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毕陆名
据央视财经9月6日报道,当地时间9月4日,巴西纸浆企业埃尔多拉多公司(ELDORADO)在对华出口纸浆时首次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统计数据显示,7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占比达3.06%。这是有人民币相关记录以来,第二次在单月占比上超过3%。
9月3日,在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稳步进展,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交易货币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
近段时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利好频传。在能源领域,我国完成了首单液化天然气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外汇储备领域,人民币超越欧元成为巴西第二大外汇储备货币;债务领域,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币偿付到期外债;金融市场领域,我国扩大了跨境投资者使用人民币购买境内证券的渠道……
据央视财经报道,当地时间9月4日,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纸浆企业埃尔多拉多公司(ELDORADO)在对华出口纸浆时首次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该公司首批对华出口集装箱已于8月25日装船启程前往中国。
埃尔多拉多公司首席财务官费尔南多斯表示,本次用人民币结算对公司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埃尔多拉多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巴西纸浆工业领域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出产的纸浆有四成销往中国。近期,金砖国家组织成员大力推动在跨境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据新华社8月31日报道,记者8月30日从中国银行布宜诺斯艾利斯分行了解到,该行当天完成阿根廷首笔人民币直接投资落地。这笔投资来自中国新能源企业邦普循环,数额为人民币428736元,用于其阿根廷子公司的日常运营。邦普循环阿根廷子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人民币直接投资的落地让企业在投资和贸易往来中拥有更多币种选择,为中阿经贸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银行布宜诺斯艾利斯分行于2019年12月开业,2022年6月经阿根廷央行特别批准,开设阿根廷首个人民币结算账户。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金中夏3日在2023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7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的占比突破3%。从贸易看,1月到7月全球货物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占比达24%,为近年最高水准。从投资看,到6月底的境外主体配置人民币资产余额,也达到9.8万亿元人民币。
报道称,据稍早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发布的人民币月度报告与统计数据显示,7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占比达3.06%。这是有人民币相关记录以来,第二次在单月占比上超过3%。上一次突破3%是在2022年1月,当时占比达到3.2%。
报道援引美媒的话称,随着人民币逐渐融入全球外汇市场,人民币交易量增加,回顾2010年的全球支付占比约0.03%,直到今年7月已超过3%。但从整体来看,美元仍是最大的交易货币,其次是欧元、英镑、日元和人民币。
据中国财经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表示,人民币国际化能够稳步推进,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提供支撑。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与此相适应,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二是近期美联储货币政策大起大落,带来严重的负面外溢效应,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去美元化”行动,寻求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三是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重要进展,有助于扩大人民币结算的空间。此外,我国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改善跨境支付,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动力。
据中国财经报8月31日报道,虽然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建立一个成熟、开放的全球性资本市场非一日之功,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仍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刘英告诉记者:“目前人民币全面国际化仍存在一些障碍,例如,美国近年来对我国实施遏制打压政策,冲击投资者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信心,人民币国际化面临较大的外部风险管控挑战。此外,我国资本项目下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限制了人民币定价货币功能和融资货币功能,也影响了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
虽然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仍面临较多困难,但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
刘英表示,在持续推动经济与金融改革、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和使用便利化、大力提升在国际货币金融事务方面的话语权等因素推动下,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和计价等国际货币的功能将全面增强,人民币国际地位也将随之迎来更大提升。
另据证券时报网报道,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7月22日出席2023国际货币论坛时表示,截至2022年末,继美元、欧元后,人民币已成为第三大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总体呈现长期增长趋势。面向2035年,人民币能否与美元、欧元等量齐观,需要构建三大条件:一是要基本完成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二是我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取得长足进步;三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制度性开放与风险控制体系之间要实现高阶平衡。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财经、新华社、中国财经报、证券时报网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