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赵云
近期的A股,市场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走得比较纠结。
周五市场迎来久违的反弹,A股三大指数强势反攻,AI满血复活,修复性反弹一触即发。
从券商研报来看,建议安心持股过节,破局发生于顷刻间,底部坚守才是高性价比的选择。
1、据央视报道,为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根据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达成的共识,中美双方商定,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包括“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经济工作组”由中美两国财政部副部长级官员牵头,“金融工作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级官员牵头。两个工作组将定期、不定期举行会议,就经济、金融领域相关问题加强沟通和交流。
2、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回应了民营经济各类关切:一是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二是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三是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四是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五是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加大宣传。
国盛证券:修复性反弹一触即发,建议安心持股过节
1、资金方面:
2023年9月21日,为维护季末流动性平稳,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690亿元7天期和82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1.80%、1.95%。由于当日有1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410亿元。周四央行流动性投放有望降低市场的紧张感,稳定短期市场利率,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从而促进经济稳步复苏。
2、资讯方面:
9月21日,北京市商务局牵头起草《北京市外商投资条例》,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企业聘用的符合条件的境外人才给予经常项下合法收入购汇汇出便利化等措施。通过立法推动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营造更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是进一步推动本市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3、操作策略:
近期市场持续调整,主要原因来自北向资金扰动和市场牛熊转换期间的信心不足,也有假期效应提前反应。从技术上看,近期A股市场已缩量至年内地量水平,整体做空动能已得到较大释放,各大指数也进入历史估值较低分位,大概率为阶段性底部区域。
4、投资者更关注持股还是持币过节,十一长假出行需求或得到极大释放,各项假期数据的向好也有利于持股过节,在此预期下或推动节前一周行情的回稳反弹。中期看,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密集出台,经济修复进程有望加速,增量资金或重回抓反弹阶段,关注量能同步放大水平。同时注册制全面落地后,其优胜劣汰机制有助于市场风格会趋于“蓝筹化”,沪指的中级行情不会缺席只会越来越深入,当前建议保持价值略大于成长的均衡配置。
5、操作上建议持股过节,在市场有效发力之前仍要控制好总体仓位适宜低吸,“中特估”和“科技股”有望成为市场重新反弹的主要推动力,关注华为产业链和部分布局半导体、地产链的修复性反弹机会。
中银证券:破局发生于顷刻间,底部坚守才是高性价比的选择
2023年9月22日周五收盘,主要宽基指数持续上行,维持单边强势。全A涨1.87%,创业板指涨2.32%,行业方面,ChatGPT、TMT大幅领涨、亏钱效应明显修复。
1、在经济改善信号出现不明显之前,为了解决资本市场低迷的不利性,密集的政策信号成为主要抓手。从政策发布对行情的影响来看,行情的发起具有钝化性和突然性,“519”行情中,“六项政策”发布三天后,市场才产生正向反馈,政策对行情的推动通常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突然的启动点存在时间窗口的偏差。本轮政策的绵密性和强度是足够的,但市场反映仍偏钝化,转入正反馈的时间窗口和突然性一直是仍然值得期待的。
2、市场破局时点思考:当市场对节前避险有着充分学习效应和准备的时候,节前效应也将随之大幅减弱,更重要的是避险效应更多是针对行情与浮盈较为充分的高位,当前A股股指、估值与预期都处于低位,节前再避险意义不大,部分持币资金观察国庆成色后的入市选择也增大了节前避险操作的风险。无论是周末还是长假,本身就提供了政策发布的时间窗口,低位提前布局往往构成行情启动的先手选择。
