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宗彦 每经编辑 文多
1、八部门联合发文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碳中和债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上述通知提到:要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包括支持民营企业注册发行科创票据、科创债券、股债结合类产品、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等,进一步满足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民营企业资金需求。
点评: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其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将有助于推动企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支持民企发行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等,还可以促使民企提升环保意识、可持续融资能力。
2、《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草案)》征求公众意见
11月27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就《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草案)》征求公众意见。其中提到,保障能源绿色安全转型。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推行化石能源绿色低碳替代,促进光伏、风电、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新型储能方式的发展。二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网调节能力,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三是推动绿色电力交易,完善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机制,支持分布式发电企业向同一配电网区域的电力用户就近交易。
点评:除了绿色能源外,《上海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条例(草案)》还提到了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生活消费绿色转型等方面。作为国际型大都市,上海的绿色发展转型样本将成为其他地区学习、借鉴的重要参考。
1、“中国绿色债券指数”发布
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交易商协会牵头研究编制“中国绿色债券指数”,并于11月24日在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换届暨成果发布会上正式发布。该指数是以一定样本范围内的价格数据为基础,按照一定规则计算形成的指数,旨在客观准确反映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综合行情表现。
点评:“中国绿色债券指数”可以衡量绿债市场价格波动以及表征绿债市场整体走势,为投资者提供有益参考。同时,它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绿债市场影响力,促进ESG理念与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良性互动,助力中国绿债市场高质量发展。
2、“中国城市低碳建设水平指数2023”发布
11月26日,“中国城市低碳建设水平指数2023”在浙江杭州发布。该指数显示,在城市低碳建设水平排名榜上,北京、杭州、上海分列前三。2022年,浙大城市学院发布中国首个“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指数”。与2022版指数相比,2023版指数在保留“过程+维度”双视角评价城市低碳建设水平的同时,将城市研究对象数量从36个大型城市增加至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实现了对中国城市低碳建设水平评价的全面覆盖。
点评:从低碳的维度来评价城市在国内较为新颖,对于全社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它摒弃了过去以GDP论成败的传统观念,以绿色GDP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评价指标。
1、国内首个绿氢制储商业项目将落户都江堰
据悉,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近日与都江堰市岷德时代储能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推进国内首个绿电制氢储氢发电商业应用项目。该项目将在都江堰建设10兆瓦等级的工业园区氢储能供电站,通过绿电制氢、氢储能和氢发电保障工业园区峰电时段供电。此次签约的制储氢发电一体化商用项目,是国内首个以“绿电大规模制氢—大容量储氢—大功率氢发电”商业应用工程项目。
点评:国内的首个绿氢项目商业化落地,对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无疑有重大影响。不过,项目是否能够顺利运行并推动绿氢产业规模化,还有待检验。
2、中欧班列将推出特种集装箱运车助力新能源汽车出口
11月28日,中国物流集团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产业发展中心总经理欧阳兵在第二届汽车海外出口论坛上表示,为满足中欧班列跨境联运汽车的需求,中国铁物计划推出40英尺特殊汽车集装箱。所谓特殊汽车集装箱将原有集装箱的长度改进为约12.1米(40英尺),箱内长度与汽车长度匹配度较好;为扩大内部空间,便于车辆装卸、固定作业,提高返程运输其他货物的能力,汽车箱的宽度尺寸更改为2.55米。此外,为满足跨境联运的要求,集装箱按照标准高箱设计,高度定为2.896米。
点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全球领先,在中欧班列的帮助下,产能可以更好地出海、抢占海外市场。
1、阿联酋发布氢能战略:2031年氢气产能超140万吨/年
近日,赶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8)在迪拜召开前,阿联酋政府正式发布国家氢能战略,设定了成为全球氢能领导者的目标,提出了落实可持续能源政策的多项措施,以及规划在氢能领域的更多投资。该战略首先设定了阿联酋的氢能生产目标,即到2031年(也是其建国60年之际),阿联酋国内、国外的绿氢产能都要达到50万吨/年,蓝氢产能达到40万吨/年。此外,每年还要生产7500吨粉氢。
点评:阿联酋是全球最主要的产油国之一,如果能主动向清洁能源转型,对全球能源结构变革将有重大影响。但至于项目能否顺利进展,是否会影响未来石油的产量,还要有待实际行动检验。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