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旅游业的“元老级”从业者,李刚两次挂帅中国中免,任期经历了收购日上免税行、布局各大航空港的免税业务、获得歌诗达大西洋号邮轮免税经营权等对公司未来方向影响重大的“决策瞬间”。
◎10月15日下午,中国中免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李刚于2023年10月14日因病逝世。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官网也发布通知称,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李刚因病在深圳去世,享年56岁。
每经记者 杨卉 每经编辑 魏官红
10月14日,中国中免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李刚因病逝世,享年56岁。
图片来源:上市公司公告截图
作为旅游业的“元老级”从业者,李刚两次挂帅中国中免(601888.SH,股价97.18元,市值2011亿元),任期经历了收购日上免税行、布局各大航空港的免税业务、获得歌诗达大西洋号邮轮免税经营权等对公司未来方向影响重大的“决策瞬间”。
在银河证券社会服务业首席分析师顾熹闽看来,中国中免董事长逝世确实较为突然,人事任命方面仍需过渡期,但公司旗下业务如常开展,预计影响不会很大。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中免眼下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国内市场方面,中国中免的份额已呈“压倒性优势”,除了布局海南市场,未来市内免税或将是新的增量。至于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则并不明显。第二点则是公司股价有长期下探趋势。截至发稿,中国中免每股股价已跌至100元以下,仅约为此前最高点的四分之一。
10月15日下午,中国中免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李刚于2023年10月14日因病逝世。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官网也发布通知称,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李刚因病在深圳去世,享年56岁。
上市公司公告显示,李刚自担任中国中免董事长、法定代表人以来,恪尽职守,勤勉尽责,为公司免税事业的发展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中国中免董事会对李刚在任职期间为公司所做的努力和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对李刚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深切的慰问。
中国中免称,李刚未持有公司股份。李刚逝世后,公司董事人数未低于《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最低人数。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将继续致力于推进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不会受到影响。
10月15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咨询了中国中免及中国旅游集团方面,二者均表示以公告内容为准。
15日下午,银河证券社会服务业首席分析师顾熹闽电话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管理方面,中国中免能接任(董事长)岗位的候选人较多,其整体业务,如免税供应链等均较为成熟且有专人操作;作为国内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免税企业,(董事长逝世)确实较为突然,人事任命方面需要过渡期,但公司旗下业务如常开展,预计影响不会很大。
今年2月,李刚接替彭辉成为中国中免董事长。
值得一提的是,李刚作为中国中免的元老,已是“二次挂帅”,在上市公司尚未更名前,李刚曾在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担任中国中免董事长。收购日上免税行、布局各大航空港的免税业务、获得歌诗达大西洋号邮轮免税经营权,开启邮轮业务新篇章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均是发生在其任期内的公司“大事记”。
除了收购资产,招投标机场及口岸开店名额,李刚和彼时的中国中免还押对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宝”,即海南离岛免税市场。2011年,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正式实施,中国中免在海南布局了三亚市内免税店;2020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落地,离岛旅客免税购物额度由3万元提高到10万元。
根据相关报道,李刚曾对媒体公开表示,“虽然中国出境旅游增长迅猛,但免税业尚未同步发展。免税业务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间。”2018年,李刚还明确“国际化”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词,并确定将海南带来的发展机遇,当作集团的头等大事来抓。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杨欢 摄
回头再看,随着单人限购、开放牌照等措施的实施,早早布局海南“占坑”的意义不言而喻。据海口海关统计,截至2022年9月30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966亿元,销售件数1.33亿件,购物旅客1307万人次。
2020年,中国中免三亚市内免税店当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3.7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8.87%。随着疫情期间免税店客流骤减,海南成为中国中免的主要业绩支撑,中国中免在海南的离岛店销售由2019年的132.496亿元增至2020年的299.619亿元;2021年达470.577亿元。
不过,海南市场带来的业绩辉煌也有一定“时效性”。
根据中国中免2022年年报披露信息,2022年,海南省全省接待游客总人数为6004万人次,同比下降25.9%;实现旅游总收入1054.8亿元,同比下降23.8%。此外,2022年海南离岛免税店总销售额487.1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其中,按照海口海关数据,免税销售额为34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滑29.5%,免税购物实际人次422.4万,比上年同期下降37.1%,免税购物件数4944万,比上年同期下降29.8%。
今年上半年,中国中免实现营业收入358.58亿元,同比增长29.68%;营业利润为49.53亿元,同比下降6.50%;归母净利润为38.66亿元,同比下降1.83%。
不过,根据中国中免在2022年年报中的说法,在海南市场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公司仍要夯实“深耕海南”。在产业经济研究咨询机构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看来,中国中免加码海南的策略确实很难改变。除了考虑政策因素,一方面,此前中国中免“召回”熟悉公司业务的老董事长,就存在求稳的可能。在追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大环境下,企业做颠覆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从竞争的角度看,尽管国内免税牌照放开,但中国中免在国内免税业仍是“垄断”地位,约占90%以上市场份额,其余玩家无法撼动,但企业成长空间也相对有限。若要发力国际市场,竞标国外枢纽型机场已错过了机遇期,目前的竞争优势不明显。
不过,顾熹闽表示,中国免税业发展的核心和底层逻辑是回流海外消费。此前市内免税店(面向国外旅客)并不针对国内消费者,但国外旅客购买需求有限,国内尚无面向国人的市内免税渠道,尚待相关政策及细节落地,而中国中免无论是进货渠道还是议价能力都有优势,一旦操作模式“敲定”,将是未来的又一增量。
除了业绩增长动能,眼下中国中免还面临股价持续下挫的困境。2009年,中国中免(前身为中国国旅)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11.78元/股。上市13年以来,中国中免股价最高时一度达400元/股,被誉为免税概念里的“茅台股”。然而近两年,中国中免股价一路下跌,截至发稿,每股股价已跌至100元以下,引发不少投资者议论。
今年6月底,中国中免年度股东大会在北京渔阳饭店召开。面对投资者希望公司多出来释放积极信号、“哪怕能辟谣一下也行”的诉求,中国中免方面称公司“从上市以来就没有这个习惯”,并阐述观点——随着价值创造能力不断提升,股价会回归市场认可。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韩阳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