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焦虑常表现为自卑感、孤独感、悲观失望等,可能影响社交退缩和性格变化。习得性无助在单身焦虑中起到强化和维持作用,产生原因包括恋爱失败经历、负面社会态度等。增强对生活的掌控感可以通过接受自身情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培养个人成长和寻求支持等方式实现。长期单身和抑郁可能存在关系,但具体要看个体差异。
每经记者 宋思艰 每经编辑 杨夏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七夕”,在这一天所代表的浪漫气氛背后,“单身焦虑”的话题也再度引起关注。
单身人群会出现焦虑吗?如何增强对生活、对自我的掌控感?今日(8月22日),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书面采访了成都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电子科大成都脑科学研究院临床医院)心理治疗师宋国林。
成都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电子科大成都脑科学研究院临床医院)心理治疗师宋国林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BD:单身焦虑包含了哪些具体表现?
宋国林:1.自卑感。由于长期单身,容易产生“自己不够好”的想法,对自己的外表、性格、能力产生自卑。
2.孤独感。没有伴侣陪伴,生活中缺乏亲密关系,容易感到孤单。尤其在节假日看到别人有伴侣相伴时更加明显。
3.悲观失望。对恋爱和自己找到对象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悲观和失望。
4.社交退缩。因害怕被问及感情状态,而回避参加社交活动,减少与人接触。
5.性格变化。性格可能会变得敏感多疑,总觉得别人在议论自己的单身。
6.生理症状。持续的焦虑可能导致头痛、胃痛、失眠等生理不适。
7.消极懈怠。对生活失去动力,影响工作学习,使生活质量下降。
NBD:习得性无助(指多次努力仍无法达成目的,形成一种对现实绝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及心理状态——编者注)在单身焦虑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结合单身焦虑来看,习得性无助有哪些产生原因?
宋国林:习得性无助在单身焦虑中起到了强化和维持的作用,使得个体在面对单身状况时感到无助和无力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情绪、思维和行为。因此,处理单身焦虑时,重要的是帮助个体重建积极的自我认知、培养积极的行为模式,并提供支持和鼓励,以减少习得性无助的影响。
习得性无助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1.恋爱失败经历。多次追求失败和失恋,产生“我无法拥有幸福的恋情”的认知。
2.负面社会态度。社会对单身者的压力或否定,加重了无助感。
3.自我归因偏差。将失败过多归因于自身缺点,降低自我效能感。
4.社交技巧缺失。社交和恋爱技巧欠佳,导致失败重复发生。
5.过高异性标准。遇到合适对象时放弃,标准过高也会导致无助。
6.消极应对方式。回避社交活动,减少结识异性机会,容易产生无助。
7.自我效能感缺失。对自己在恋爱领域的能力缺乏信心,每次失败都会加重无助。
NBD:如何增强对生活、对自我的掌控感?
宋国林:1.接受自身情感。首先,鼓励个体接受并认可自己的单身焦虑情感。让他们明白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而不是个人失败或缺陷的体现。
2.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接纳自我的不完美之处。通过自我探索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优点,培养积极的自我形象,以增强自尊和自信心。
3.培养个人成长,采取积极的行为改变。鼓励个体投资于个人成长和发展,通过学习新技能、参与志愿活动、追求个人兴趣爱好等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实力,还能扩展社交圈子,增加结识潜在伴侣的机会。培养自我关怀,做喜欢的事情放松心情,关爱自己的身心。
4.寻求支持。鼓励个体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咨询。与朋友、家人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获得理解、支持和建议。
NBD:一直单身,又不主动扩展社交范围去认识新朋友,却每天幻想着能有爱情的行为,被称为“自杀式单身”。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自杀式单身”?如何破解“自杀式单身”?
宋国林:为何会产生“自杀式单身”,有以下几个原因:
1.惰性心理:个体存在强烈的惰性倾向,即使有改变单身的愿望,也倾向于维持当前状态,不愿付出行动的代价。
2.外归因:将单身归因于外在因素如环境、运气等,认为自己无法控制,所以不主动作为。
3.人们的行为受到对负面结果的恐惧和回避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对面对拒绝、失败或伤害等负面结果感到恐惧,因此避免采取积极行动,以避免面对这些可能的负面结果。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破解“自杀式单身”:
1.认识自身的惰性倾向,反思惰性产生的原因,是否存在对失败的恐惧。
2.激发内在的动机和明确目标。想清楚为什么希望有伴侣或建立有意义的关系,以及这对自己生活和幸福感有什么意义。
3.提供外在激励,如让朋友一起坚持社交计划,获得外部监督。
4.制定具体的行为计划,从简单目标开始,逐渐调整。
5.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庆祝每一个小进步,强化自我效能感。
6.进行积极情绪梳理,减轻负面情绪。
NBD:长期单身和抑郁之间有无关系?
宋国林:长期单身和抑郁之间可能存在关系,但并非必然。个体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且这种关系并非绝对。有些人可以长期单身但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而有些人则可能是抑郁的单身者。取决于其他因素,如个体的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系统、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不应将单身的状态等同于抑郁,也不应将单身污名化。
NBD:有人可能会在七夕期间大额消费,比如购买较为昂贵的礼物,表达对另一半的爱意。您认为这种行为是否有利于情感的沟通和满足?您对此有何建议?
宋国林:可能对情感的沟通和满足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对所有情侣都适用。取决于双方消费观念是否一致,以及自身经济情况。
购买昂贵礼物可以是一种表达爱意的方式,但它并非是唯一或最重要的方式。情感的沟通和满足还包括沟通、理解、关注和共同体验。在情感的表达中注重平衡和综合,根据双方的需求和情况做出适当的选择。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164221432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