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三大央企上市公司共话绿色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9-04 22:47

    ◎近日,“我是股东——走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专项投关活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举行。这场活动上,马钢股份、南网储能与中国电研三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ESG如何赋能央企高质量发展。

    每经记者 陈鹏丽    每经编辑 杨夏    

    当前,ESG已经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一道必答题。来自《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治理(ESG)蓝皮书(2022)》的数据显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ESG信披方面发挥着表率作用。

    央企在践行ESG过程中,有哪些经验、还面临着什么挑战?近日,“我是股东——走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专项投关活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举行。这场活动上,马钢股份(SH600808,股价2.81元,市值218.3亿元)、南网储能(SH600995,股价9.99元,市值319.3亿元)与中国电研(SH688128,股价21.57元,市值87.25亿元)三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ESG如何赋能央企高质量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获悉,南网储能党委副书记、董事吕志认为,ESG管理的一个关键在于怎样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ESG指标体系。中国电研副总经理孙君光表示,企业践行ESG尤其需要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马钢股份董秘室主任、法律事务部部长何红云则提到,国际国内对企业ESG的要求各自不同,对于马钢股份来说,首先要守住合规的底线,然后再持续改善ESG管理。

    圆桌论坛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鹏丽 摄

    央企重视践行ESG理念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底,70.4%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已发布2022年度独立ESG报告。从报告质量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报告信披水平明显优于同期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不难看出,央企在ESG信披上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

    在“我是股东——走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专项投关活动”上,记者获悉,多家央企上市公司纷纷透露,公司重视ESG工作,并将ESG作为重要的治理工具,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

    “ESG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全局性(强)的一项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也是董事长项目、董事长工程。”何红云表示。她告诉在场投资者,对于马钢股份来讲,首先,董事会高度重视,搭建了ESG的组织管理体系,专门制定了管理办法。董事会负责ESG的规划、决策方案,然后由总经理牵头负责落实董事会关于一些ESG方面的决策。此外,公司还制定了ESG三年规划,并定期与股东、投资者、员工等各方进行交流,传播ESG理念并在交流中改进和提升ESG管理。

    吕志也表示,践行ESG理念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在2022年重组上市时,公司就把ESG作为重要的治理工具,嵌入到“三会一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建设中,形成了由公司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以及ESG工作小组构成的ESG治理架构。

    孙君光提到,ESG让央企有了更多综合评价指标,也让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现场活动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陈鹏丽 摄

    践行ESG还面临哪些挑战?

    央企践行ESG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何红云在活动现场接受投资者提问时表示,现在一些客户非常重视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履责情况。有些客户在对供应商资质审查方面,就把社会责任和ESG作为一个重要参考项。同时,客户对企业未来用钢的减碳也提出要求。这些都是ESG为马钢股份的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对于企业践行ESG过程中的挑战,何红云提到,现在,国际国内对企业ESG的要求各有不同。针对这个情况,马钢股份首先从信息披露出发,守牢合规底线,然后根据各方反馈,结合公司实际,不断改善ESG管理。其次,现在ESG的专业人员、专业化管理人才很缺。针对这个挑战,马钢股份的应对方法是搭建自己的ESG管理团队,进行系列交流和培训。

    吕志认为,披露一份高质量的ESG报告,要从三方面着手:一、对标主流信息披露的标准,比如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标准,关注国资委及交易所的披露要求;二、聚焦企业的ESG核心议题;三、ESG要落地,要让公众和利益相关方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这就要求企业在ESG指标设计上注重可读性。

    孙君光提到,央企践行ESG需要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的关系。他举例称,去年中国电研整合组建的“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部评审通过。“我们通过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有力促进各业务板块健康发展。反过来,各业务板块的良性发展所获得的利润,也反哺基础研发的走深走实。”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347969476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德方纳米:接受方园基金等机构调研

    下一篇

    2022年度业绩预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贵人鸟收警示函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