3、本轮行情如果会有顷刻之间的启动,那么其背后也会具有必然性和选择性。“519”行情的启动是基于众多不利条件背景下的迫切性所催生出的必然性,叠加海外股市向好,此前跌幅较深,经济下行压力,这些因素使得“519”行情启动具有必然性。而行情启动选择的选择性,一是六项意见,二是对《证券法》出台的预期,这两大催化因素使得第一波行情启动于“519”。前者打响发令枪,后者提供了行情上涨的空间。
4、本轮行情基于海外股市向好、此前跌幅较深、楼市政策转向,以及“活跃资本市场”定调背后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的迫切性,已经提供了A股向上的必然性。我们对于后续行情的观察主要落于行情启动破局的选择时点上,更加具有指向性的政策或经济数据的持续转好或成为关键破局点,破局点的出现将会是顷刻之间,因此底部的坚守而非一味看空才是真正高性价比的选择。假使后续数据修复斜率不及预期,仅会拉长磨底时间,弱现实的出现也会引发强预期的支撑,也会打开A股向上的空间。
华西证券:华为全联接大会前瞻,智能的下一站
华为全联接大会召开,内容将涵盖擎云商用终端、华为ICT产品、F5G演进、盘古大模型、毕昇编译器、openEuler、华为云等多个领域,涉及国产ICT产业链、云计算、AI、行业IT等各领域,此次华为全联接大会有望为国产化产业链带来新的积极变化。
1、看好ICT产业链,期待AI和行业应用落地。
ICT产业链:自主可控基石,未来可期。
1)华为鲲鹏和昇腾作为国内信创和AI赛道基石,构成基础算力底座。在国内信创逐步推进背景下,鲲鹏服务器有望获得积极表现;昇腾性能逐步突破,在AI高景气背景下,有望超市场预期;
2)基础软件生态完善,HarmoneyOS+openEuler+Gauss数据库持续升级,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逐步抢占国内市场,自主可控指日可待,同时叠加AI和星闪加持,基础软件助力生态持续完善。
2、云方面:云服务国内市场遥遥领先。
1)根据IDC报告,华为云连续两年位居中国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市场第一,同时在省级平台市场和区县级平台市场位居第一,市场格局遥遥领先。
2)华为云从传统“瀑布式”开发转向云上数智驱动的DevOps,以及通过采用微服务/serverless等先进技术和架构来提高企业业务的韧性和全周期安全,从而实现更快的应用开发和更高的业务韧性。
3、AI方面:大模型加持智能化更进一步。
1)讯飞&华为大模型一体机发布,C端应用加速;
2)盘古大模型升级迭代,从NLP到CV实现多模态转换,打开应用想象空间。
3)下游行业众多,AI+行业应用更进一步,多案例更新,期待应用与商业模式加速落地。4)ADS2.0升级,M7智驾领航。
4、受益标的:
PCB:兴森科技、深南电路、鹏鼎控股、沪电股份;
芯片封测:晶方科技、通富微电、华海诚科、长电科技;
算力:神州数码、拓维信息、四川长虹、中国长城、闻泰科技,紫光股份,神思电子;
操作系统:润和软件、中国软件、诚迈科技、麒麟信安;
技术开发:软通动力、常山北明;
华为卫星:上海瀚讯、华力创通、创意信息;
传统应用:赛意信息、超图软件、海量数据;
AI应用:润达医疗、云鼎科技、金山办公、梦网科技、万达信息。
开源证券:光电之门踏浪前行,光模块下游“量增”逻辑确立
1、AI驱动光模块下游景气度提振,行业“量增”逻辑确立
AI大模型引算力芯片供不应求,为高端光模块带来显著需求增益。根据测算,2023年由英伟达A100/H100GPU出货所引致的高速率光模块潜在需求或达20亿美元,而2024年这一潜在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至27亿美元左右。数据流量、算力需求扩张推动数据中心规模增速进入上行周期。AIGC的发展驱动数据中心由云服务向“计算+存储”的职能转化,智算中心加速落地带动行业规模增速进入上行周期。
网络架构扁平化大幅提升数据中心光模块用量。光模块用量相对机柜的倍数由8.8倍大幅提升至44/48倍,带来需求边际改善。5G网络建设进入“十四五”收官阶段,2019年建设的5G网络主要依托4G进行非独立组网,中传的光模块需求未正式打开。2020年进入独立组网阶段,CU和DU的分离打开了中传市场。
2、高端产品加速渗透,行业“价升”趋势已来
数通市场200G/400G加速部署,800G进入小批量应用阶段,1.6T开发进行时。头部光模块厂商已于2021、2022年陆续向北美云厂商送验800G产品,2024年将进入放量阶段,同时400G已于2023年进入规模部署阶段。流量增长驱动5G加速向高速率光模块迭代。
5G无线网侧的基站中,前传将从10G升级到25G;在承载网的回传需求中,城域网将从10G/40G升级到100G,骨干网将从100G升级到400G,800G也将逐步渗透。高速率光模块占比呈提升趋势,带动头部厂商盈利改善。目前200G/400G/800G光模块均价约200/400/1000美元/只,预计将带来头部光模块厂商毛利率改善。
3、“新封装+新材料+新技术”带来从0-1的机会
CPO目前尚处于从0-1的阶段,市场需求可期。CPO是高速率传输下减少尺寸、降低功耗、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案。根据Yole预测,2022年CPO市场规模约3800万美元,预计2033年将达到26亿美元,CAGR达46%。铌酸锂调制器在超高速互连场景下具有竞争力,行业壁垒高,标的具有稀缺性。在光通信向高速率发展的趋势下,需求弹性较高。硅光凭借在成本/功耗方面的优势有望成为未来主流技术。核心受益标的:光模块龙头厂商。中际旭创、华工科技、光迅科技等;核心光器件供应商。光库科技、源杰科技、长光华芯等。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101835839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