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嘉宾:黄岳 国泰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
直播时间:10月13日 10:00
摘要:
从7月底的重磅会议,大家可以看到大的方向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后面我们也看到一系列的政策都相应出台了,包括金融、地产、产业政策等,当前政策底已经看到了。基本面的话,可以看到从7月份左右PPI数据就已经见底了,8月份、9月份都是回升的情况。从基本面和政策面的角度来说,都支持四季度市场出现一波修复行情。
从芯片产业链的角度来说,主要分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这几个大的环节。在中低端的芯片方面,国内的自主化的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先进制程方面,跟国外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芯片半导体具备比较强的周期性,一个完整的周期一般是4到5年左右,大概是从2019年下半年左右开始,芯片行业进入了一个上行周期。从2021年的下半年一直到现在,芯片行业进入到下行周期,目前下行的周期已经逐渐接近尾声了。在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的上半年,有望能够见到大的电子产业包括芯片产业的下行周期的结束,从而进入到至少会长达两年左右的上行周期。
目前芯片半导体的位置已经比较低了,是布局比较好的时点,可以通过定投或者一次性配置芯片ETF(512760)、半导体设备ETF(159516),把握芯片半导体板块机会。
一、四季度行情预期乐观
盛俊:很多朋友会问到像科技板块,比如华为概念、芯片半导体等近期比较活跃的行业板块的四季度行情怎么看?我们也是非常荣幸邀请到我们黄岳总,来给我们聊一聊市场。
黄总,您觉得对于后续的机会,不管是四季度市场,还是说大家关注的芯片半导体,您这边有什么可以给我们大概先分享一下的吗?
黄岳:我们对四季度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
1、政策面
从7月底的重磅会议,大家可以看到大的方向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包括对于地产、对于平台经济一系列的表述都比较乐观,后面我们也看到一系列的政策都相应出台了。比如说印花税减半征收、再融资和减持的一些新的要求等。这些政策都是过去大家比较期盼的,但是其实也没有很强的预期,比如说像印花税。所以至少金融领域出台的这一系列的政策,都是非常有诚意的。
再看其他领域,比如地产,认房不认贷也已经在全国的范围内基本上执行了,现在二线城市普遍开始放松限购,比如说像苏州,一线城市有一部分也已经走在路上。所以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角度,放松的力度也比较大,但是地产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开发商拿地的意愿很低,另外还有很多开发商自己的现金流确实有点问题。所以这一块,未来可能还要再进一步出政策,包括城中村的改造以及其他的方式。总之,在这样一个地产断档期,需要提供一定的需求来去支撑。
整体来讲,政策底已经看到了。市场底一般落后政策底大概一个月到两个月左右,一般情况下都是市场底可能会更低一些。大家也看到了,目前除了上证指数没有创新低之外,其他的指数比如沪深300、创业板、科创50这些指数基本都创到今年以来的新低了。所以目前已经是非常接近一个市场底的情况了,不论是从幅度上,从时间上,都具备市场底的初步的条件。
大家可以看到9月前后,市场的成交额开始快速下降,所以四季度整体来讲还是比较看好的。
2、基本面
如果看基本面的话,我们看PPI,PPI代表大宗商品的价格整体的情况,其实和我们的工业企业利润是相关度是非常高的,基本上是一个同步指标。我们可以看到从7月份左右就已经见底了,8月份、9月份都是回升的一个情况。
虽然目前PPI还是负的,但是它下降的趋势已经扭转了,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三季度、四季度工业企业的利润是往上走的。哪怕他什么都不干,哪怕他没有任何的政策,也会有一个周期性的回暖。
所以四季度从基本面和政策面的角度来说,都是支持市场至少是出现一波修复的行情的。
3、技术面
我们再看技术层面,市场差不多也是接近于一个双底的结构。 8月左右大概是市场左边的一只脚,第二只脚到9月印花税反弹上去之后又新低,基本上也完成了一个二次探底的过程。现在只不过是小级别的一些走势,还不太理想。
后面大家可以看到,从9月底以来有一些板块,比如说华为产业链、医药,医药都是已经跌了好几年的板块,这些板块其实已经走出了一波比较强的趋势性行情。
我们看宽基指数里边,像中证1000、科创100也已经走出了一波持续性比较强的反弹的行情,所以后面有可能就看我们的权重股大票什么时候真正能够起来,四季度我们对于行情的预期还是比较乐观的。
二、芯片处于电子产业链上游
盛俊:好的,谢谢黄总,其实黄总给我们讲了从经济数据和政策方向的情况,最后还回归到盘面,给大家讲了一下市场的看法。政策底之后到市场底有多远?刚才其实黄总也给大家说了会有一定延后性,可能是一个月,或者长一点两个月。从现在的角度来讲的话,不管是目前市场的震荡下跌,或者弱势成交,现在其实大家不需要悲观。我们现在这个阶段不是说市场会跌到哪里,而是说我们要为下一个阶段怎么去进行布局,怎么去挖掘一些机会,我们现在其实要做的是这样的一个点。
黄总对一些科技板块其实也是非常专业,近期华为概念也是受到大家关注度比较多,特别是芯片半导体相关类似的行业其实也是关注的非常多。黄总也是这方面的专家,黄总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从芯片行业的需求角度来讲的话,不管是我们日常能接触到的,还是说在其他方面,它有哪些需求?
