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段炼
近日,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微生物”)及其法定代表人李航文被限制高消费的消息引起市场关注。同时,李航文也是斯微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图片来源 :斯微生物官网
曾一轮融资就超10亿,被称为国内mRNA疫苗三剑客之一的斯微生物,为何走到了这一步?这么多钱怎么就“烧”没了?
1亿元股权被冻结
公司及创始人被限制消费
就在最近的一轮融资后短短两个月内,斯微生物仿佛突然进入多事之秋。7月底,斯微生物宣布暂停天慈工厂试运营。据中国经营报,彼时斯微生物方面向记者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专注mRNA创新医药的研发,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出更大贡献。8月,斯微生物又宣布将拓领域广布局,着力打造CDMO一站式服务平台。9月,公司和法定代表人就被“限高”了。
李航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企查查显示,9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信息显示,上海斯微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被限制消费。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还将斯微生物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483万元人民币。此外,法院还冻结了斯微生物合计1亿元的股权。
据悉,斯微生物因为没能及时给付,被合作方诉至法院,目前连同公司法定代表人一起被限制消费。
作为本土mRNA疫苗公司,斯微生物曾是新冠疫情三年里的明星企业。但在近期,围绕这家公司的各类传言不少。同时,企查查显示,目前斯微生物名下限制消费、强制执行、股权冻结、被起诉等之类的风险动态数目众多。
具体而言,斯微生物被起诉的开庭公告数目多达30多起。除了近期被曝正在维权的多宁生物,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优宁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也正在起诉斯微生物。它们均陷入了和斯微生物的买卖合同纠纷。
而除了买卖合同纠纷,斯微生物还涉及劳动合同纠纷、竞业限制纠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餐饮服务合同纠纷等一大堆案件,可谓一地鸡毛。
而从开庭日期上看,斯微生物应是从2022年下半年起陷入麻烦,随后在今年愈发困难。
据第一财经,记者联系斯微生物投资者关系负责人以及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本人,均未对公司现状作出回应。不过有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同事们还是在上班。”
进行过多轮融资 金额超10亿
旗下mRNA疫苗曾有“高光时刻”
斯微生物成立于2016年,是国产mRNA疫苗的知名企业,被称为国内mRNA疫苗三剑客之一。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2022年拥有员工460人。根据企业官网,斯微生物是国内率先开展mRNA创新疫苗研发生产及纳米脂质体包裹递送技术服务的平台型创新药企。
斯微生物尚未更新的网站信息显示,该公司拥有5万平米的生产基地,产能规模超过4亿剂,产品管线有20余条覆盖6大领域。该公司还称,作为少数掌握mRNA核心技术的创新疫苗研发企业,拥有核酸设计、合成与修饰技术,脂质体包裹技术与规模化生产技术的能力。
各类公开信息显示,斯微生物此前已进行过多轮融资,斯微生物曾经的融资数额不小。
2019年7月,斯微生物就传出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的消息,投资方包括张江火炬创投、珠海隆门叁号、久友智慧、伊泰久友和芳华投资,天使轮投资方龙磐投资追加投资。
2020年2月,斯微生物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由嘉兴领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君实生物联合投资。
2021年6月,当时新冠疫情期间的斯微生物处于“风口浪尖”,获得一轮由招商健康、红杉中国、药明康德和景林投资领投的12亿元人民币的战略融资。凭借这笔融资,斯微生物大举招聘和扩建厂房。
今年5月斯微生物方面宣布,已正式完成数亿元的Pre-D轮融资,该笔融资主要用于加快肿瘤治疗疫苗及传染病疫苗管线的开发和人工智能算法及mRNA序列设计优化等。
2020年1月,斯微生物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合作,紧急启动新冠mRNA疫苗研发项目。一年后,2021年1月,斯微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获得临床试验批件,成为国内第二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国产mRNA新冠疫苗。
而在2022年12月,斯微生物旗下SW-BIC-213在老挝获得紧急使用授权(EUA),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获得紧急使用授权的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EUA)。
不过,这也是斯微生物在产品进度上的“高光时刻”了。由于后期新冠疫苗产品没有在国内获得上市批准,重金投下去的生产线打了水漂。今年7月,斯微生物宣布,由于需求不足,暂停上海天慈工厂mRNA疫苗的生产,未来将会专注于研发。
“新冠已经翻篇了”
业内:风险投资,愿赌服输
据第一财经,“新冠已经翻篇了,现在在mRNA赛道,除非个别做非新冠mRNA疫苗,且具有国际经验和全球研发经验的团队才能获得可能成功的资格。”一位资深医疗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上述人士表示,国内mRNA疫苗的研发之所以现在进入到一个比较尴尬的处境,前期资本的盲目炒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投资人其实不懂mRNA技术,盲目跟风,再加上企业的夸大误导,就相信了。现在资本退出也困难,只能说风险投资,愿赌服输。”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斯微生物作为国内mRNA的头部企业之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内mRNA研发的处境。新冠疫情期间与斯微生物齐名的艾博生物正在改变赛道,希望能在mRNA肿瘤疫苗方面有所突破。这一策略在国际上可以参考德国mRNA疫苗厂商BioNTech以及美国mRNA疫苗厂商Moderna。
不过也有公司“头铁”继续研究新冠mRNA疫苗,比如A股上市公司沃森生物(300142.SZ)。
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新冠疫苗的市场前景并不好,其他新冠疫苗厂家都是亏损的,而公司却还在持续投入资金在mR新冠疫苗上,消耗了大量资金,还要不断借款发债,既然mRNA平台技术已经获得验证,为何不终止新冠研发,去研发其他mRNA疫苗呢?
沃森生物9月12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仍在不断出现导致的免疫逃逸的发生,无论是前期接种疫苗或自然感染获得的抗体水平都会下降,安全高效的新冠疫苗仍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公司有多个mRNA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公司将在新冠疫苗有所进展的同时持续推进其他mRNA疫苗产品的开发。
编辑|段炼 杜波 易启江
校对|程鹏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第一财经、企查查、界面新闻、中国经营报、每经网、公开资料等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