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平安集团公布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期业绩报告。中报显示,平安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健,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819.5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8.41亿元,年化营运ROE达18.2%,集团基本每股营运收益为4.63元。
这份成绩放在同行业看已经殊为不易。2022年净利润依然超过百亿元的公司有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平洋寿险、泰康人寿。其中,平安人寿以746.96亿元独占鳌头。
当前寿险业仍处于深度转型期,高质量发展是行业的主旋律。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中报的致辞中表示,平安持续关注客户的财富管理、养老储备、健康保障三大核心需求。目前健康管理已服务超1600万客户,超6万名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高端养老项目已在四个城市启动。
着力构建“保险+”的业务组合,持续打磨产品与服务,才能让险企穿越周期。支撑平安“保险+”的重要一环,是平安花费十多年构建的医疗健康生态圈。生态圈建设的逐渐深化,正成为平安的增长新引擎。
近年来,平安的各位管理层在谈及集团战略时,言必及“医疗健康”,可见分量之重。医疗健康圈反哺平安主业的成效中,今年中报中的一份数据很有看点:2023年上半年,集团29.7%的新增客户来自医疗健康生态圈,享有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对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贡献占比超68%。
新业务价值是保险公司的发展增长点,也是未来营业利润的增长点。这样的数据占比,已经体现了医疗健康生态圈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早于集团的2023年平安健康中期业绩报告上,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方蔚豪也表示,如同美国的联合健康一样,平安集团不断突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向“服务+”属性不断延伸。作为平安集团核心战略之一,医疗健康是平安集团打造长期护城河的关键。
平安医疗生态圈的构建与深化,是提前预知了将来险企所要面临的改革之势。
在平安联席CEO陈心颖看来,“平安必须不止提供财务的保障、财富的升值,这是传统保险做的事情。基于保险之上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这个才是客户的切实需要。”
陈心颖给出了一组数字:在健康领域,中国居民平均健康医疗消费是5000元,中国目前有2.1亿65岁以上老人,因此,中国的养老市场潜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但是从医疗康养的供给局面来看,中国的健康医疗养老有超过50多万家的供应商、几万种的服务,参差不齐,标准不齐、供应不齐、供需不匹配。平安的应对之策是,利用平安健康、北大医疗去整合优良的养老健康资源,提供给客户到线、到店、到家的服务。陈心颖透露,仅上半年就已经整合1250个服务,有20万供应商,其中服务4700万次,平安的客户购买2500万次,通过平安再重新消费30亿元。
陈心颖表示,“(供给方式的整合与多样化)让保险产品更加有竞争性,客户服务黏性更好,而且它会创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联合健康与我们的盈利规模类似,但是市值是我们的3到4倍,因为他们的医疗健康业务占比50%以上,我们希望未来双轮驱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能够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平安积极探索“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养老”“保险+医疗健康”的服务模式,满足高品质生活的需要。通过综合金融与医疗生态圈的协同配合,平安寿险、平安银行等公司受益于集团医疗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平安健康和新北大医疗集团也能够赋能金融端的企业和个人客户。
截至2023年6月末,在中国平安超2.29亿的个人客户中有超64%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43个、客均AUM达5.58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2倍。
单纯的数字可能没有观感。对比今年上半年发布的2022年报,上述的客均合同数约3.41个、客均AUM约5.45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健康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0倍。可以看出,医疗健康生态圈的反哺能力正在逐渐深化。
这些数据的变化只是结果,我们要以终为始,拆解生态圈的建设逻辑。
