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程鹏 李泽东
金价再度突破600元大关!
据证券时报报道,截至10月20日,周大福、老凤祥、周生生等多家知名金饰品牌的黄金报价蹿上了多年来的新高。以周生生为例,10月20日周生生黄金报价为614元/克,创下了统计口径(2010年至今)内的新高。
一位周大福店员称,“9月中下旬足金价格曾一路上涨,超过600元/克,但国庆前几天又跌回了600元/克以下,导致假期里不少到店的客人持观望心态,没有下手。”该店员说,如今足金报价再度突破600元/克大关,可见国庆期间购金是“划得来”的。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V型反转,黄金又行了!
10月23日,国内外金价均小幅攀升,伦敦金和沪金主连的价格与走势趋同,此前明显的背离逐步收敛。多只黄金ETF上涨,增量资金加码涌入。
10月23日,沪金主连收于476元/克,该指数自10月12日以来,走势呈典型的“V型”反转,价格上涨超25元/克。
9月26日,金价开启下跌走势,沪金主连当天开盘价为472元/克,而截至10月11日,其收盘价为450.4元/克。就在投资者悲观之际,自10月12日开始,沪金主连开启一轮“暴走”模式。
不少黄金首饰价格也呈现“V型”走势。以周大福为例,国庆假期前黄金首饰价格一度涨到612元/克,但在假期尾声又跌至585元/克,目前价格再度攀升至615元/克。
据中国证券报,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表示,金价走势呈现“V型”反转,主要是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冲突所致。巴以冲突持续升级使得中东局势更为紧张,带来避险情绪升温。同时,结合美联储转鸽派的言论,加息预期降低,黄金配置价值提升是另一个因素。
贺金龙进一步表示,此前国内外金价明显背离,一方面是受到外围利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到国内假期购金需求的刺激影响。目前两者价格趋同,是由于供需关系得到改善,假期后消费情绪恢复平稳,经过此次快速调整,国内外金价背离趋势得到较明显修正。
国庆期间 有人一口气买走百万元金条
据极目新闻此前报道,10月3日,在武汉银泰创意城,记者看到,不同品牌的专柜,当日饰品黄金价格从每克572元—587元不等。有的品牌节日促销,更是打出了“首克398元”“工费五折”等标语,吸引消费者选购。
“月底就要结婚了,趁着十一促销,一起来把婚礼首饰选了。”市民陈先生和未婚妻一起,在某品牌专柜选购黄金项链、手镯和婚戒。“项链和手镯准备买黄金的,婚戒买铂金的。”他表示,目前的价格,和他上个月来看时,每克已经便宜了二三十元,“感觉现在是入手的好时候,还有促销,和前期价格相比,确实划算。”
金条产品方面,记者探访武汉多个卖场发现,价格较饰品黄金低了不少,不同品牌不同产品,每克从527元至576元不等,也赢得了一些爱好理财的消费者青睐。
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据极目新闻,“中秋、国庆假期,我们卖出了一款投资金条产品,大约1900克,金额高达100.7万元。”武商MALL·世贸金至尊柜台工作人员介绍。
购买投资金条的消费者不少,该卖场的老凤祥、中国金币、周大福等专柜,假日期间均销售出投资金条400克,金额高达20万元上下。
广东省黄金协会副会长兼首席分析师朱志刚建议,每次金价下跌都是一个买入的机会,但消费者不要盲目地“追涨杀跌”,应该根据实际行情和需求,采取小量分批的投资策略,以降低投资风险。另外,也要持续关注国内外的差价,如果差价较大,购买黄金还需保持谨慎。
机构:看好黄金股三季报表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金银珠宝类社会零售总额为279亿元,同比增长7.7%。前三季度金银珠宝类社会零售总额为2472亿元,同比增长12.2%。随着黄金珠宝行业和市场景气度全线回升,多家机构看好黄金股三季报表现。
山西证券认为,9月,黄金珠宝社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7%,主要受益于金价同比大幅上涨。从报表角度看,在8月七夕节日带动和9月中下旬加盟商积极备货的情况下,看好黄金珠宝企业的三季报表现。金价在经历前期快速下跌后有所回升,有望提振黄金珠宝首饰终端需求。
山东黄金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2亿元至14亿元,同比增长73.17%至102.03%。该公司称,前三季度公司稳步推进智能矿山建设,提高生产作业率、资源利用率,深入推进系统性降本增效工作,深度挖掘生产经营各环节降本潜力;同时,公司进一步加强研究分析团队建设,充分利用黄金价格高位运行时机,黄金销售价格优于上年同期水平。
展望后市,世界黄金协会认为,由于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对于未来利率维持在高位更久的态度坚决,再加上供过于求,债券收益率仍继续飙升。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基本面依然强劲,经济韧性和收益率升高可能会造成黄金市场的动荡。不过,黄金更有可能只是经历波动而非出现实质性疲软,股票风险回报较低、未来6-12个月经济衰退风险走高、通胀波动以及央行购金趋势等是黄金的支撑因素。
编辑|程鹏 李泽东 盖源源
校对|卢祥勇
封面图片来源: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证券时报、极目新闻、公开资料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