就是在广泛听取外资企业建议诉求基础上,聚焦外资领域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出台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目前相关部门和地方正在全力抓好落实,近期已经出台了不少具体举措。”束珏婷介绍,比如延长外籍人员三项补贴个税减免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政策,完善网络侵权保护工作,对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便利外国人来华签证申请等。还有一些政策正在制定过程中,比如优化境外已上市药品境内生产申报程序、规范和促进数据跨境流动等。

    束珏婷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诉求,进一步推动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不断优化外资促进和服务。“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外资企业选择‘投资中国’,把握‘机遇中国’,与‘开放中国’实现共同发展。”

    封面图片来源:商务部公共商务信息新闻采编中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大连:各高速公路大连管段全线封闭

    下一篇

    北京地铁昌平线全线停运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