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科幻作家刘慈欣:世界科幻大会让来自全球的读者和作家充分交流、融合碰撞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0-19 00:13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杨欢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最重磅、最吸睛的嘉宾之一,非刘慈欣莫属。昨日(10月18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刚刚开幕,大会安排了首场媒体采访,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与加拿大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共同出席。

    一个半小时的采访结束后,刘慈欣被一群工作人员一路簇拥,快步离开,留下罗伯特·索耶坐在座位上,满足一些媒体人的签名需求。后者是迄今为止获得过雨果奖、星云奖和坎贝尔奖,实现“大满贯”的八位科幻作家之一。

    刘慈欣的名气已经不止于国内。2015年拿下“雨果奖”的《三体》,目前在全国出版了19种语言版本,销量更是突破2000万册。

    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名字,更是出现在了科幻产业的各种产品里。由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于2022年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新时代。今年,国内改编的《三体》电视剧推出,另一部科幻小说《球状闪电》改编作品也即将上映。再过两年,美国一个网剧平台改编的《三体》电视剧将推出。后续围绕《三体》这个IP开发的游戏、戏剧,都在摩拳擦掌。

    在中国科幻界,刘慈欣和《三体》是里程碑似的存在。是刘慈欣,为中国拿下了第一个“雨果奖”;是《三体》,让文化人见识到科幻这个题材的产业魅力;是被译制出海的作品,将推高中国科幻在世界上的知名度。

    然而,媒体采访现场,刘慈欣迎来了被“催更”的尴尬。自《三体》后未推出新作品,始终是刘慈欣和幻迷们心中的“坎儿”。采访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写作”这句话,刘慈欣重复说了两遍。

    谈到本届世界科幻大会时,刘慈欣表示:这次世界科幻大会的意义和以往世界科幻大会的意义一样,让来自世界的人们,包括科幻读者和作家能够充分交流、融合碰撞。在世界科幻文学现面临着深刻变化的节点上,能够对科幻文学未来的发展作出深刻的探讨和规划,也让科幻文化能够在未来有着更好的发展。

    科幻作家刘慈欣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摄

    “开创了一个先河”

    罗伯特·索耶对刘慈欣的赞美溢于言表。采访现场诸如“中国科幻在北美反响如何”这类问题,罗伯特·索耶的回答最终都回到了刘慈欣和他的作品《三体》身上。

    罗伯特·索耶称呼刘慈欣为“我的朋友”。他说,一开始北美的读者并不喜欢翻译作品,“包括加拿大和美国的读者,他们不读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不读法国作家的作品,不读意大利作家的作品,也不读德国、中国作家或者日本作家的作品”,这种拒绝的态度,直到遇见了《三体》,才出现颠覆性的改观。

    以至于从销量上都能看出明显对比。罗伯特·索耶谈到,目前在北美科幻作品的销量越来越少,“但有个例外,就是我旁边这个男人(指刘慈欣),他的作品在美国越卖越好。”

    罗伯特·索耶评价刘慈欣“开创了一个先河”,“他的作品被欧美最大的出版商介绍给读者,此后有更多的中国科幻作品被欧美读者熟知”。在罗伯特·索耶看来,也是因为刘慈欣的《三体》以及随后“出海”的中国科幻作品,中国科幻被全球科幻届看见、听见,让欧美读者了解到更多的科幻题材,以及新的视角、新的世界观和新的技术观。

    “我一直在努力写作”无论是被罗伯特·索耶盛赞的中国科幻国际影响力发端,还是国内科幻产业竞相追逐的IP源头,眼下出现了一种始于《三体》,也暂时止步于《三体》的局势。

    市场渴望中国科幻届出现“下一个刘慈欣”久矣,而刘慈欣也被催更“下一部《三体》”久矣。现实一直摆在幻迷面前,自2010年11月《三体3:死神永生》出版后,刘慈欣鲜有新作问世。

    采访现场,刘慈欣回应:“作为一个科幻作家,我一直在努力写作。”“(新作)至少是有一定可读性的,也有一点儿意思的作品。如果出一个平庸之作的话,那还不如不要出算了。”刘慈欣解释了为何迟迟没有推新的原因,“我还是尽量想让作品能达到自己觉得及格的水平。所以我总是努力地去写,等有一天我觉得我的作品真的能让我自己兴奋起来,才有可能把它拿出去发表。”然而,他随即又补充了一句:“当然这一天能不能到来,还不知道。”

    这时,他将写作威胁指向了人工智能。“大家也看到了,有一种力量正在慢慢取代我们这些作家、编剧,那就是人工智能写作。我不知道它留给我们,至少给我,留下了多长的时间。”

    很显然,人工智能只是没有“推新”的挑战之一。采访过程中,他提到了近几年努力写作的一些状态:“上一部作品出版后,我一直在努力写作,但那些作品刚开始写的时候感觉很震撼,写到一半,时代就追上来了,自己都觉得很无聊了,就又重新开始去写,时间也就这么浪费过去了。”

    所谓的“时代追上来了”,说的是科技的爆发。科学的“神奇感”是科幻小说的基石,但近些年来科技的爆发、与生活的融入,让它逐渐失去了这种“神奇感”。“至少对传统类型的科幻小说打击很大”,刘慈欣提到,“科幻文学发展到现在,需要有一些重大的变革才能恢复它的活力。但至于这种变革是什么样的,只能等时代来回答,我真的不知道。”

    “我不愿意成新闻中心”

    写作不亮,产业亮,刘慈欣的作品已经改编出叫座、叫好的影视作品,更多的文化产业衍生品也希望从中找到灵感。以一己之力将科幻产业发展往前推动的刘慈欣,却对科幻文学市场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有一条给年轻科幻作家的建议是:“尽量不要专业地去写科幻。现在的科幻市场,也能养活作家,但可能会让你的生活吃力,反而浇灭你的创作热情。”

    事实摆在面前。一份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其中科幻阅读仅占30.4亿元,占比只有3.5%。

    在刘慈欣看来,年轻科幻作家可以采取的“比较现实”的写作状态是:“作为一种爱好,业余地去写。等发展到一定程度,能维持自己生活时,再变成专业(写作)。”

    采访现场,刘慈欣还透露了自己的一个“烦恼”。有记者问刘慈欣,有没有比较关注的新科技?刘慈欣回答,最感兴趣的领域是探索太空技术的发展,他期待“航天技术也会走向市场发展的这条道路”。

    其实,刘慈欣在过去多个场合表达过希望进入太空的愿望。但这次他却说“情况可能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他无法以一个普通科幻迷、科幻作家的身份去领略太空了。“现在我要进入太空,肯定成为一个新闻事件,大家都在报道,我不愿意成为新闻中心。”刘慈欣说,“我想等进入太空变成很平常的事,再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买一张票进入太空。”

    刘慈欣估计要继续“烦恼”下去了。因为世界科幻大会首次来到中国,中国科幻在全球的影响力方兴未艾。单说这场他与罗伯特·索耶出席的采访活动,“以前这么多的媒体集中采访科幻,那是不可想象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与星辰大海共舞 全世界科幻迷迎视听盛宴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开幕式,昨日在成都科幻馆举行

    下一篇

    不足2000万元的迷你基金 第二次持有人大会召开失败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