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大赢家》即将在11月18日~19日,于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收官。这部话剧通过四个大学室友踏入社会后的30年人生经历,串联起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众多重大事件。
◎“每个人的价值和命运,会被时代洪流几何倍数地放大或缩小。”话剧总策划人郑培敏表示,《大赢家》总投资超600万元,但回收资金不到100万元,但他“觉得是值得的”。
每经记者 宋美璐 每经编辑 文多
“上交所成立”“327国债期货事件”“深圳810事件”“股权分置改革”等,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过几年的从业者对这些事件都不会陌生。
而现在,一部以此为主题的话剧《大赢家》即将在11月18日~19日,于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收官。这部话剧的总策划人郑培敏,有着30年金融从业经验和10余年文化产业投资经验。
话剧《大赢家》演出现场 图片来源:出品方供图
“我认为应该记录下中国资本市场这些过往,是记录也是提醒。”郑培敏认为,拥有两个产业领域经验的自己有责任去做这件事。据他介绍,《大赢家》总投资超600万元,但回收资金不到100万元,“我觉得是值得的,开始就不是为了赚钱才做话剧。”
为什么赔钱也要做一部财经主题的话剧?在收官演出前夕,郑培敏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
2020年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30周年,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已走过了30年。正是此节点,郑培敏萌生了做一部话剧记录中国资本市场的想法。
“目前市面上很少有做财经主题的话剧,有也是不专业或者很高冷。”在郑培敏看来,记录这段历史对未来至关重要。
“可以说我是(出于)情怀,也可以说是公益,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历史责任。”郑培敏表示,这部话剧本来也不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为了记录和告诫后来者——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风险。“金融圈比我有钱的不懂文化产业,组织不起来资源。文化产业里的人没有资金实力也没有这样的专业知识,我正好做了一个融合。”郑培敏说道。
话剧《大赢家》传达的理念 图片来源:出品方供图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筹划《大赢家》到首演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在找人编写剧本阶段,郑培敏就强调要体现几个资本市场的重大节点,要有专业性但是也要有观赏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话剧制作过程中,郑培敏几乎不会插手,只是在专业知识上为演员、导演、编剧提供一些便利,比如参观博物馆、推荐书籍等。“导演和编剧,这是非常专业的事情,我充分尊重导演和演员的创作,他们有他们的规律。”
2020年7月收到剧本后,郑培敏非常满意。《大赢家》的故事通过四个大学室友毕业后30年经历的不同人生轨迹,串联起了中国资本市场30年来的众多重大事件,展现中国资本市场30年来的风雨历程。
四位主人公共同经历了中国资本市场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从初创期的懵懂忐忑,到经历“327”事件后的悚然;从最困窘的低谷,到最猖狂的股疯子……这三十年,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成熟的三十年,亦是这四个人际遇与命运起伏跌宕的三十年。
故事性和情节跌宕起伏达到了郑培敏最初的要求,随后,话剧的推进速度很快。找导演、演员、美工、音乐制作人……仅仅4个月,话剧就在上海浦东开启了首演。“相比文化圈,我们金融从业者做话剧算是降维打击,预算很充足,所以人员配置上我们是尽量选最好的。”郑培敏。
首战上海连演6场,他们还邀请到了上交所首任总经理尉文渊、证券公司高管等人物现场观看,让话剧收获了诸多好评。
以财经为主题,面向证券/基金类机构、上市/拟上市公司、风险投资机构、财经媒体、个人投资者及监管者等相关从业人员,这就意味着市场又缩小了一大块。
这是总策划郑培敏在筹备之初就预料到的事情,在和开心麻花等文娱产业的人聊时,他得到的回复都是“做好赔钱的准备。”
如今,《大赢家》在杭州、深圳等地展开多轮巡演,其中北京场至今已经是第三轮。首轮演出投资在300万~400万元,加上后面两轮,总成本超600万元,这还不包括管理、辅助人员的费用。但最终收回来的投资可能都不足100万元。但行业的反馈让郑培敏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也是郑培敏时隔三年仍要选择北京作为收官地的原因。
因为疫情原因,原定于2021年的北京演出一拖再拖。在郑培敏看来,北京有很多金融从业者、证券监管人士,这部剧在北京演出,能让更多的从业者看到,也更具意义。
“我们这个剧第一是写给专业金融从业者看的,第二是有一定年纪的专业观众会看得更过瘾。”郑培敏以这样的初心邀请了各种金融从业者,公开售卖的票可能只有1/10,“我没想把它变成一个大众话剧,我希望告诫所有从业者,对资本市场要有敬畏之心”。
话剧《大赢家》演出现场 图片来源:出品方供图
“现在很多散户很容易把股市简单化,认为靠两个消息,追个风就能赚钱,这种大概率是会做‘韭菜’的,我想传递的就是股市凶险,炒股票没有那么容易。”郑培敏说。
《大赢家》的故事记录了那个年代的弄潮儿如何在大时代的裹挟之下追寻理想与未来,刻画了他们那“光荣与梦想,恐惧与贪婪”的心路历程,失败与成功的过往案例是对未来最大的警醒。
“从这部剧中几位人物在毕业后的人生选择来看,每个人的价值和命运,会被时代洪流几何倍数地放大或缩小。”有从业者观后表示,“当下的每一笔交易、每一只证券,单看没有价值,但是放在整个市场的制度建设、发展方向来看,太有意义了”。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