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谢欣
海利生物(SH603718,股价:11.22元,市值:73.82亿元)10月2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发现前期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存在部分会计差错,因此根据有关规定,对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及以前部分年度中的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更正。而更正后,海利生物上半年的净利润超8000万元,同比增幅进一步提升。
根据公告,海利生物对更正的会计差错解释称,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对全资子公司山东海利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上海彩音生物科技有公司100%股权的出售,以及全资子公司上海牧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清算注销工作。由于在相关会计准则的理解上不到位、不准确,在合并层面把以上三家子公司的累计亏损直接计入“未分配利润-其他”,未体现在当年“投资收益”增加利润总额,造成公司2023年1~6月实现投资收益少计了4390.56万元,且未将有关投资收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
同时,海利生物还披露,上半年,公司控股子公司杨凌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杨凌金海”)与天康制药签了两份《技术转让(技术秘密)合同》,共涉及金额900万元,天康制药已经全额支付了上述款项,杨凌金海亦开具了发票,上市公司财务人员确认了900万元的收入。海利生物表示,公司现经自查发现,截至目前,杨凌金海技术人员仍在对两项技术资料进行整理中,未交付天康制药使用,确认收入的条件并不充分。
基于上述两项情况,海利生物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净利润、股东权益等科目存在差错。其中,公司上半年的营收需调减900万元,净利润调增3705.93万元,扣非后的净利润调减1397.8万元,基本每股收益调增0.0576元。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定期财报披露是投资者了解和评估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依据。通过阅读和分析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季报等,投资者可以掌握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业绩变化、风险因素、未来展望等,从而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而从市场整体看,上市公司定期财报披露是维持和增进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通过上市公司定期财报披露,投资者可以及时获取上市公司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从而增强对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信任和信心,促进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
尽管海利生物更正后的公司收益增加了,或许是给了投资者一个“小惊喜”,但这也暴露出海利生物在定期财报信息披露上的重大失误,由于“在相关会计准则的理解上不到位、不准确”,导致2023年半年报出现会计差错的“硬伤”。
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海利生物半年报披露于8月29日,直至10月27日,时隔两个月才发布更正公告,这也会让投资者怀疑其是否符合立即披露的要求,是否存在迟延的问题,从而影响公司的信誉和形象。
从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角度看,海利生物发现前期披露的定期报告存在部分会计差错,说明公司的定期财报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将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判断。
而从财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看。海利生物在10月27日才披露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的更正,可能没有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
因此,上市公司定期财报披露出现会计差错的“硬伤”必然使得投资者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疑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