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人、元宇宙等产品诞生之时,他们天生就代表人类用科学为想象力插上了翅膀。当机器人和自动化行业可以用“游戏化”的视角来操控,这是否意味着科幻为科学发展带来了更多变革?
每经记者 孔泽思 每经编辑 杨欢
操作员把增强现实(AR)眼镜轻轻戴在脸上,虚拟的机械臂立刻显示在视野中,他轻松地用手势配合语音下达着操作指令。当他移动手臂,千里外工厂中的机械臂也模仿出同样的动作,仿佛人体的数字延伸。
电影《头号玩家》的主人公进入虚拟世界完成冒险与解密任务、《银翼杀手2049》的主角用AR眼镜调查分析周边环境;时至今日,科幻作品中的元素早已不再停留在想象中。人机交互控制系统、工业元宇宙……人类正不断尝试打破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壁障。
10月18日至22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将在成都举办。大会开幕前夕,红星新闻、每日经济新闻联合发起“幻响未来,全球追光”大型融媒体采访报道。特别报道组记者专访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机械人及人工智能部总经理、香港工业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研发中心(FLAIR)首席营运总监葛明博士。葛明就科幻作品如何为科技研发提供想象力、香港如何在科技助力下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愿景展开畅谈。
葛明博士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香港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制造业繁荣期开始,制造业一度带动了经济腾飞,在地区生产总值占到30%以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制造业的北移,香港经济结构逐渐演变为以金融和服务业为主,产业的单一性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推动香港社会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22年12月发布了《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明确利用创新科技协助香港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实现智能化制造,促进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成立于1967年的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下简称“生产力局”)正是这一目标的主要推动者。
10月10日下午,台风“小犬”刚刚离去,带走了持续数天的雨水和寒意,香港气温也逐渐回升。午休结束后,上班时间正式开始,记者融进熙攘的人群,步入生产力局办公大楼。葛明早于计划时间20分钟就到了采访现场,为记者介绍生产力局荣获世界级创新奖项的创新应用技术。
“生产力局是一个多重角色的融合体,首先是以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为主,重点服务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绿色及智慧生活、网络安全等领域。我们是基于行业和一线作业的痛点去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葛明表示。而在近几年的新技术应用中,人工智能(AI)机器人、增强现实等技术已经有不少实现落地实例,提升了业界的竞争力。
生产力局工作人员演示人机交互控制系统操作方法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这些技术的应用还要追溯到三年前,彼时生产力局委托东莞一家公司制作了香港第一套智能生产线的客制化设备,但疫情期间两地之间人员的往来受到阻隔,运到香港的新设备没有厂家人员亲临现场安装和调试。“厂家的技术人员无法亲自到场,但我们的客户等不起。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当时我们的团队差不多暂停其它工作,全力投入到这个项目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上。这件事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能不能开发一个技术,让技术人员不用去到现场,可以远程操作,有效地克服这个难题。”葛明向记者表示。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运用AR眼镜。基于真实现场,在AR眼镜中叠加一个虚拟的环境,也就是digital twin(数字孪生)。”葛明介绍道,“第二,我们还运用了多模态信息融合技术。不单单用手势,配合着语音,更高效地对机器人进行操作和编程。”
简单来说,这套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人机交互控制系统,操作人员佩戴上AR眼镜后,通过手势和语言,便可以身临其境般直观地远程控制机械臂的运动。还能让机器人学习人类的经验和执行动作及语音示教的任务,省却了繁复的编程步骤。这一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概念,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对于技术带来的变化,葛明直言:“技术的创新能给行业或者生产流程带来很多革命性的变化。例如,在工厂的生产线换线作业,以往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复杂程度高的话,可能需要两三个小时甚至四五个小时。然而,通过应用这些技术,仅需要前置一两分钟,例如,我们开发的基于机器视觉的产品质量检测系统,通过对产品进行扫描和简单的操作,就已经可以快速实现自动检测作业任务了。
事实上,当机器人、元宇宙等产品诞生之时,他们天生就代表人类用科学为想象力插上了翅膀。当机器人和自动化行业可以用“游戏化”的视角来操控,这是否意味着科幻为科学发展带来了更多变革?
“完全是的。”葛明给出了肯定答复,“科幻反映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认为这是人类最大的能力,暂时是人工智能尚无法实现的。我小时候看的《海底2万里》以及近年来的《三体》等作品,它们给整个科学界都带来很多启发。科幻作品可以超越时代,当技术和社会发展相互匹配时,很多创意就有可能成为现实。”
在葛明看来,科学家的研究是可以由想象和兴趣来驱动的,他们和科幻世界有着无穷的联系。“很多科学家之所以朝着某个方向进行研发,是因为好奇心和兴趣驱使着他们。科幻小说中的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就激发了很多科研人员的兴趣。例如,很多年前的科幻作品描绘了会飞行的汽车,而现在这一切已经成为现实;还有电影《未来战士》(注:内地译名《终结者》),里面的机器人被溶解成了液体,又能到其他地方重新汇集起来,这个叫做自组织,也成为了目前人工智能系统里的一个研究方向。”
“对未来科技的幻想为新的技术和新的产业带来了推动力,而且创新科技和科幻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葛明表示,“创新科技发展能够让科幻创作者有更好的基础,去构建更大的想象空间,他们新的创意又可以激发科学家,把这些想象变成实现。”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办公大楼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
更为重要的是,对香港来说,新型工业化愿景和创新科技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时间回到2016年,特区政府提出并且确立了要发展再工业化的目标,到2020年,更清晰地指出了发展新型工业化作为具体的方向。
“但这不是简单地把生产线搬回香港,而是用创新技术提升香港的科创实力,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香港制造业及社会经济的动力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葛明告诉记者,“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中,科技赋能于工业生产,使其更加高效、智能和可持续。”
“对香港来说,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怎样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制药、第三代半导体及微电子、先进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落地与发展。让新质生产力,来推动新产业的发展。”葛明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