黄岳:芯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是无处不在了,芯片把它放到产业链里边,它是属于电子产品的最上游。
如果我们看它的上中下游产业链的话,最下游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电子产品,最大的电子产品就是手机,可能占电子产品的大概占40%左右。其次就是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等这些产品,当然还包括我们的一些智能穿戴设备,比如说智能手表。
除此以外,最近几年需求增长比较快的还包括电动车所涉及到的一些汽车电子。因为我们原有的燃油车,比如说倒车影像,还有前边的雷达、侧面的雷达,它对传感器的需求不大。但是现在大量的电动车里边,都搭载了智能驾驶或者辅助驾驶的系统,它对于传感器的需求就是爆发式的增长。原来一台车可能大概两三个、四五个传感器,现在如果要做智能驾驶、辅助驾驶的话,它可能一台车就要十几个传感器,确实是需求有一个爆发的提升。
另外,比如说像我们平时用到的家电里边的遥控器,包括耳机,耳机里边也会有芯片。
整体来讲,所有的电子产品基本都会用到芯片,下游就是具体的这些电子产品,中游就是这些电子产品的代工,比如说像富士康等这些代工企业,最上游就是它使用到的这些零部件,而这些零部件里面最核心、价值量最高的就是芯片。
芯片的话主要就是解决两个功能,一个是存储,一个是运算。我们绝大多数的功能都是通过运算来实现的,比如我们的遥控器,我们发送信号、接收信号其实里边都会涉及到大量的运算,我们怎么把我们的指令传递给我们的空调,这里边涉及一个指令的编码解码、数据的传输,这里边其实都是运算的范畴。
除此以外,它还需要大量的存储,比如说我们手机里面的照片、我们收到发送的信息,它都需要有一个媒介来把这些信息存储下来。芯片整体来讲解决的就是存储和运算这两个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的电子产品里面,都会用到芯片,它最大的下游或者说最大的需求方主要就是手机。如果看我们芯片的产业周期,其实和手机的产业周期是紧密关联的。
除了手机之外,其他的像计算机、服务器、汽车,包括其他的一些消费级的穿戴设备,甚至是我们日用中的一些电器,所需要用到的控制的零部件里边也都会有芯片,它整体的需求是比较广泛的。
三、芯片产业链详解
盛俊:其实黄总给大家讲了,芯片半导体的需求场景非常多。不管是我们用的手机、一些空调遥控器、汽车,还有其他的一些产品都会比较多。另外,大家也是会比较好奇,以前讲人工智能的时候,会讲到存储芯片;近期关于华为概念的话,也是出来很多像芯片半导体的概念。像芯片产业链的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情况?我们国家在哪些方面实力会强一点?
黄岳:芯片内部又可以分为很多产业,本身芯片可以分成很多类型,包括我刚才提到的像运算的芯片、存储的芯片,以及用于一些小的零部件里边的芯片,这种属于功率半导体。
除了这些分类之外,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它主要分成设计,像原来华为的麒麟芯片,其实主要华为就是做设计这一端。它设计好之后,它会给其他的一些代工企业让他们来做代工。像原来华为主要的代工厂就是台积电,当然中芯也会帮他代工一些。但是最主要的代工厂还是台积电,然后制造好了之后,它会有一个封装测试,就会成为我们大家能够看得到的这种芯片结构。整体来讲,主要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这几个大的环节。
制造环节又是芯片产业链里边比较复杂的一个环节,因为它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设备,所谓的制造其实就是把它最开始的原材料,也就是硅,先形成硅棒,之后把硅棒拉长,然后再去切片。也就是切片之后,形成我们所谓的这种晶圆,然后在晶圆上面,再去进行刻蚀等等一系列技术,来把电路刻在我们的芯片上面,同时它可能还要附加一系列的材料。
只不过从2018年以来,美国对我们施加了很多的限制,其实它主要的限制就是在制造和设备这一端。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之后,华为就失去了台积电给它代工的供应链上的关系,它不得不完全转投到国内的代工厂,比如说像中芯,包括其他的一些代工企业给它做代工,而这些企业整体的制造的能力还是可以的,至少在全球大概能够排到第二梯队。
但是它设备,以及一些材料,比如说硅、特气等,这些大量依赖采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主要是由于国内的芯片设备和材料在全球的竞争力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所以这就共同导致了国内没有办法自主的完成高端芯片的制造。
当然中低端的芯片方面,国内的自主化的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华为它最高端的手机芯片,麒麟芯片,由于缺少了台积电的代工之后,它自己没有办法生产出来,它虽然可以做设计,但是它设计之后没有办法生产出来。
四、华为新机发布在情绪上提振芯片板块
盛俊:其实黄总给大家讲了一下芯片产业链的一些情况,特别是芯片制造这一块,黄总也给大家讲了很多,光刻、刻蚀类似这样流程非常多,特别是设备制造这一块相对会比较复杂一点。
近期像国庆节假日前,华为发布了新机,大家对芯片半导体也有很多讨论,然后最近有一些芯片半导体公司,也是有一定上涨,那么投资者也比较关心,华为发布新机对于芯片行业会有哪些影响?黄总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您的观点?
