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段炼
近日,深圳一家长“突击检查”其孩子所在的光明区外国语学校的校外配餐公司的视频和相关图片引发热议,视频配文“泡在水池的冻鸡腿”“厨房地板长满青苔湿滑”,还配上一些现场查看到的食材和制餐点现场照片。
家长表示,现场查看发现不少食材是冻品,面点也有预制的。还发现有器具发霉,肉散落在地。
“各方面都比较差,工具上都有长霉”
学校:市监部门已介入调查
据四川观察,学生家长丁女士表示,实际上是预约过去检查,去配餐公司看到食品安全等各方面都比较差,工具上都有长霉。
“之前小学生全部在吃预制菜,现在1到6年级都是家长送餐,大概有3千人左右吧”。丁女士说,因为人数太多,都没有地方坐了。
丁女士称,家长扎堆给孩子送餐实属无奈,希望能够在食堂统一就餐。
9月20日,深圳市光明区外国语学校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一则该校家委会突击检查校外配餐公司情况的视频引发网民关注。
9月19日上午,该校组织家委会代表到校外配餐公司检查配餐情况,相关视频在网上传播。针对视频中反映的制餐点食品加工制作相关情况,该公司属地市监部门已介入调查,将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同时,该校积极与家委会和家长代表沟通,一方面督促该配餐公司落实整改,另一方面根据家长代表意见,正协商家委会启动配餐企业的重新招标程序。
通报提到,“食品安全无小事,我校将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坚持加强对校外配餐企业的监督管理,全力保障广大师生饮食安全”。
预制菜进校园愁坏家长
有人辞职给娃送饭
近段时间,“预制菜进校园”一事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多地家长在各大平台上都表达了担忧。
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的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视频吐槽,称由于当地中央厨房供餐配送不及时、服务人员不足,开学第一天就出现了数百名孩子下午3点还没吃午饭的情况,有的孩子吃了还拉肚子。目前赣州市蓉江新区已停止对全区幼儿园进行中央厨房配餐。
另据上观新闻报道,从一些由家长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中可以看到,由于家长不能进入校园,且校园中食堂关闭后没有就餐的地方,学校门口挤满了送餐的家长,不少学生只能在校门口蹲或站着,就着家长手中的餐盒快速吃午餐。
多名中小学生家长发布视频,抱怨当地给学生统一配送的午餐存在速度慢、质量差、口感不佳等问题。其中一位家长还在视频中晒出午餐,称孩子反馈餐食中的肉非常咸,菜叶发黄,腐竹很酸,孩子根本吃不下。
视频中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并没有吃完饭菜,餐盒内饭菜剩下了大半。
赣州家长上传到社交媒体上的学生餐食视频截图
最近,对于中央厨房集中配餐的担忧正在多地蔓延,家长们纷纷担心学校的统一配餐含有预制菜,长期食用会对学生的健康不利。
有家长称,预制菜可以吃但不适合所有人,在孩子饭菜上不应该节约时间和成本。有家长认为,可以做预制菜,但是必须公开透明,让大家监督,让大家可以选择。
一位来自无锡的家长对记者表示,她已因此事辞职,现在每天给孩子送饭,“我娃班里就两个送饭的,但是那些没时间送饭的也坚决抵制”。
该家长称,孩子学校是统一配送的半成品,荤菜是半成品,素菜洗好切好放塑料袋装着,隔一天送去学校。对这种方式她明确反对,“做过饭的都知道这种肯定会变质的”。
“有的地方学校统一配送的食材都是新鲜食材,不是这种半成品,青菜是一颗一颗的,肉类也都是新鲜的,如果是那种我可以接受。”她表示。
食品安全专家:
安全但未必健康,面向学生应审慎
据上海电视台报道,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厉曙光教授介绍,这两年预制菜很火,之前网上直播间都在卖各种各样的预制菜。只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预制菜的安全性无需过度担忧,但安全未必健康,未成年人属于特殊群体,他们的食品安全更是要有别于普通成年人,应当更为审慎。
厉曙光教授表示,预制菜进入校园以后,多方面问题均会影响到其安全性,比如,从原料的选择到洗净切配,还有运输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加强监管。此外,预制菜进学校后,食品包装材料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一个环节。
据中国新闻周刊,广东碧桂园实验学校校长陈钱林表示,他反对预制菜进入校园。他认为,预制菜是一个新事物,对人的健康影响尚未得知,“绝对不能在孩子们身上做实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对于未成年学生而言,他们的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身体发育和健康,因此,在引入预制菜之前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和评估,检测是否符合学生营养要求。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草率地引入校园必然会遭到学生家长的反对。
而在《新闻1+1》节目中,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居上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小学生首先是消费者,享有同等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其次,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是特殊的消费者,所以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家长应该了解和知晓学校提供的菜品情况。如果学校食堂全部采用外供的预制菜,那么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被剥夺了。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应当和家委会或者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包括供应商的选择等,来保障孩子能够吃到健康的、安全的食品。
新华社:关切在“预”,解决在“制”
据新华社,9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预制菜进校园”:关切在“预”,解决在“制”》的评论。
孩子的饮食安全,是家长极为牵挂的事。最近,预制菜进校园引发了网上热议。
与现做菜相比,“提前做好的”预制菜容易引起家长担心:饭菜是否安全,营养是不是丰富……还有口味欠佳——这是消费者的普遍认知,不过鲜有商家承认。
近年来,预制菜越来越走俏,是因其省时省力,节省成本,可以快速为大批消费者提供服务。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也提出,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预制菜基地建设。全国范围来看,预制菜市场扩容迅速。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全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超过6万家。
学校是培育下一代的特殊场所,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永远应放在第一位。预制菜进校园恰需引起各方面的三思。一位校长道出了家长的心声:预制菜是一个新事物,事关下一代身体健康,进校园应慎之又慎。
回应这一社会关切,应建立一套让学生吃得明白、吃得放心的规范,保障家长和学生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首先,预制菜进校园要有“高门槛”。与一般餐饮机构不同,校园食堂面对的群体主要是未成年人,正值身体及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对食品安全和营养的要求更高一些。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更为严格的准入门槛,对于拟进入校园的企业及产品,也应就其营养成分、保质期等做好详尽的检测释疑工作,守好进校园的第一道门。
其次,预制菜进校园还得过“审议关”。学校不是“一言堂”,不能由少数校领导私下拍板。无论是让学生投票,还是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协商,这项决定须经由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商议,方可施行。
其三,预制菜之外更需留有“选择权”。多元化的食品供给是幸福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作为消费者,学生及家长也应该有知情权。学校在引入预制菜的校园窗口,应当以标识或其他形式对前来用餐的师生予以告知;还应留有“新鲜窗口”,让孩子们有更多选择。
最重要的是,拍板的人要有“同理心”。学校的管理者也好,供应商也罢,要将心比心,在食品安全这件大事上,给予孩子们全方位的呵护。
编辑|段炼 杜恒峰
校对|赵庆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四川观察、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上海电视台、《新闻1+1》、新华社、公开资料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