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赵桥
公章,是一家公司的重要标识,也是一种法律效力的证明。一枚公章的使用,涉及到公司的重大决策、合同签订、资金流动等方方面面。因此,公章的管理和使用,应该是一家公司的基本制度和规范。
然而,近日,一家上市公司却出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公章事件”,这家公司名叫电科院(SZ300215,股价5元,市值38亿元)。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电科院在9月18日公告称,发现一枚涉嫌伪造的公司公章。而就在当天,电科院还公告称,之前被创始人之子带走的公章已经归还,并重启使用。
这起事件,不禁让人问:你们这是自己人吗?这样的上市公司,究竟是怎么管理的?这又会给公司和股东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电科院“公章事件”的来龙去脉。根据电科院的公告,2022年11月1日,时任董事长胡醇将公章、法人章、合同章带走,并未返还。胡醇是电科院创始人胡德霖之子。2023年1月12日,电科院选举宋静波为新任董事长,并起诉胡醇要求返还印章。今年9月1日,法院判决胡醇返还印章。9月18日,电科院称已收回印章,并重启使用。然而,在同一天,电科院又发现了一枚涉嫌伪造的公章,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这样的情节,如果放在电视剧里,可能还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这样的事件却让人感到震惊和不解。一家正常的上市公司,怎么会出现公章被带走、被伪造等乱象?这难道不是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严重挑战吗?
电科院“公章事件”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由于权力更迭引发的管理层“内斗”。胡醇作为创始人之子,可能对自己被免去董事长职务感到不满,并采取了带走印章等极端行为。而宋静波作为新任董事长,则可能面临着来自胡醇方面的阻力和压力。而涉嫌伪造的公章,则可能是某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制造出来的。
但是从深层次上看,这其实是一场由于公司治理缺失引发的问题。一个有着良好治理结构和有效内部控制的上市公司,应该能够保证公章等重要物品和文件的安全和规范使用。而一个有着健全监督机制和透明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应该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公章等方面的异常情况。电科院却在这些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足。
那么,电科院“公章事件”会给上市公司和股东带来怎样的影响?在笔者看来,经营层面,公章的被带走、被伪造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重大决策、合同签订、资金流动等方面的正常进行。财务层面,公章的被带走、被伪造等情况,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税务申报等方面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质疑。
对于股东而言,电科院“公章事件”会严重损害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影响市场对公司的信心和评价。这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能力。同时会增加股东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
总之,笔者认为,电科院“公章事件”是一场由于公司治理缺失和管理层“内斗”引发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不符合中小股东的利益。电科院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管理制度,恢复正常秩序。同时,其他上市公司也应引以为戒,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运营管理,保护股东权益。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