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程鹏
10月2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批复同意天津国泰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泰金租”)进入破产程序,发文日期为10月17日。这也是行业内第一家破产的金融租赁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国泰金租成立于2017年11月,第一大股东为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国泰金租持股股东发布的相关公告显示,目前国泰金租已停业。截至2023年6月30日,国泰金租账面价值为0。据金融时报,公开信息显示,国泰金租于2017年12月落地了最后一笔业务,此后近6年未更新任何业务信息。
国泰金租的最终破产其实并不意外。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近年来国泰金租的股东华泰汽车集团深陷经营不善、债务泥沼,被执行总金额高达53.96亿元,国泰金租也被执行冻结或查封股权多达40余次。2022年5月,国泰金租的第一大股东华泰汽车集团和第二大股东华信超越控股有限公司,均出现在原银保监会公布的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中。
原则同意国泰金租进入破产程序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批复中表示,《北京成方汇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关于申请天津国泰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清算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原则同意国泰金租进入破产程序。
同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公司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后续工作。如遇重大情况,及时向金融监管总局报告。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国泰金租成立于2017年11月3日,法定代表人为周鸿,注册资本为20亿元。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融资租赁业务、转让和受让融资租赁资产、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等。
在股权结构上,华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为国泰金租第一大股东,持有该公司50%股权,华信超越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9%,珠海市源盛通达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5%,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持股6%。
批复文件中的破产申请人为北京成方汇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方汇达的股东方为汇达资产托管有限责任公司,最终实控人为中国信达。公开信息信息显示,该公司是国泰金租多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原告方。
目前已停业,账面价值为0
据了解,成立之初,国泰金租被称为“中国汽车业第一张金融租赁牌照”,是我国第一家由大型综合型汽车制造企业发起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
彼时华泰汽车方面表示,天津国泰金融租赁将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主攻方向,以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和配合天津市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尤其是核心零部件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企业,以在天津区域逐步建立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制造集群为己任,吸引、扶持数百家核心零部件企业落户天津。根据三年发展规划,国泰金租将累计为天津区域的实体企业,提供上千亿元的产业资金支持。
不过,近年来,国泰金租的发展并不顺利。企查查查网站信息显示,该公司为最高人民法院所公示的失信公司,涉案总数为10件;公司被执行标的总金额超过23亿元;公司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企业,法定代表人周鸿为关联限制消费对象。
此外,该公司股权曾遭司法拍卖。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信息显示,2022年7月至11月期间,该公司第二大股东华信超越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该公司17.6%的股份曾三次在该平台公开拍卖,但均以流拍结束。
根据其股东亿纬锂能近期披露的发行可转债的募集说明书公告,国泰金租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目前国泰金租已停业。亿纬锂能于2017年投资国泰金租,主要为了通过股权合作拓展下游销售渠道。截至2023年3月31日,国泰金租账面价值为0。
华泰汽车金融已先行获批破产
国泰金租面临破产,与华泰汽车集团近年来的兴衰的直接相关。
公开信息显示,2000年华泰汽车创始人张秀根从一汽集团手中收购山东荣成汽车厂,并更名为荣成华泰汽车有限公司,即华泰汽车前身。2008年5月,华泰汽车正式成立。
在成立后,华泰汽车曾大举进军房地产、金融、煤炭等领域。在华泰汽车的高光时刻,曾于2017年1月以高达22.71亿的“大手笔”并购资金收购曙光股份,意图打造“从A00级到10米长大客车的业内最全新能源产品线”。
好景不长,自2019年以来,华泰汽车便接连被爆出拖欠员工工资、研发人员离职、生产基地停产、债务违约等消息,其与富力地产的合作也最终宣布告吹。由于资金告急,华泰汽车及其旗下多家公司遭遇债务人起诉,相关股权也频繁登陆司法拍卖。
在国泰金租之前,华泰汽车金融已先行进入破产程序。今年5月,原银保监会公布了关于华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破产的批复,原则同意华泰汽车金融进入破产程序,并要求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后续工作。
据了解,华泰汽车金融是经监管部门批准的专营汽车金融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于2015年2月正式开业,注册地位于天津,注册资本金5亿元。华泰汽车同样为华泰汽车金融的控股股东,曾持有90%股权,后因股权质押、司法拍卖等原因转让他人。
编辑|程鹏 易启江 盖源源
校对|何小桃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报、中国基金报、金融时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