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伦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正是“秋风起兮白云飞”的时节,《每日经济新闻》又发表新的中国电影年度白皮书。今年《强影之路2023白皮书》的主题概括为:中国电影的复苏与未来。这个主题概括是准确的:它着眼于中国电影的经济数据分析,自信于中国电影的潜力和未来,既研判了中国电影当下“强势复苏”的状态,又揭示了它对未来发展“承上启下”的意义。2023年的中国电影凝聚着各方面的特殊期待,今年不仅是“疫情后”电影重要年份,也是中国强国之路的坚定继续。连续七年出版的《强影之路》,每一次都在寻找中国电影发展的年度标识,对显性的经济数据和内在的创作精神进行提炼和概括,并将它命名为报告主旨。它始终坚持财经媒体的独立角度,持续观察中国电影发展轨迹,成果显著并独树一帜。
2023年,中国电影复苏是强势的。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已经完成了影市的“三级跳远”:即春节档、暑期档和国庆档的放映,并期待最后的腾跳。热门档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支撑起年度票房的脊梁。它们的表现或让人惊喜,或让人欣慰,此起彼伏,总体奔流向前。春节档开局不凡,总票房达到67.24亿元,观影人次为1.28亿,总场次为264.6万。《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深海》等影片组成头部方阵,激发了观影热潮。最终,在这个春节档,《满江红》以45..44亿元票房成为冠军,《流浪地球2》以40.29亿元紧跟其后,打响了电影复苏的第一枪。
暑期档更加闪耀:总票房超过206亿元,总观影人次超过5亿,场次达到3460.7万场。《孤注一掷》以38.47亿元获得冠军,《消失的她》以35.23亿元居第二,这是中国影史票房最高的暑期档。国庆档总票房达到27.34亿元,观影人次6510万。在此期间,《坚如磐石》以8.83亿元获得冠军,《前任4:英年早婚》《志愿军:雄兵出击》《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位。国庆档没有达到人们渴望持续爆款的预期。有人分析:这是因为中秋和国庆假期叠加,人们选择旅游而导致电影票房下降。统计数据显示:中秋和国庆期间,全国国内旅游人次达到8.26亿,旅游收入7534亿元。人们如潮如浪地外出旅游,确实对票房有影响。但数据告诉我们:这个国庆档放映场次超过353万,刷新了中国影史国庆档场次最高纪录。也有人分析:关键是国庆档影片爆发力不强,与观众预期还有距离。这是有道理的。目前,《坚如磐石》《志愿军:雄兵出击》《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继续领跑着票房。
百花齐放永远是文艺繁荣的标志。电影强势复苏原因是多方面的:影片质量的提升、市场活力的增强、观众电影觉悟的更加自觉。当然,有质量的电影是其中流砥柱,日趋开放的活力是其精神气候。
今年,电影创作显现出开放且尊重规律。从已经上映的影片看,它们的风格样式是丰富的,艺术个性是鲜明的,加上题材的开放性和话题的现实性,让电影变得更加活跃。《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八角笼中》等是关注当下现实的重要收获。艺术选择回避现实,观众就会选择离开艺术。这几部影片触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痛点,比如对生活不确定的困惑、对旁人难信任、普通人改写命运的磨难等等,影片最终点燃了人们内心的温情亮点。每个时代的人们渴望了解和理解置身的生活,这构成电影创作的现实主流。
《志愿军:雄兵出击》《坚如磐石》上映后有所争论,前者有其英雄主义的气势、主要形象的塑造和震撼的战争视觉场景;后者具有现实锐气,也具有题材吸引力,影像的处理具有艺术心思。但人物关系设计和前史解密等过于繁杂,难以在一部影片容量中舒展叙述。《流浪地球2》这部科幻续作再度引发兴趣。刘慈欣的原著+郭帆再度执导+刘德华和吴京等人的实力加盟,提供有效观影价值。《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满江红》和《长安三万里》潜心于中国历史与文化,影片有了文化底气和各种精彩的表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既是文化自信的根与源,也是电影创作的源与流。看到影院里孩子们与片中李白一起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何等感动!另外,一些青年导演的影片锐气逼人,如《宇宙探索编辑部》《脐带》《拨浪鼓咚咚响》等。我们曾用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来概括不同时期导演的群体美学,如今学术界放弃用“第七代”来描述新生代导演,不是因为理论家词穷,而是这些导演太个性太多元,难以放在一个篮里笼而统之。这是可喜的。
