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黄宗彦 每经编辑 魏官红
1、工信部发布建材产业脱碳路线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11月2日发布《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绿色建材全年营业收入超过2600亿元,2023年-2025年年均增长15%以上。发布4项以上建材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培育30个以上特色集群,建设50项以上绿色建材应用示范工程,政府采购试点城市不少于100个,绿色建材获证企业达到6000家,绿色建材引领建材高质量发展、保障建筑品质提升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点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建材生产国和消费国,绿色建材产业的发展规划无疑会对全球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征求意见稿中细化了各项指标,并发布了具体技术指南,意味着建材行业的绿色转型或将吸引一大批投资,利好地产与相关产业。
2、鼓励公共机构等积极采购“以竹代塑”产品
11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将“以竹代塑”产品开发、生产与应用作为鼓励类项目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按规定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建设。地方可将符合条件的竹林培育,纳入中央财政造林和森林质量提升政策支持范围。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符合“以竹代塑”产业特色的金融产品。将“以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加大政府采购力度。鼓励公共机构等积极采购相关“以竹代塑”产品。
点评:自限塑令和禁洋垃圾进口令等环保相关的系列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孕育了一批投资机会,如造纸业、塑料降解业等。如今又推广竹子代替塑料,对于绿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是直接利好。
1、香港证监会支持和提倡为ESG评级和数据产品供应商制订操守准则
10月31日,香港证监会宣布支持和提倡为在中国香港提供产品及服务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评级和数据产品供应商,制订一套操守准则供其自愿遵守。该自愿操守准则将经由一个业界领导的工作小组制订,即香港ESG评级和数据产品供应商自愿操守准则工作小组。
点评:中国香港地区在推动ESG体系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较为领先,本次提出的操守准则及其适用者,可以看成是对ESG全价值链拓展的有益探索,具体将有助于提高ESG评级和数据产品的质量和可信度,可为其他地区的资本市场提供借鉴。
2、港交所与深圳排交所签署备忘录推动大湾区碳市场发展
香港交易所10月31日宣布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交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携手推动香港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碳市场生态圈的发展。根据合作备忘录,港交所与深圳排交所将共同探索两地碳市场联通合作及气候融资的机遇,以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可持续的区域性金融生态圈为合作目标,全力支持国家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及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推动亚洲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
点评:港交所与深圳排交所的一次联动,对两地碳市场的交易规模、交易产品、交易频率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并且通过碳市场的合作,可能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的互融互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45260042
1、中国60多个绿氢项目将在2025年前后达产
11月1日,在SNEC第八届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大会暨展览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蒋利军在开幕式上表示,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400余座,其中在营的有280座,居于世界首位。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保有量已经超过了13000辆,居世界第三。其中,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有量居世界首位。蒋利军还表示,去年我国绿氢项目装机容量达到了800多MW,占全球的33%,目前全国公布的绿氢项目已经有60多个,并将在2025年前后先后达产。届时,我国绿氢产业将达到60多万吨/年。
点评:一直以来,绿氢都被视为终极能源,但受制于技术与成本,难以规模化和市场化。不过,对于绿氢领域,目前的“小步快跑”策略还是能让人看到希望,在长期坚持技术研发投入及市场化应用尝试下,绿氢依旧有希望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
2、第六届进博会将首次实现全绿电办展
11月2日,新华社记者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获悉,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通过省间绿电交易的方式,成功采购绿电800万千瓦时,可覆盖本届进博会展前、展中、展后期间的全部用电量,也标志着进博会将首次实现全绿电办展,预计可减少碳排放约3360吨。
点评:不久前广交会就实现了100%绿电办展,此次进博会也积极尝试达成全绿电,对于其他类型展会是很好的示范。在此趋势下,相信未来能看到越来越多“碳中和”或者“全绿电”的会展活动。
3、全球最大核聚变反应堆成功点火
近日,世界上最新、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JT-60SA成功点火,成为实用核聚变能源漫长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据《科学》报道,JT-60SA是一个由日本和欧盟共同合作建造运行的超导托卡马克装置。
点评:核能与氢能都是理想化的清洁能源,如果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意味着全球可以尽早摆脱化石能源,尤其对于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核电发电国之一来说,更是利好消息。
1、周小川:对全球气候变化要有高度的紧迫感,中国要在制定规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0月28日,在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法则与激励机制”平行会议上,国际金融论坛联合主席、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在这个阶段强调法规和强调激励机制是更重要的;中国要继续积极地参加全球关于规则方面的讨论,在制定规则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点评:法规和激励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手段,它们分别从约束性和引导性的角度,影响和改变各方的行为和选择,从而促进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中国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因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其经验和贡献不仅能够推动自身的转型和升级,也能够惠及全球的合作和共赢。
2、深交所邵元辰:绿色金融是大势所趋,企业需要做好信息披露的准备
日前,香港金融科技周大湾区专场在深圳举行。对于未来5~10年大湾区可持续金融发展,深交所国际合作部、国际推广负责人邵元辰在会上指出,随着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可持续金融和绿色金融,企业一定要做好准备,首先就是信息披露的准备。邵元辰表示,现在欧美都有自己的披露标准,未来这些标准肯定会逐渐地统一,企业首先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此外,绿色金融是大势所趋,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后面也会积极地推动低碳行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上市公司。”
点评:信息披露是任何投资的基础,对于绿色金融而言也是如此。当下绿色金融的主要形式有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碳金融等品种,随着绿色金融规模逐渐增大,必然将有更多投资主体将参与绿色金融,因此做好信息披露是搭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任桥梁和基石。
1、COP28主席国敦促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加两倍
10月30日,COP28气候峰会主席国和两个可再生能源组织敦促各国政府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两倍,作为阻止全球变暖超过1.5摄氏度的努力的一部分。各国希望在将于11月底在迪拜举行的最新一轮全球气候谈判中就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成协议。大多数主要经济体已经加入了这一目标。20国集团(其中包括中国、美国和印度)于9月同意努力在2030年前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提高两倍。
点评:参加COP28会议的近200个国家要达成协议并非易事。欧洲国家和气候脆弱国家认为,如果各国不同意放弃造成气候变化的污染能源,那么仅仅同意扩大清洁能源的规模是不够的。
2、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首个虚拟电厂标准
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IEC TS 63189-1:2023虚拟电厂-第一部分:架构与功能要求》日前由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据悉,该标准是IEC发布的首个虚拟电厂国际标准。此外,该标准首次提出了虚拟电厂的统一术语定义、技术要求和控制架构,明确虚拟电厂在发电功率预测、负荷预测、发用电计划等多个方面的功能要求。
点评:虚拟电厂概念近年在资本市场备受关注,但相应的标准始终是空白,大众对其不甚了解。此次IEC发布的国际标准,将有助于虚拟电厂行业的投资和规范发展,对我国能源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该国际标准由中国相关机构主导制定,有利于提升中国在相关行业的地位。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正阳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