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董天意 每经编辑 裴健如
一场冬季汽车测试,引发全网关注。
日前,字节跳动旗下汽车媒体懂车帝公布了“2023懂车帝冬测”结果,其中有关严寒情况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的测试成绩,引发热议。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以及AITO汽车和长城汽车方面均对其测试成绩提出质疑。
据懂车帝公布的测试成绩,在对十余款插电式混动(包括增程式混动)车型进行的严寒情况下纯电续航达成率测试中,比亚迪仰望U8的续航达成率为85.08%,排名第一;问界新M7增程版在此次测试中成绩不佳,续航达成率仅为31.6%;吉利、长城旗下的多款车型在测试中续航达成率均不足40%。
对于上述测试,AITO汽车官方率先回应。12月8日晚,AITO汽车官方微博发布的《无惧严寒,问界系列车型冬测表现官方解读》称,“在严寒极限及空调持续制热条件下,(上述媒体测试)多次长时间开车窗、车门,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
随后,余承东、杨学良分别在个人社交媒体发文。杨学良称:“关于懂车帝发布的《2023懂车帝冬测》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达成率这项测评结果,我也是不认同的。我同样认为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余承东则表示:“坑人的测试!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
长城汽车则通过官方微博发文称,长城汽车调取了参测车型后台数据进行确认,发现部分结果异常,并以此对懂车帝“纯电续航测试”“亏电油耗测试”“爬坡测试”成绩提出疑问。
对此,懂车帝于12月11日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其2023冬测所有项目使用统一测试标准,符合用户冬季极寒环境用车场景,不存在区别对待。“目前,懂车帝冬测正在进行中。12月14日上午9点,懂车帝将在漠河举行2023冬测开放日,诚邀所有参与车企现场观测,我们将全程直播。”懂车帝方面表示。
12月12日,懂车帝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部分网络自媒体账号在未经核实、无事实依据的基础上,陆续发布涉及“懂车帝冬测”相关的不实内容,使用“无底线黑手”、“黑车帝”、“敲诈勒索”等抹黑内容及谣言信息,被大量传播,严重误导用户和行业认知。
懂车帝在声明中表示,上述言论歪曲懂车帝进行冬测的初衷,严重损害公司名誉和形象,已造成恶劣影响。目前,懂车帝已对相关自媒体文章进行取证,并向有关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希望相关自媒体账号立即删除文章停止传播,懂车帝将保留对该类账号和传播扩散行为进一步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测试专业性频遭质疑
事实上,除此次“冬测”外,此前懂车帝针对市场主流车型进行的极端工况测试,也曾受到车企质疑。在今年夏季进行的“2023懂车帝夏测”中,在车内甲醛测试环节,理想L9和理想L8经暴晒后车内甲醛含量均超过国标值,而且在开启空调通风之后甲醛含量不降反升。
对此,理想汽车官方发文回应称:“懂车帝夏测的测试车辆在室外极端高温48℃环境下、暴晒4小时进行检测,此时车内温度可达70℃,远高于ISO 12219高温工况40℃~50℃的测试环境,该条件会加速新车的VOC(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散发。”同时,理想汽车官方强调,上述测试中采用的手持式便携设备,测量误差较大。
对“2023懂车帝夏测”成绩提出质疑的,还有哈弗品牌。针对“馈电油耗测试”环节,哈弗品牌执行副总经理乔心昱认为,懂车帝使用的“加油跳枪计算方法”并不准确,因为该方法由于加油枪流速的不同会引起油箱内气阻不同,过快或者过慢会对加油枪感应装置造成提前或者延后跳枪,这就意味着每次加油后油箱内的实际油量存在偏差,短里程测试偏差会更明显。
12月11日,针对懂车帝“冬测”引发的行业质疑,长城汽车发出了“关于共建新能源测试标准的倡议”。在倡议中,长城汽车方面表示:“媒体的评测是监督、是鞭策,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视角,也让更多用户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我们呼吁并将全力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监管机构、车企、测评机构、媒体和用户共同协力,制定更加贴合用户实际应用场景、实际环境条件、实际工况条件的新能源测试标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严谨、更公正、更客观的评测结果,推动中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超九成“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
除测评专业性外,“2023懂车帝冬测”的公平性也受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懂车帝评测机制为针对热点新车进行性能、配置、空间、油耗等诸多维度的基础测评。不过,所谓“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宣称通过自身测评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分析调研数据、表达主观使用感受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功能、设计、成分、服务、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将结果主要通过媒体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进行发布推广,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
此外,“第三方测评”与我国现行的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企业自主委托的检验检测不同,是独立于国家司法部门、行政机关、经营者和消费者之外的民商事行为,具有非官方性特征。
有观点认为,第三方测评的结果客观上会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客观公正科学的测评结果有助于实现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权益,反之,则可能误导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不客观、不公正以及不科学的结果还会损害经营者商业信誉,破坏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第三方测评”对消费者权益影响调查报告》,中消协对抖音、微博、小红书、快手、B站、西瓜视频、微信平台等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后发现:93.1%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测评标准类问题,其中缺乏测评标准的主观性测评多;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存在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类的模式难保公正性;37.2%的消费者反映通过观看“第三方测评”所购买的商品出现过质量问题;35.7%的“第三方测评”存在涉嫌虚假测评类问题。
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第三方测评”发展规范提出三方面的建议:一是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协同发力,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二是平台方需进行账号身份认证,强化问题账号审核;三是消费者需提高测评作品的鉴别力,拒绝“只评不测”。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