黄岳:华为的新机对于芯片行业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因为华为原来它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它自己设计能力是很强的。在2018年以前,它自己的手机,包括它的芯片,采购的芯片其实是和高通的芯片相比完全不差的,包括他手机在组装、设计上,也是在全球的第一梯队,当时把苹果和三星在高端机的份额,已经蚕食了很多。那个时候大家去看欧洲,华为的销量是增长得很快的,而且已经是欧洲很受欢迎的手机供应商了。
但是2018年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谷歌,因为华为本身用的是安卓系统,谷歌对于它的授权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导致它就在软件上就有点类似于苹果 App store不给你用了。苹果里边一系列的权限不给你用了,那显然对你手机使用的体验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这是软件的层面,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硬件层面,缺少了台积电的代工之后,他自己没有办法去生产5G的手机,所以在现在5G的时代就落后了。
所以整体来讲,虽然目前华为没有披露它的芯片是如何生产的,但是目前我们也能够看到,至少它在产能方面是有很大局限的,包括大家现在买手机也买不到,很多人觉得是饥饿营销,我觉得不一定是饥饿营销,有可能就是他自己的产能是受到很大的局限。另外如果是自己做的话,它的良率有很大的问题,它卖一台手机不一定能赚钱。
但是这个事件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华为终于又重新回到了5G手机供应商的轨道。而且我觉得它影响更大的可能还是在消费电子这个领域,它在高端的领域还是能够拿回不少之前苹果从在中国市场抢走的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包括国内的像小米等等这种供应商,可能也会面临着国内安卓手机的重新洗牌。
所以我觉得华为发布新机,更多的可能是情绪上的一个提振。毕竟华为作为芯片产业,包括消费电子产业国内的龙头企业,它自己的日子好过了,它对于上下游产业链势必会有一定的带动效应。
另外一方面,在消费电子的领域,它有望夺回苹果所占据的一些高端机的市场份额。
当然海外目前来看还比较难,海外可能更多的要看未来谷歌能不能把安卓,包括 Google store等一系列的授权再重新开放给他,否则目前还是没有什么希望能够把它丢失的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重新夺回。
五、当前芯片下行周期接近尾声
盛俊:其实除了华为发布新机型这个点,我们近期也会去说半导体芯片的需求周期。从周期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经常会说拐点什么时候到?以及对市场的一个影响。最近像芯片半导体稍微有一定活跃性出来,但是在之前一段时间的表现相对不是很好,那么关于芯片半导体这块的需求周期拐点,黄总您这边能给我们讲解一下吗?
