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毕舸
微信公众号“统计微讯”11月30日消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国家统计局于2023年11月29日分别向陕西省委、省政府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反馈了专项统计督察意见,明确指出了部分市县党政领导干部尚未充分认识到统计造假的极端危害性和防治统计造假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反馈,有的地区过度追求数据排名,政绩冲动和考核压力助推统计造假;有的地区有关部门以调度经济名义调度统计数据,存在干预统计报送问题;首轮统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仍不到位,个别地区存在形式主义、无效整改问题;有的地区对统计造假问题严重性及其背后深层次原因认识不到位。
统计造假,作为一种背离事实、篡改数据的行为,严重扭曲了经济社会的真实状况,阻碍了决策者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这种行为破坏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进而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统计造假导致国家无法掌握地方经济社会实际情况,进而影响政策效果。此外,它还可能掩盖一些重要问题,如社会不公、经济结构失衡等,使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统计造假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将严重误导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当决策者根据失真的数据决策时,很可能会产生偏差,导致资源错配,进一步加剧经济社会的不稳定性。从长远来看,这种行为将阻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成严重挑战。
防治统计造假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正源于此。具体而言,防治统计造假需要从制度建设入手。
第一,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科学的考核体系,引入多维度的评估指标,不仅包括经济数据,还应考虑环境保护、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表现,注重平衡发展,避免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而导致的统计造假问题。
第二,进一步强化地方统计部门的独立性,同时在地方重要经济民生等数据统计时,可让第三方统计审计机构共同参与,更好保障数据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第三,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之前某新能源车企公开举报,当地为了完成GDP指标,强迫其数据造假。避免地方政府对经济尤其是市场主体的过度干预,不仅能更好挤干地方统计数据“水分”,更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
第四,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地方官员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让那些敢于触碰法律红线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防止其滥用权力或出于个人私利而进行统计造假。
统计造假对经济社会和公众利益具有极端危害性,防治统计造假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这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统计部门、媒体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强化统计机构独立性与造假问责力度,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只有这样,地方经济社会数据统计工作才能保真求实,为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实现国计民生的可持续发展。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