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的外部确定性上升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经济金融走势如何?未来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和机遇……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每经记者 刘嘉魁 每经编辑 张益铭
11月17日,中国上市公司产业升级(太原)高峰会暨2023第三届山西资本市场转型发展年会在太原举办。本届大会以“协同创新资本布局践行‘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围绕宏观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话题进行探讨,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提出真知灼见。
当前,我国经济的外部确定性上升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经济金融走势如何?未来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和机遇……
围绕上述问题,在大会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BD:您在主题演讲中提到中国经济的外部确定性呈上升趋势,请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洪才:关于确定性上升,我总结了5个方面。首先,尽管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今明两年增速仍然较低,但贸易投资已开始回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正在积聚、恢复。
全球通胀压力放缓,各国央行政策表现不一。10月份美国的通胀率已经跌到了3.2%,距离它的政策目标2%只有一步之遥了,这就意味着年底美联储加息可能不会有了。总体来看,核心通胀预计将更缓慢下降,大多数国家通胀预计要到2025年回到目标水平。
新的一年人民币政策将受益于央行货币宽松政策的实施。中国货币政策的空间打开了,央行降准降息的空间打开了,明年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也减低了。
大国关系趋于稳定。这表现在,俄乌战争最终将以和平方式结束,当前中美关系也出现了改善的机会窗口。同时,中国密集外交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果。
地缘政治风险在下降。总而言之,我认为从根本上讲,最大的确定性是去年二十大咱们自己确立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路线。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增长动能在积聚,提振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
NBD:复盘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呈现逐季反弹的趋势。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您如何解读和评价我国经济金融走势?
徐洪才: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有波动,但是环比来看是回稳向上。因为有基数效益,三季度环比增长1.3%,预计全年GDP增长在5.2%左右,保持恢复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的动能、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如果各项政策能够到位,结构性改革能够抓住机会的话,我相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首先来看,物价止跌企稳。这表现在CPI止跌企稳和PPI探底回升。PPI里面上个月回落得比较多,主要是猪肉的价格拉低了,这个参考价值并不大,如果仅仅看CPI这个所谓的通胀指标来考虑我们的货币政策,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可以通过一个简要的方法来分析,就是(PPI+CPI)÷2,目前已经处于稳定了。
从就业形势来看,明年、后年会越来越好。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货币金融保持稳定。从总量看,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合理增长。前三季度降准两次,累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支持更加精准有力。从利率看,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减轻居民利息负担。
此外,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快速增长;市场销售方面,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工业生产持续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服务业增势良好,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
总之,中国经济2023年逐季反弹,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潜力。总的判断,货币政策还要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可以协助、支持、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NBD: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和机遇?
徐洪才:未来还是稳字当头,我们也要看到有利条件,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我国的产业链完整、产能充足、政策空间大都为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并未改变。
比如说投资,拓展新的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投资来创造新的供给,优化经济的结构。投资有潜力,消费也有潜力,人均收入接近1.3万美元了,单一的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多万亿人民币,所以未来升级性、改善性的消费需求空间还是很大的,关键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购买力,这是重中之重。
再比如,老百姓现在日子好过多了,告别了短缺经济,对健康的需求是第一需求、刚性需求,健康领域的消费拓展也很重要。
从五个未来的发展机遇来看,一是新型城镇化进入后半场,刚刚超过65%,未来还有10个百分点的成长空间,到2035年我们要实现城镇化率75%左右,这是中国发展的潜力之所在。这里面就要调整政策了,如何吸引农民愿意进城,向大城市集中,并且合理布局,实现规模效益,不是像过去那样过于分散,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当然现有的3亿新市民如何增加收入,这也是一个问题,需要改革。
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包括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将涉及数字经济、智能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比如农业如何现代化?要靠大型的农机装备和现代化的农业产供销体系,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把大量的农民解放出来,在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先进技术和大型的无人机、拖拉机的使用,一个人可以耕耘一千亩地。这就需要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当然还有制造业、AI的使用等方面。中国以制造业立国,未来要关注生活性服务业的提质升级,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红利。国企混改,土地改革、金融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还有扩大开放,在制度、规则层面上和国际接轨,建立高质量、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
银发经济、养老健康产业发展。老有所养、老有所为,银发经济是未来的机遇。深度老龄化加快来临,2030年60岁以上的老人可能有5亿以上。老龄化社会有些失能老人需要长期照护,如果在这个产业下点儿功夫的话,比如家政产业、服务产业,至少可以新增就业岗位5000万个,人民的生活水平品质会提升。
人才红利。我国有近2.4亿人口接受了高等教育和专业化职业教育,这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人力资本基础。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