黄岳:芯片半导体具备比较强的周期性,这个周期一方面主要围绕它自己产业链的库存周期,另外一方面,和全球经济的宏观周期也是息息相关的。
正常来讲,一个完整的周期一般是4到5年左右,可能里面一半的时间是一个上行周期,大概一小半的时间是一个下行周期。上一轮芯片的周期,大概是从2019年下半年左右开始,芯片行业进入了一个上行周期。
2020年,由于疫情全球疫情的爆发,本身芯片又是一个全球产业链分工程度非常高的产业,其实是把它这一轮上行的周期幅度大幅提升了。另外时间也有所延长,所以从2019年基本延续到了2021年年中左右,所以这轮本身上行周期就很长。
这一轮出清的周期相对来说也比较长,从2021年的下半年一直到现在,已经大概得有两年多的时间了,所以整体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如果对比历史的一些规律的话,目前下行的周期已经逐渐接近尾声了。
而且我们今年可以看到电子产品的不同的细分板块,有一些细分板块已经差不多触底了,比如说像面板,大家可以看到今年面板的价格基本已经起来了,包括面板的一些上市公司今年基本是震荡上行的格局。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存储的话,一方面它可能受益于今年新的技术的新增需求,比如说像人工智能的一些需求。另外一方面,传统的产品今年在经历了连续的降价之后,在国庆前后也开始涨价了,所以存储方面,大家可以看到大概在今年六、七月份的时候,也差不多见底,跌不下去了,后面开始震荡上行。
现在芯片里面比较弱一点的就是汽车电子,因为汽车电子它上一轮周期的上行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它基本延续到了2022年上半年左右,主要就是由于2019年开始的新能源汽车所带动的智能驾驶,包括辅助驾驶,对于芯片的需求出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所以比如面板存储等等,这些在2021年、2022年左右,它的库存就已经消化地差不多了。
到今年的时候,整体来讲,库存已经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后面它需求稍微有一些向上的话,它价格就起来了,产业周期也就开始向上了。但是汽车电子这一块目前仍然在消化库存,它的库存水平仍然处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所以芯片它内部的不同的产品线,由于自身周期的问题,它也有一个先后的复苏的节奏问题,但是整体来讲,目前从消费电子,包括从芯片的角度来讲,它周期已经接近下行周期的一个尾声了。
如果乐观的话,在今年四季度;如果悲观一点的话,可能在明年的上半年我们有望能够见到一个大的电子产业包括芯片产业的下行周期的结束,从而进入到至少会长达两年左右的上行周期。
因为股价它是对于未来预期的反应,所以股价一般会领先基本面,大概是一个季度左右。
六、芯片ETF、半导体设备ETF有何区别?
盛俊:好的,也就是说现在是处于出清、周期尾声的阶段,股价是提前来进行表现的,其实我们要提前去进行关注和进行布局。另外,想请教一下黄总,因为现在市场上其实也有很多像芯片类的ETF基金,也有半导体设备相关的ETF,请问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黄岳:它是处于不同的产业链里边不同的细分环节,比如说像芯片ETF(512760),它主要就是覆盖了芯片全部的产业链,包括芯片的设计、制造以及设备材料,还有下游的封装测试,它是一个全产业链的ETF。
而半导体设备ETF(159516)聚焦于偏上游的半导体设备材料,这一块是芯片产业链里边的最上游,所以它的弹性会更大。而且设备材料是我们国产替代的主要战场,因为这一块,我们和国际的一流水平落后幅度是比较大的。像我们的设计、制造,相对来说还可以,基本还是处于全球比较领先的位置,但是我们的设备材料落后,也是我们追赶去做国产替代,去做解决问题的主战场。
还有比如像集成电路ETF(159546),这里面更多的就集中在设计,它有点类似于设备材料的反面。
半导体里边,除了设备材料之外的,其实主要就是设计,还有一些封装测试的企业,这些它更多的是跟随芯片的周期性波动来进行波动,所以从现有的聚焦于芯片大的领域的ETF的角度来说,可能大概是这样几类。
七、国内半导体设备公司现状如何?
盛俊:好的,谢谢黄总。然后想请教一下黄总,我们国内的半导体设备相关的公司,现在的发展现状,大概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黄岳:整体来讲,差距仍然较大。我们在一些传统制程上,国产率还算比较的高。但是在一些先进制程上,目前的差距还比较大。半导体的设备相对来说会好一些,因为它有一些已经比较成熟的厂商,像材料相对来说,落后的程度就会更大一些。材料目前在成熟制程的领域,自主化率也还没有高,在先进制程就更别提了。所以整体来讲,目前设备和材料距离全球的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
我觉得这个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因为本身工程技术类的都是要靠长期的积累和沉淀的,未来可能大概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来追赶,目前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但是最大的优势就是,华为这些企业被制裁之后,他自己又不太缺订单,他现有的成熟制程,虽然它的工艺水平质量可能和国际先进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成熟制程这个领域的差距也不大。国内的这些制造企业,还是愿意优先去考虑国内公司的。因为毕竟为了保证自己供应链的安全,所以他们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但是就看它未来的技术能否快速迭代,追赶到全球的领先水平。
八、当前是布局芯片板块较好时点
盛俊:最后来请教一下黄总,也是大家关注比较多的一个问题,半导体现在是处于什么位置?如果我们去布局相关的产品,在时点上能否给大家一些建议?
黄岳:目前已经是一个芯片板块布局的比较好的时点。如果还有担心的话,就是毕竟它周期性的下行可能还没有结束。但是股价方面,刚才提到过股价本身也是领先于周期的,所以这个位置,如果还有担心的话,也可以通过定投的方法,就定投到大概明年的一季度,我觉得就差不多了。就从现在开始,今年的四季度和明年的一季度,平均去定投。如果相对来说,胆子比较大一点的话,我觉得这个位置去进行一次性的配置,也是没问题的,位置相对来说已经比较低了。可以关注芯片ETF(512760)、半导体设备ETF(159516)。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