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蔡鼎 每经编辑 何小桃
北京时间10月9日晚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Claudia Goldin),以表彰她在女性劳动力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戈尔丁是第12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哈佛大学教授,是历史上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也是诺奖史上首位单独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因此将独享1100万瑞典克朗(约728万元人民币)的奖金。戈尔丁之前,获此殊荣的两名女性分别是2009年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2019年的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但她们都是与他人共享该奖项。
收集美国200多年来的档案数据进行研究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其官方新闻稿中称,戈尔丁的研究揭示了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她首次全面介绍了几个世纪以来女性的收入和劳动力市场参与情况。戈尔丁的研究解释了这些重要因素变化的原因,以及目前仍然存在的性别差距的主要原因。
“女性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上的代表性严重不足,而且当她们参加工作时,她们的收入低于男性。戈尔丁收集了美国200多年来的档案数据,证明了收入和就业率的性别差异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瑞典皇家科学院写道。
戈尔丁证明,在这整个200多年的时间内,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趋势并没有上升,而是形成了一个“U型”曲线。19世纪初,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已婚妇女的参与率有所下降,但在20世纪初,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已婚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开始上升。戈尔丁解释称,这种模式是关于妇女家庭责任的结构变化和不断演变的社会规范的结果。
而在20世纪,妇女的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在大多数高收入国家,妇女的教育水平大大高于男性。戈尔丁证明,获得避孕药通过为职业规划提供新的机会,在加速这一革命性变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20世纪现代化、经济增长和参加工作的女性比例有所上升,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几乎没有缩小。戈尔丁认为,部分原因在于,影响一生职业机会的教育决策往往是在人们相对年轻的时候做出的。如果年轻妇女的期望是由前几代人的经历形成的,那么发展将是缓慢的。
从历史上看,性别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教育和职业选择的差异来解释。然而,戈尔丁的研究表明,这种收入差异主要发生在从事同一职业的男女之间,而且主要是在“一胎”出生后出现的。
诺奖委员会主席雅各布·斯文森(Jakob Svensson)表示,“了解女性在劳动力中的角色对社会很重要。由于戈尔丁的开创性研究,我们现在对潜在因素以及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障碍有了更多的了解。”诺奖委员会成员、哥德堡大学经济学教授Randi Hjalmarsson也表示,“戈尔丁的发现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
哈佛经济系史上首位获终身职称的女性
深耕领域多年
戈尔丁194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现年77岁),于197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长期以来,她一直是经济学界一名开创性的女性,1989年,她还成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史上首位获得终身职称的女性。
图片来源:哈佛大学官网
戈尔丁职业生涯迄今已出版过九本经济学领域书籍,她最近一本书出版于2021年,名为《事业与家庭:女性走向平等的百年之旅》。而早在1990年,她就出版了《理解性别差距:美国妇女的经济史》一书。在这九本书中,戈尔丁研究了200多年来的数据,追踪了从农场到工厂,再到办公室中女性职场命运的变化。
图片来源:诺奖官方推特
戈尔丁获奖后,哈佛大学官方在一篇文章中称,她最具影响力的论文涉及女性追求事业和家庭的历史、高等教育中的男女同校、“避孕药”对女性职业和婚姻决定的影响、女性婚后的姓氏作为一种社会指标、女性现在占本科生多数的原因,以及女性就业的新生命周期。
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指出,尽管差距在发达经济体中要小一些,但在全球范围内,只有50%的女性从事有偿工作,而男性的这一比例为80%。然而,即使在这些发达经济体中,女性的平均收入也比男性低13%,而且在她们工作的组织中担任高级职位的可能性也比男性更小。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正式名称为“瑞典央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与诺贝尔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和和平奖不同,该奖项是由瑞典央行于1968年设立的。尽管此奖项并不属于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5大奖项,但一般认为此奖项与5大奖项地位相同,并与它们在同一典礼上颁授。尽管如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仍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选出,提名过程也遵循其他奖项相同的程序。
纵观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名单,奖项设立的头40年中,许多奖项都授予数学和理论性很强的领域,包括计量经济学、供求理论的数学证明和博弈论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诺奖模式逐渐发生了变化,比如在经济学的社会科学定义中强调其社会属性。1998 年,印度裔美国经济学家森(Amartya Sen)凭借其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获奖,一些人认为,这是评奖委员会承认经济学与道德和社会哲学息息相关的信号。
记者|蔡鼎
编辑|何小桃 盖源源
校对|陈柯名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