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23年,关于企业出海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调查结果并没有出现一边倒地选择“需求低迷,艰难求存”的情况。结果显示,仅有20%的人认为该选项符合当下处境。实际上,有高达73.33%的外贸行业人士认为,当下危机与挑战并存,其实更考验企业的应变能力。
每经记者 程雅 叶晓丹 每经编辑 董兴生
“蛟龙入海,小心地头蛇!”“任重道远,且行且珍惜。”“产能不是问题,渠道才是问题。”……这是30位“出海”从业者的心声。在《每日经济新闻》10月“迎潮而立”出海调研中,他们以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介绍了对当前出海市场的最新研判和看法。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总体乏力、全球贸易投资放缓、外需收缩对我国的外贸增长制约加大。不过,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海关总署11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4.32万亿元,累计增速由前三季度的同比微降0.2%转为增长0.03%。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当前,我国外贸领域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带动10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
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出口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近6成。而当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不仅局限于产品出口等形态,出口的目的地市场也日益丰富。在针对30位出海从业者的调研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当前中国企业出海呈现出更多元化的走向。
今年8月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生产供给能力较强,出口规模大于进口。我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较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较强,货物出口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强。
从今年以来的情况看,我国出口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保持基本稳定,而国内市场需求尚在恢复当中,对进口的带动有限,出口总体好于进口。
总的来看,我国外贸韧性强的特点明显。下半年,随着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我国出口有望保持基本稳定,货物贸易继续保持顺差。
海关总署11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国外贸出口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近6成;而随着需求提振,同期我国外贸进口14.77万亿元,降幅收窄至0.5%。受主要能矿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以及部分农产品、消费品进口增速明显拉动,10月份进口同比增长6.4%,增速比9月份加快7.3个百分点。
面临较大经济下行压力、地缘政治冲突叠加影响,外贸行业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在每日经济新闻于10月23日开启的“迎潮而立”出海调研中,收到了30位出海从业者的反馈。
图片来源:调研报告截图
因此,从结果而言,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应对危机和挑战的能力,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下,世界格局变幻莫测,哪里是外贸行业人士看好并有意向重点发力的市场?
30位“出海”人士的选择数据显示,欧洲市场目前最受关注,占比为46.67%;其次为北美、东南亚、中东市场,分别占比40%、36.67%和36.67%;日韩、拉美和非洲的市场关注度占比均为20%;俄罗斯市场的占比为16.67%。
图片来源:调研报告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主流的欧美市场,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也日益被出海从业者重视。
中国企业出海,或许是新一轮企业全球化的开始,但走出去,并不轻松。在“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最大痛点”问题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当前,出海主要面临的痛点包括:海外市场法律和政策风险,该选项在所有选项中占比最高,达到了76.67%。
这表明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并遵守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此外,“不了解海外不同市场的消费者需求和差异”也是较多数人选择的一个选项,这是中国企业出海成功的关键之一,选项占比为53.33%,超过半数。
图片来源:调研报告截图
本土化运营对于中国外贸企业来说也是一大难点,这需要企业在本土化过程中考虑到产品、营销、服务等多个方面,该选项占比达到了36.67%。另外,还有一部分外贸行业人士认为,缺乏好的渠道也是出海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占比达26.67%。
当然,对于当前中国企业的“出海”趋势,大部分参与调研者仍保有预期。“乘风破浪会有时”“大有可为”“未来不可预测,一切皆有可能”,是一些乐观派出海从业者的预判。
也有务实型的受访者看到“亟需加强政治政策风险把控,建立品牌友好信赖”“技术赋能特色化应用场景、数字化转型服务提升管理效能”“海运市场价格波动无法预估”等建议和问题。
有趣的是,也有出海从业者语重心长地写道:“风险与机遇并存,不要再自己人卷自己人啦!”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362040139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