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一门通过画面和声音创造独特视界的艺术,它能为城市解锁一个全新的视角,而厦门的“视界”究竟有多大?
每经记者 杜蔚 丁舟洋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179958
写真技师大石(姓氏)肯定没有预料到,1905年他在鼓浪屿给当地居民免费放映电影的举动,会给一座城市带来长达百年的影响。
“厦语电影”曾风靡海内外数十年。而今,作为初代网红城市的厦门,承载的不只是“天然摄影棚”,电影早已深深融入这座“海上花园”城市的基因。
5年前,创办于1992年、辗转走过28个城市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以下简称“金鸡节”)不再漂泊,选中厦门安家,签下10年长约。自此,这个中国大陆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电影节,为厦门乃至福建的相关产业带来一系列“放大效应”。
11月5日,2023年金鸡节落下帷幕,本次电影节期间,厦门市共达成126个文化影视产业项目落地,签约总金额达280.5亿元,其中有10个十亿级重大项目、76个亿级项目。项目涉及实体影视、文旅融合、AI应用、影视科技教育、元宇宙等多元业态,成为厦门“以节促产、以节促城”的缩影。
电影是一门通过画面和声音创造独特视界的艺术,它能为城市解锁一个全新的视角,而厦门的“视界”究竟有多大?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消失的她》《我爱你!》《长安三万里》《志愿军:雄兵出击》……近年来,不少引发关注和热议的电影背后,均有厦门企业的身影。
今年暑期档开画的《志愿军:雄兵出击》斩获超8亿票房,联合出品方中有厦门火炬高新区企业厦门宕焰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灯塔专业版
电影点亮了厦门在全国城市中的显示度,日益庞大的“厦门出品”背后折射出的,正是金鸡节为当地影视产业发展注入的新活力,助推厦门成为中国影视产业新高地。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显示,自2019年起,厦门开始以举办中国电影金鸡奖为契机,全面推进电影产业的转型和扶持。厦门出品高票房影片的企业数量2020年首次进入前10,2022年则位居第五。
图片来源:《2022年中国电影投融资报告》
作为金鸡节的重点活动,创建于1981年、被誉为中国电影“专家奖”的金鸡奖,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评奖活动。每年电影金鸡奖都会吸引亿万电影观众的关注,而各奖项提名与最终得主,将作为国产电影的风向标。
今年,厦门出品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获得第36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录音”“最佳美术”四项提名,该片不仅重要的取景地、拍摄地在厦门,而且第一出品方也是厦门影企。
2023年金鸡节期间还设置了电影展映、学术论坛、金鸡电影市场等活动,再次把厦门推向世界的“高光舞台”。
“金鸡”报晓的这5年,厦门影视相关企业增速惊人。目前,已有2300多家影视企业在厦门发展,其中不乏中影集团、华策影视、正午阳光影视等头部企业。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共有17446影视相关的公司在厦门注册发展,包含后期制作、宣传发行、艺人经纪等影视产业链核心业务,位居福建省第一,占比达33.79%。
仔细梳理可以看到,85%以上的企业都是2019年金鸡节落户厦门起新注册的,从2021年起年均新增企业超3000家,今年前11个月,影视相关的新注册公司已逾3500家,超过2022年全年新注册企业。
不仅如此,这些年,在厦门注册的影视相关企业有一大亮点——资金雄厚。据企查查,近31%注册资金超500万元。其中,500万~1000万内的企业有2527家,1000万~5000万内的企业为2400,5000万以上的企业有415家。
厦门影视企业也在“金鸡”这趟快车上,为厦门影视产业的发展组成全产业链集群效应。厦门市电影局表示,目前厦门已经建成一批影视拍摄基地、影视文创园区,其中规格各异、功能完善的摄影棚达20个,培育了一批以影视服务业为主的专业服务团队,为厦门影视产业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软硬件基础。
数据显示,五年来,厦门文化影视产业企业、机构数量年均增长10.2%,营收年均增长17.8%,去年已达2018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5%,已经成为厦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中国电影界的重要盛事,金鸡节对厦门这个东道主来说,需要具备的不仅是硬件设施。整座城市的综合治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文化氛围等,都是在考究厦门能否胜任这个舞台的关键因素。反之,电影节展对城市的产业渗透,也不止是电影。
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 图片来源:组委会提供
从屡屡亮相影视剧的“厦门元素”,到站在聚光灯下的“厦门出品”,厦门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在快速转化为经济效益和产业聚集效益。
厦门市电影局介绍,五年来,在“金鸡”加持和推动下,厦门不断优化影视拍摄服务,依托国企成立市级影视产业服务平台,为剧组提供政策咨询、招商服务、拍摄协调、设施设备租赁等专业服务,各区同时建立招商服务平台。城市综合配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连续四年电影节期间,住宿餐饮、旅游、零售、交通运输等经济贡献增长率达20%左右。
