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首届科幻银河奖得主吴显奎认为,在今天,科幻不应只被视作是一个小众乐趣。“我们应形成想象力就是生产力的共识。从孩子开始,呵护想象力、保护想象力。”
每经记者 丁舟洋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当地球上科学成就最高奖项的诺贝尔奖,遇上被誉为“科幻文学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诺贝尔奖的世界,能不能装下雨果奖的脑洞?
9月10日,首届科学与科幻创新论坛在成都拉开帷幕,台上的科学家、科幻作家和台下的中小学师生们,共同度过了一个“脑洞大开”的教师节。世界著名科学家、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迈克尔·莱维特,和2023雨果奖入围的中国青年科幻作家江波、海漄,完成了一次科学与科幻的对话碰撞。
左三起依次为:迈克尔·莱维特、江波、海漄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莱维特曾在数学、物理上卓有研究,最后生物、化学方面取得成就。当他被在场的中小学生问到他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时。莱维特回应称,自己对化学的了解比任何其他学科都要少。“但这些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今天已不再泾渭分明,如果你把医学和数学的平均起来,你就得到了化学。很多好研究,正是来自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探索。”
至于科学灵感的敲门,更常常在于不经意间。“也许在你日常做饭、洗澡时,也许在你读一首中国古诗,或是读一本科幻作品时。”莱维特说。
论坛后,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首届科幻银河奖得主吴显奎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今天,科幻不应只被视作是一个小众乐趣。“我们应形成想象力就是生产力的共识。从孩子开始,呵护想象力、保护想象力。”
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首届科幻银河奖得主吴显奎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虽然被在场的中小学生们唤作“莱维特爷爷”,但76岁的莱维特没有表现出半点的“跟不上时代”。他没有助理随行,肩背双肩包,腕戴智能手表,拿着手机用智能软件将会场内容实时翻译。
AI这个时髦新词,在莱维特眼中是古老的。1967年,莱维特在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在图书馆看了很多相关内容,在他看来,人工智能真正实现质的飞跃是因为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强大。
作为交叉学科“计算生物学”的先驱,莱维特首创蛋白质和DNA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致力于蛋白质结构预测技术的关键评估。他和另外两位科学家,因“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而一起共同获得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简单地说,始于DNA(脱氧核糖核酸)结构和蛋白质结构的计算生物学,就是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理解从生物中获得的数字。在这项基础科学的突破下,抗体设计和药物研发等应用领域得到极大推动。
在莱维特看来,热情、好奇和提出问题是永远值得珍惜的品质。“热情代表着你对一件事是非常深爱的。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
“在我12岁时,计算机刚刚问世不久,那时候的计算机像我们的报告厅那么大。我非常幸运,很早就发现了这是我所热爱的事情。”莱维特回忆道。而现在,莱维特仍喜欢“玩手机”,他熟练使用微信、支付宝、淘宝等应用软件,还在B站上开了开设账号做科普UP主。
莱维特认为,最近一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已经写了60年的计算机代码,我年纪渐长,但有了ChatGPT的帮助,我的编程效率提高了10倍。因此,我认为每个领域中都将与这种新智能进行互动。人工智能将是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非常聪明的朋友,我们必须继续提问,继续保持好奇心。”
在谈及对年轻学生们的寄语时,莱维特把“不要害怕犯错”放在第一位。
“建议大家保持热情,同时尝试你不擅长的事情。通常我们都被教导不要犯错,但犯错很重要,如果你在做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你必然会犯错。如果有人告诉我,你不可犯错,那我会变得很无聊。所以,接受自己可以犯错,并向学习婴儿学习走路一样从跌倒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莱维特表示,“此外,锻炼身体也很重要,增强体育运动,还会教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增进我们的情商。年轻科学家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工作过度。”
江波,从芯片工程师到科幻作家;海漄,从银行从业者到科幻作家。这两位入围2023雨果奖的“斜杠青年”,让想要跃跃欲试动笔写科幻的读者们备受鼓舞。
“繁忙的银行工作能帮我解决物质基础,但持续写科幻是我在庸常生活之外,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通道。”海漄说,“我从小喜欢看《科学画报》,初中时热爱的《科幻世界》杂志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精神启蒙,对科学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真的是促使我走上科幻创作的最重要动力。”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的专业背景,给江波的科幻写作带来“硬核”底色。他现在除了还有一点兼职的工程师工作,其余时间都投入到科幻创作。
科幻作家江波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专业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一旦你能写出一本畅销书,回报就不是问题了,我现在还没有写出一本畅销书。”江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和很多科幻作者一样,写科幻是江波的兴趣爱好,而这个兴趣爱好能不能当饭吃,一直以来也备受讨论。“我认为,在没有能写出一部畅销书之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对写作给带来的最低收入能否维持基本生活,要有个清晰的判断。”
“我一向不支持初出茅庐的年轻作者辞掉工作去写科幻,因为一旦你出现经济问题,心态会变得很浮躁,还会把很多功利性的东西带进来。我认为你首先要有一个安身立命的基础,再把你的其他时间投入到写作中去。”江波说。
能否把科幻创作变成一项职业甚至事业,还有赖于科幻产业土壤的情况。
据《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报告》,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吴显奎分析指出,其中电影占83.5亿元,游戏约占565亿元,科幻衍生品为48.3亿元,科幻文化总营收150.3亿元,科幻阅读仅占30.4亿元。“这里能看出什么问题?第一个就是科幻阅读的体量小,第二是有影响的科幻大片太少,第三是科幻衍生品明显不足。”
图片来源:《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
如何引导科幻作为产业来发展,吴显奎认为,首先需要凝聚共识——发展想象力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要呵护想象力、爱护想象力,想象力是科幻文学的源泉,良好的科幻阅读生态则是科幻产业的源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