过去十年,平安立足中国,通过“管理式医疗+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健康服务”的独特商业模式,持续打造中国版管理式医疗的样本。
中报中提到,凭借“到线、到店、到家”的服务能力和数百项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资源,平安将线上、线下医疗健康生态圈与作为支付方的金融业务无缝结合,形成独有的盈利模式。
第一,通过赋能平安寿险、平安银行等集团内的个人金融客户,作为集团内部的服务供应方产生收入。
第二,通过与平安产险、养老险、健康险等公司的企业补充保险等产品相结合,为企业客户提供员工健康管理服务带来收入。
第三,通过打造旗舰互联网医疗平台、自营医疗机构以满足国内中高端群体的医疗健康需求,从而带来长期收入。
可以看到,从B/C端客户群体的梳理和医疗、康养的需求分层,这三种模式都实现了覆盖和部署。明确了如何盈利,平安要做的就是在供应和支付两端,为生态圈梳理“运营模式”。
作为供应方,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平安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外部签约医生超5万人,自有三甲/级医院6家,合作医院超1万家,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合作健康管理机构数超10万家,合作药店数达22.6万家。
另一方面,平安完成北大医疗集团收购,将其下属的6家三甲/级医院、特色专科医疗机构以及其他优质资源融入现有的医疗健康生态,深化医疗产业布局,其中北大国际医院属于旗舰医院。
平安联席CEO谢永林表示,医疗板块是平安参与重整方正集团的核心原因,医疗板块充分融入集团,支持集团医疗战略落地。一方面在整合资源,组建医疗板块的专业经营团队,全力提升医疗板块的经营效益。1-7月北大国际医院营收增长20%,推动新方正医疗资源与集团保险、医疗科技能力紧密结合。比如,居家养老服务中,寿险团队已经结合新方正集团医疗资源,打造医疗、护理、康养、康复等尖刀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已经在北京地区上市试点。
这些线下医疗机构的基础建设,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重运营”部分。谢永林在受访时感慨,近年来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工程浩大”,不过,工程一旦建立起来,“就是很深的护城河,有着极高的门槛,与综合金融彼此促进,正向循环”。
2023年第二季度,平安在北京探索试点“保险+医疗”模式,通过将寿险、健康线与北大国际医院提供的高端医疗服务权益相结合,为北京客户提供保障,下半年将拓展至上海、广州、深圳三城。
除此之外,作为生态圈的线上旗舰,以及连接医疗健康产业链中支付方与供应方的桥梁。平安健康已经搭建包括皮肤科、儿科、中医等九大专科的在线诊疗平台,患者可以通过图文、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远程问诊,实现7*24小时接诊,60秒快速响应,节省了患者在线下问诊的排队时间。针对疑难杂症,可开展远程会诊;同时通过给用户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随访,帮助用户进行疾病预防。线上专科诊疗平台成立以来,无一例重大医疗事故,用户阅读五星好评率达99%。
在内部协同上,平安健康与平安寿险深度合作,推出“特色体检、控糖管理、在线问诊、门诊预约协助及陪诊、重疾专案管理”五大亮点服务,2023年上半年已为超1600万客户提供服务,整体服务满意度99%。
作为支付方,平安有效协同保险与医疗健康养老服务,2023年上半年,集团医疗健康相关付费企业客户超3.3万家,平安健康过去12个月付费用户数超4500万;平安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超700亿元。
金融+医疗健康方面,在中高端个人客户服务上,平安聚焦“保险+健康”产品,探索“保险+医疗”产品打造。
“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自2021年推出以来,服务内容升级增加了五大亮点在内的15项服务。截至2023年6月30日,慢病防控服务方面,项目已服务118万客户,使用者季度指标达标率78%,服务满意度99%。
在大中型企业客户服务上,平安在2023年上半年,覆盖企业客户超3.3万家,服务企业员工数超1700万。
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升级,是社会大势,也是平安的历史性机遇。
在平安的中报发布后,东吴证券给予中国平安买入评级。光大证券也指出,目前平安集团改革成效已初步显现,净利润实现边际改善,叠加公司积极推进科技赋能,布局健康生态与养老产业链建设,下半年NBV压力将有所缓解,在去年低基数下盈利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中短期来看,平安医疗生态圈,是平安实现主业发展的压舱石,而长期的目标则藏在中报的一句话中。马明哲在致辞中表示,发展综合金融,是用诚信和专业,努力让天下没有难做的金融;发展医疗健康养老,是帮助客户少为求医无门、问药无路、养老无助而烦恼焦虑。
这或许是平安医疗生态圈的“终极目标”。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信息披露内容以公司公告为准。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