“影视+”带动了厦门的旅游产业。厦门也顺势推出影视打卡旅游计划,厦门市文旅局推出“追热剧游厦门”2023厦门影视旅游线路系列产品,全新包装的35个影视打卡点和10条影视游线路与游客见面。
与此同时,厦门也配套建立多层次影视人才培养体系,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影视传播学院以及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影视职业技能专业等一批影视高等教育项目,陆续在这几年成立。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082535
更进一步,厦门还以科技之力,注入影视。
“厦门致力于数字化赋能电影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市以举办金鸡电影节为契机,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电影产业与5G、元宇宙等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开放了元宇宙加金鸡奖的应用场景,今年全国首个元宇宙主题展览会亚洲元宇宙产业大会在厦成功举办,未来厦门还将持续推动电影产业数字化升级,为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的动力。”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晓舟在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论坛上表示,科技让电影更精彩,电影让科技更显魅力。
在黄晓舟看来,当前正身处信息技术爆发式发展的时代,5G技术蓬勃发展和元宇宙快速崛起正深刻影响和改变电影产业的发展格局,厦门致力于以数字创新推动城市发展,将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2022年厦门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达5000亿元,位居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前列。
影视产业在福建的辐射不止于厦门。作为热播剧《山海情》的取景地,莆田进入越来越多公众的视野。人们忽然发现,原来这座城市的记忆点不仅仅只有“医院”与“球鞋”。
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现场 图片来源:组委会提供
在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论坛上,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站在台上对莆田传统文化历数家珍的推介,让人印象深刻。
她用四个词概括莆田:人多地少,造就了莆田人勤奋刻苦的品质;山多海阔,孕育了妈祖文化、海洋文明;远离中原,一千多年来中原士族大家为避战乱南迁至此繁衍生息,中原文化得到比较好的保留和传承;一条河流,木兰溪全长105公里都在莆田境内,自成一体的水路交通体系让莆田方言、戏曲等各种民俗文化得以独立存在。
“莆田独特的地理位置,保护了它的文化千年延续。”陈惠黔告诉城叔,“比如我前面说的‘一条河流’,它等于是与外界隔绝、自成一体,不轻易被同化。所以我们的莆仙戏、莆仙话,千百年来都不曾被周边同化或流失。”
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如果没有强烈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莆田的城市面孔恐怕也早已沦为千篇一律。“文化传承首先要文化自觉,你要意识到自己文化的独特性,要热爱自己的文化,才能保护、传承下来。”陈惠黔指出,“现在科技发达了、交通发达了,正是因为我们有这种文化自觉,才没有把自己的个性特点逐渐淡化掉。
就比如端午节,这在莆田是隆重的大事,可不是简单的“三天放假”。“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龙船”,莆田端午有独特的“五日节”习俗。陈惠黔介绍,在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加持下,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莆田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6月23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播出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公布的端午假期龙舟赛热度指数,莆田以9.7分位列全国第三。
历史上,莆田出了2482个进士、21个状元、17个宰辅。南宋榜眼陈俊卿那句“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家训响彻宋廷,遍传天下,成为历代莆田学子的座右铭。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图片来源:央视截图
“今年4月22日,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在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拍摄播出,节目直接带火了街区,今年‘五一’期间,街区日游客量达10万人次,现在依然是网红打卡点,‘非遗一条街’汇集了各地非遗技艺,人流如织。”陈惠黔说。
在城市发展中不失独特底色,透过影视这扇窗,可观蕴藏在文化产业中的“闽人智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