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杰:上半年消费潜力释放 对下半年消费趋势带来积极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7-17 22:39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王可然    

    7月17日,国新办举行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表现如何?如何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扩大消费动能……

    围绕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教授、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杰。

    消费活力得到有效释放

    NBD:上半年,我国社零总额同比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您如何评价上半年消费市场表现?

    张杰:三年疫情之后,大家最关心的是对居民收入能力的冲击和对企业部门的冲击,从而导致整个中国经济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而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困扰中国经济发展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从上半年整个宏观经济指标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表现比我们的预期要更好一些。首先,上半年社零总额规模首次突破22万亿元,而且同比增长了8.2%。其次,上半年增速比一季度增速还要快2.4个百分点。说明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一季度还面临疫情的一些延续性影响,但到了二季度,负面的影响基本上消失了,整个消费活力得到有效释放,中国经济也进入到既有的增长轨道上来。

    此外,从另一项指标来看,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快于城镇,说明此次消费的复苏是一个整体性的复苏,而并非局部。除了餐饮等基础性消费以外,珠宝、化妆品等升级类消费也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增长水平。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得到进一步的释放,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信息和苗头。

    NBD:国家统计局在评价上半年消费表现时提到,消费潜力得到释放。想要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还面临哪些压力和挑战?

    张杰: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取得一个比较好的增长速度,但想要实现最为理想的增长和恢复态势,这里面需要破解的问题还不少。首先,三年疫情,导致对部分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产生了抑制效应。一个典型的指标是,2023年以来,居民的银行存款在快速增长,我们将此称为弥补性储蓄。

    也就是说,此前的疫情对收入和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居民花费了大量的储蓄来应对疫情。疫情结束后,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消费,而是如何将消耗的储蓄弥补回来。这种弥补性储蓄的心理,对消费的复苏,尤其是中高端消费,会带来负面效应,而且会延续一段时间。

    今年,我们去全国多地进行调研后发现,部分微观企业,尤其是部分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面临一定的压力。这种经营压力会传导到就业,就业的问题会比较突出。尤其是每年七八月份,是高校毕业季,1000多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的问题。所以,找工作面临的压力也会对下半年的消费尤其是中高端消费,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影响。

    下半年消费趋势如何走

    NBD:您刚才提到了释放消费潜力面临的一系列压力。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到底是增强还是减弱?

    张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到底是投资需求支撑还是消费需求支撑的问题。消费本身不是一个短期因素,而是一个中长期问题。居民收入持续性的提高,带来信心的保障和消费预期的增强,才有可能会扩大消费规模。

    当前,中国经济本质上来看,还处于投资需求作为主要支撑的经济发展阶段。但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能割裂开来,消费需求的许多问题要通过投资的过程去解决。但投资需求不能走以前的老路,一定要兼顾创造高收入的就业岗位,实际上就是投资和消费相兼容的一种新的政策模式。

    中国的人口规模和消费习惯决定了,我们不能模仿美国去大规模发钱,或者是发消费券,因为这种方式难以实现额外消费的大幅度增长。因此,我们需要将投资和消费合二为一,成为经济增长最核心的支撑力量。

    NBD:如何预判下半年消费趋势?

    张杰:总的来看,上半年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消费恢复态势向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但下半年,消费也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首先是低基数效应在下半年会减弱。由于去年的基数效应,今年二季度社零总额同比增速达到了一个相对高点。三四季度,这种低基数效应的影响是相对有限的。基数效应减弱后,增速就有可能会降低。

    另外,新就业的人群,以及就业人群面临的失业压力,这种双重因素,可能会对下半年消费高速增长带来一定的影响。我认为,三四季度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可能比二季度会低一些。但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消费环境的改善,对下半年消费趋势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北向”助力 可转债基金上周普涨

    下一篇

    道达投资手记:A股出现罕见一幕 市场有“光”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