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彭水萍
2023年,国内经济复苏正经历“阵痛期”,但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严峻的时刻,需要各行各业协同发力,重振复苏信心。
2023年,A股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监管层频出利好,呵护投资者权益,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实际比重,力求激起投资者交投信心,让资本市场再度散发活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3第十三届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全新扬帆起航,深度改革评选机制,调整评选奖项,以求为投资者挖掘出符合当下市场最具竞争力、最有投资价值的潜力公司。对于此次评选大刀阔斧的改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就此专访了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组委会(以下简称组委会)。
NBD:十年时间过去,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已成为业内影响力巨大的评选活动之一,请问口碑榜评选设立初衷是什么?
组委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口碑榜活动的设立,就是为了寻找资本市场最卓越的上市公司。深层意义来说,初衷则有两点,第一,目前中国股市已是全球三大资本市场之一,在A股的发展历程中,一批又一批的投资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要保护资本市场的火种源,就要必须有帮助投资者梳理、寻找优质公司的使命感。
第二,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服务中国经济的重要平台,更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重要力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力。因此,通过此评选活动,陪伴资本市场的成长,见证优秀企业的诞生,也是我们的愿景之一。
NBD:此次口碑榜的主题定调“激发活力 坚定信心”,其背后的深意是什么呢?
组委会:今年A股市场面临了诸多困难,7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这在历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都很少见。
从近两个月政策来看,我们能看到监管层对于投资者呵护的决心,目前,我们A股市场估值已经到历史低点,具备长期的投资价值,但即便有政策利好与估值优势,投资的信心并未有效恢复,市场需要赚钱效应,更需要优秀的企业“站起出来”,让投资者看到成长的力量。
因此,在此背景下,组委会成员决定以“激发活力 坚定信心”立意,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次全新的评选,挖掘出优质的投资标的,让投资者有持股的信心,有做多的激情。
NBD:刚刚您有提到,这是一次全新的评选,能具体跟投资者聊聊这背后的故事吗?
组委会:了解口碑榜的投资者肯定能发现,我们这次设立了很多的个人奖项,更多强调的是企业家精神,比如行业领军人物奖、先锋人物奖等,这主要基于以下两大考量。
一方面,在后疫情时代、经济艰难复苏的今年,对企业以及企业家来说,将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有着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因此,作为企业家,应该在这样的历史大潮中,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历史责任,勇于担当,为实现两步走的战略目标,不忘为全体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努力去承担使命。要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的担当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党和人民需要的优秀企业家。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一些国家开始利用技术优势,对其他国家实施技术封锁,这也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挑战,促使我国加快国产替代步伐,如何完成国产替代,这也需要有格局、有魄力创新的企业家,推动行业破局革新。
NBD:据了解,此次数据建模也有新的变化,会对评选产生怎样积极的作用呢?
组委会:此次活动依旧邀请了同花顺作为唯一的大数据提供方,他们将提供数据模型支持,从大数据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有潜力的公司。
本次建模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大数据的精细化算法,依托公司对大数据的智能处理机制,保证建模筛选的客观性;二是多维度透析,不仅仅是财务数据等基础指标类型,还涵盖对公司软实力的考核,诸如行业口碑、管理层状况等,通过综合多项量化因子,实现对上市公司科学性的考量与剖析。
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注重对投资标的多元化、精细化的考察,更能提升遴选价值标的能力。
NBD:能否简单介绍下今年口碑榜的评选进程,评选结果多久能出炉?
组委会:今年9月,新一届口碑榜评选拉开序幕,在国庆前,我们完成了公众提名,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获得了投资者的提名,进入到第二阶段——大数据模型筛选。历时半个月时间,大数据对“政治关”和“舆情关”两大关卡进行筛选,淘汰了一些存有监管问题和负面因子太多的公司。
目前,同花顺正在协助我们完成第三阶段,也就是数据模型筛选阶段,该阶段预计将于11月3日完成,读者可以在11月上旬进入我们数据平台,查阅相关的模型筛选数据。
这个阶段完成后,则将进入最紧张的公众投票、自荐模式以及专家评审组评审阶段,可以说,此次评选活动进行逐渐进入高潮阶段,最终的结果也敬请投资者和读者期待。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531461557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