得观众者得电影天下。我曾经撰文提出:中国观众在场而不缺席,这是近年中国电影强势复苏的根本力量。电影观众是电影的消费主体。“消费即生产”,没有观众、没有消费,就没有电影生产的持续。观众更是电影欣赏和评价的主体,观众的进步引导着电影的进步。《强影之路2023白皮书》以创作·市场、内容·宣发、公司·资本、科技·变革等产业篇章,分析各种经济数据及观众观影变化,见解独到并有所启发。我们认识到:中国电影观众在日益成熟,它不仅表现在主体观众年龄层次的提高,也体现在他们对电影审美判断的提高。白皮书中提到案例《超能一家人》最初为档期内想看人数第一,上映后观众口碑不佳,直接导致票房跌落预期;《消失的她》上映初期预计票房仅10亿左右,最后则获得35亿票房。《八角笼中》起初普遍不被看好,甚至动摇着制作者信心,结果票房超过了22亿,这里观众评说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年头,创作者或制作者不能再轻易地定义观众兴趣,也不能再简单恪守着所谓市场大数据,以此推导或规制电影创作及市场预期。电影欣赏的即视性,加上社交媒体带来的观后评说即时性,让影片在上映后即刻区分出高低。电影营销的夸饰宣传日趋式微,观众比以往更加懂得电影。
阅读这本《强影之路2023白皮书》,还时常触发我对电影现象的思考。
电影热门档期的竞争更加白热化,头部影片为数不多,票房占比居高不下。从春节档、暑期档到国庆档,头部影片排片的高占据率、票房的高占比率似乎成为不可逆转的现象。比如,今年春节档总票房为67.24亿元,排名前两部的影片票房为47.44亿元,占比70.55%;暑期档票房超过206亿元,前三部影片《孤注一掷》《消失的她》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票房达到95.3亿,占比则达到46.2%。头部影片优势明显,意味着其他影片的境遇难堪。当许多分析报告只聚焦获得高票房影片的高光时刻,也许应该分析数以百计低票房影片的生死存亡。它们也是中国电影的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的存在。我在多年前提出两个“30”的概念,即单部影片排片不要超过30%、影片票价不要低于30元。主要针对当时大投资影片异常抢占热门档期的排片空间,针对随意降低票价产生不合理竞争。目前,影市日益规范,但如何让那些中小成本电影,尤其是年轻导演的首部电影获得更多市场关注,依然是棘手且重要的课题。
电影制作成本继续趋高,投入与产出总量失调。记得吴贻弓导演曾经说过:当年拍摄《城南旧事》,厂里决定破格给予50万经费,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如今,千万级的投资是常规成本,几个亿甚至十几亿也习以为常。极度的制作投资带来极大的产出压力,即使有些赢得高票房的影片,也未必赢得高利润。我们现在有各种票房统计体系,但还没有电影制作投入的总量统计,所以难以统计电影行业的实际盈利率。因此,加强更为完整的经济数据统计和分析,更加深入考察电影行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尤其是投入产出的规律,也是需要的。从当前与长远看,中国电影金鸡奖设立中小成本影片奖,旨在鼓励制作成本的控制,遏制投资竞赛,鼓励艺术追求,其意义日益彰显。
未来已来。根据国家电影发展战略,2035年中国要建成电影强国。今天的耕耘就是明天的收获。在今年国庆长假后中国电影票房迫近500亿元,大家在预估年度最终票房,认为可以达到530亿至550亿,当然还有更加乐观的。不管是乐观的,还是更加乐观的,其实都是大家对中国电影潜力和未来的信心,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内心渴望:中国电影需要胜利!应该胜利!当然,大家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懂得,中国电影繁荣的核心依旧是优秀电影。用心拍的电影,观众会用心看,实践已经证明这是中国电影的发展经验,也将是中国电影赢得未来的重要实践。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