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场高峰对话主要围绕“资本市场创新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探讨上市公司如何在资本市场的引领下,通过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高月静强调,上市公司要保证给股东有一个基本的收益保障,要把企业经营好,保证不吹牛、不爆雷,让公司的股东能睡好觉。
每经记者 张蕊 每经编辑 陈旭
11月1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3第十二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主论坛隆重开幕。
除了主旨演讲环节,主论坛还设置了两场高峰对话,涵盖“资本市场创新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巩固长期投资信心”等话题。
其中,第一场高峰对话主要围绕“资本市场创新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探讨上市公司如何在资本市场的引领下,通过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该场对话由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助理訾猛对话蓝晓科技(SZ300487,股价53.12元,市值268.26亿元)董事长高月静,中科环保(SZ301175,股价5.38元,市值79.19亿元)董事长栗博。
高峰对话现场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举措。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是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
据统计,截至2023年10月底,中国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314家,总市值80万亿元左右,其中有1760多家上市公司属于国家统计局划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约占全部上市公司家数的三分之一。
蓝晓科技便是凭借“特种吸附分离材料”成为细分行业龙头的创新型企业,解决了芯片、面板、核电等领域中国企业的“超纯水”卡脖子问题,创新地将吸附分离技术应用在盐湖提锂、氧化铝母液提镓等领域,并以“材料+设备”的整体解决方案模式,塑造了行业中新的商业模式。
“蓝晓科技在不停向市场输出吸附分离新技术、促使下游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高月静在高峰对话环节中提到一组数据:2023年前三个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将近16亿元,净利润5.2亿元。“2015年上市到目前为止8年,我们拉通历史数据来看,平均毛利水平在43%以上,营业收入年度增幅在30%,净利润增幅40%。”
在高月静看来,从30亿左右市值企业成长到近300亿的企业,并维持较高的增幅,“我们觉得还是能够体现自身是技术型和创新型企业的特点。”
中科环保作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环保产业平台,依托科技资源和多年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先进经验,致力于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目标是发展成为“科技改善环境”的卓越企业,该企业已于2022年7月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栗博在高峰对话中提到,环境保护行业蕴含了大量发展机会。我国涉及烟气排放的标准非常严格,目前为达到超低排放标准使用的是七步法工艺,中科环保联合科研院所正在研发烟气净化三步法、四步法工艺,不仅能降低成本,还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
訾猛提到,上市公司火,整个资本市场才能火,整个资本市场的活跃离不开上市公司。
谈及上市以后如何看待资本市场对创新企业发展的意义,高月静坦言,作为一家创新型、技术型企业,公司上市以后确实从资本市场获得了很多助力。
具体而言,首先是资本市场给公司关键发展阶段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公司IPO之后做了三次再融资,有转债、有定增。”她提到,公司用募投资金增建了产能。公司近期募投项目5亿多元资金大部分都用在新能源金属的扩产和各种网络建设上面。
其次是在人才方面的支持。她提到,作为一家总部在西安的企业,公司在吸引年轻人才方面跟北上广存在差距,但公司上市后有效利用相应的工具,做了三期股权激励,覆盖人次700人左右。“到目前为止,我们重要技术骨干没有离职的,没有被高薪挖走的,我觉得股权激励给了大家信心和归属感,同时也激励了一批年轻人敢干,在企业内部去努力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
“另外一点是对于品牌价值的提升。”高月静表示,中国上市公司实际上是给一些企业做了背书,这有助于让企业在国际上做大项目时得到更多的支持。
栗博则表示,科学家的特长在研发,但在产业化的应用包括企业管理等方面,可能没有那么擅长。“我认为现在是上市公司进行并购的好机会,如果上市公司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包括并购基金、科创基金、权益类融资平台等,助力科研工作者实现梦想,对于上市公司来讲,也能形成组合拳,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此外,高月静在论坛上建议对上市公司小规模融资能够推出更灵活的政策,如果能够快速简单高效地获得融资,对企业的资金需求非常有帮助。
她还强调,上市公司要保证给股东有一个基本的收益保障,要把企业经营好,保证不吹牛、不爆雷,让公司的股东能睡好觉。她同时建议,能不能在政策层面给中小股东政策上的鼓励,让他们更有信心,这样形成政策、企业和股东大的氛围,让中小规模的创新型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封面图片来源:主办方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