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相信更多人听到的是大型企业“抢滩”落户西咸,且手笔不小,常以百亿计。
拆解来看,这些年来西咸新区的投资、产业进阶路,也是观察“西安都市圈”产业嬗变、迭代的一面镜子……
11月30日,《西安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正式发布。
西咸新区,或者说西咸一体化,向来是西安都市圈核心看点,本次《计划》发布也给了外界重新衡量西咸新区“关键词”的机会。
自2014年西咸新区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新区,细数已将近十年。甫一开始,西咸新区便自带诸多光环,承载诸多愿景,高标准规划、生态田园、创新城市……据此前媒体梳理,西咸新区仅各类“首个、首批、第一、唯一”试点示范就不少于50个。
但现在,相信更多人听到的是大型企业“抢滩”落户西咸,且手笔不小,常以百亿计。
拆解来看,这些年来西咸新区的投资、产业进阶路,也是观察“西安都市圈”产业嬗变、迭代的一面镜子……
谈及西安招商大户,西咸新区绝对是异军突起的一支。
11月,丝博会上的一场投资推介会,西咸新区“揽金”683亿元,签约70个产业项目,不仅赚足了眼球,也再次证明其依旧是资本关注的焦点。
去年7月19日,陕西西咸新区暨秦创原重点项目建设合作推介会举行,共征集推介项目149个,总投资5829亿元。
“西咸这些年很重视产业,包括招商引资,而且很注重实体经济。”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委员、西安石油大学教授曾昭宁表示。
以往,土地问题是西安发展的一大掣肘因素,而当西咸新区这样拥有广袤土地,亟待白纸作画的新区开始发力招商后,项目、资本流入大西安新中心的速度,超乎人们想象——截至今年9月底,西咸新区高能级项目签约167个,总投资额超过1509.26亿元;截至年底前,拟签约重点储备项目75个,总投资额1223.22亿元。
从先进制造、数控机床,到光伏、智能网联汽车,再到现代金融、人工智能……其中或明或暗的是——实体、高端、制造是西咸招商的关键词。
图片来源:西咸新区官微
本次《计划》中,制造业的补链、强链,是被重点提及的一笔,而这离不开坚固的实体经济支撑。
曾昭宁表示,“我在调研的时候很吃惊,它(西咸)都是那些高端的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举个例子,隆基对应光伏、陕汽对应新能源重卡,还有氢能装备等,这些都是实业,都是先进制造业,而且都是高端的。”
众所周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一直是“马拉松赛场”,比拼的是穿越时间周期的耐力和产业赋能的长期主义。
锚定实体经济下,西咸新区已有了不错成绩。2022年西咸新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占全市的30%,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居“第一方阵”;2023年前三季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增速位列全市开发区第一。
做强实业之后,西咸新区目前航空航天、生物科技等高新科技产业、金融商务、文化旅游等服务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产业链条长度有限,导致的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等,也是亟待破题的“短板”。
对此,西咸新区也已有了一番动作……
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西安,需要转化。长久以来,西安乃至陕西,高校院所、科技教育的地位和经济发展的地位不相称、不对等,难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打实的科创企业、科创产业。
西咸新区,亦需要创新。仅靠大企业不足以产生辐射带动作用,西咸新区仍需培育、孵化产业链配套企业,完成从“顶天立地”到“铺天盖地”的蜕变。
与之对应,《计划》中提出,共同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吸引都市圈大院大所大企设立孵化器、产业园.....
因此,关键创新、成果转化、打破藩篱,是西咸新区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其成为国家级新区的深层使命之一。
“相比投资、土地驱动,其实国家给西咸新区的定位是创新驱动。白纸作画下,西咸不像老开发区,有一些中低端历史存量需要‘腾笼换鸟’,再加上秦创原总部所在,从创新驱动的要素来说,西咸新区应该是条件最好的。”
以数据观之,今年前三季度,西咸新区新登记市场主体224721户,同比增长58.72%,全市占比52.84%,截至9月底实有企业总量125304户,全市占比14.04%,多项数据均列全市第一。
追根溯源,风起秦创原。
今年前三季度,秦创原总窗口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8%、制造业投资增长26.1%、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4%,1-10月共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56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4970家,分别是去年同期的4.3倍、2.8倍。
从秦创原两年半的发展来看,同样能看到西咸新区当下用力的方向,以及未来的气质和面貌,从宏观到微观、从大到小都在朝着同一个目标——创新型城市发展格局探索。
年初,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2023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167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1082.49亿元,其中101个产业项目中先进制造类项目61个,占比60%,66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有51个项目因“三项改革”落地转化,不仅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省内院校,还有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涵盖了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支撑方面,秦创原资本大市场已聚集金融机构超过150家,科创投资基金已储备子基金218只,总规模277亿元,完成对外投资决策项目210个,今年来已为质子汽车、迪泰克、普利美等143家新区科技企业实现融资共计16.1亿元。
国家级新区,都是带着使命的,一个国家级新区的成长,势必将改变一个区域的骨架。
西咸新区是我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前有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两江新区,后有贵安新区、天府新区、赣江新区等。
其中,浦东新区的三大主导产业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贸业;两江新区的主导产业是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装备制造业;天府新区的是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会展博览等。
而这些主导产业,都代表着区域竞争优势,是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天然禀赋,也是实现国家战略任务的关键。
从这一角度讲,西咸新区的主导产业也代表陕西的嬗变与机遇。
首要的是,在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上,怎样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让土地承载更多的人口,承载更多的生产,产生更多的GDP?
这就需要厘清板块要素,合理规划设计,向新科技,新技术,新理念“要”利用率。
2022年8月26日,《秦创原总窗口特色产业园区布局总体方案》提出,围绕全省23条、西安市19条重点产业链,布局光伏、氢能、智能网联汽车3条主导产业链,打造新能源、数字经济、大健康等7大产业集群,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若干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上述“3+7+N”布局特色产业确定后,明显可见,西咸新区招商引资、企业选址针对性更强了。
例如,围绕光伏、氢能、智能网联汽车3条主导产业链,西咸新区新引进了维纳氢能、绿能慧充、光伏绿色应用等项目。围绕7大产业集群引进了中国系统、中国华能、联东集团、陕煤集团、陕文投、延铁物流等项目。围绕N个特色产业引进了南斗星、亚信数字、长江迪马、重装伟肯等项目。
而这些新项目、新技术,意味着陕西未来产业转型的方向及优势区间,与“西安都市圈”建设息息相关。
在此过程中,也需注意产业体系建设“有机协同”,形成错位发展,相互衔接、有机配套,毕竟,“城市间产业同构的伤害,是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挑战”。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西安发布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