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千亿级“减肥神药”市场 又迎来一位国内玩家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7-11 22:20

    ◎近期国内多家企业开始布局GLP-1类药物。相关机构预计,2030年GLP-1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领域的全球市场规模可达900亿美元。

    每经记者 王佳飞    每经编辑 陈俊杰    

    7月10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甘李药业(SH603087,股价40.64元,市值229.88亿元)登记了关于GZR18(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II期临床研究试验,主要目的是评价和比较GZR18注射液和司美格鲁肽(诺和泰)注射液在成年T2DM(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次皮下注射给药的血糖控制情况。

    7月4日,华东医药(SZ000963,股价45.72元,市值801.93亿元)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大陆首款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减肥药物获批。

    近期国内多家企业开始布局GLP-1类药物。相关机构预计,2030年GLP-1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领域的全球市场规模可达900亿美元。

    国产“减肥神药”

    甘李药业的登记信息之所以受到关注,可能不仅仅是因为GZR18对于血糖的控制情况,而是在于减肥。

    就在6月7日,甘李药业还提交了一项关于GZR18的研究试验,主要目的是“评价GZR18注射液在成年肥胖/超重受试者中治疗30周后的减重效果”。肥胖/超重是GZR18的一个重要适应症。

    7月4日,华东医药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杭州中美华东制药申报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批准,这是大陆首款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减肥药物获批。

    近期减肥药可谓大热。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2020)》报告,有超过50%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目前社交媒体上讨论“减肥神药”的比比皆是,很多人在关心是否真的有效、服用是否伤身,而国外“减肥神药”在国内广为人知可能和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有关。据中国证券报,2022年10月他发文称,其一个月内减重9公斤,秘诀是定期禁食和使用Wegovy(司美格鲁肽)。

    所谓司美格鲁肽,也属于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类。根据相关介绍,GLP-1是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主要通过增加胰岛素合成、分泌,以及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从而实现人体血糖的调节。由于GLP-1可以引起食欲下降、胃排空速度减慢、以及饱腹感增加等效应,所以它具有减轻体重的效果。

    德邦证券称,GLP-1临床优势明显,并已逐步成为减重赛道主流靶点。GLP-1R激动剂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与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药物相比不会引起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副作用。

    市场潜力巨大

    德邦证券预计,2030年GLP-1在2型糖尿病和肥胖领域的全球市场规模可达900亿美元。其中2型糖尿病药物市场约占350亿-400亿美元,减肥药物市场约占500亿-550亿美元。

    据诺和诺德2022年财报,GLP-1中国市场销售额为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2022年,诺和诺德在中国GLP-1的市场份额大概为64.4%,礼来和诺和诺德两家公司几乎占据了中国GLP-1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企业纷纷进入该领域。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显示,目前国内已有112款GLP-1类新药进入临床阶段。从项目申报数量来看,近三年临床申报已处于爆发期,特别是今年。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2016-2020年平均每年申报临床5~6个项目,而从2021年开始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021年集中申报了20个项目,2022年也达17项,而在今年截至目前半年内已有16个项目,几乎已达去年的全年数量。

    进一步细分到成分类别,布局多肽类药物最多,也有众多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小分子药物,相对于前两年占比总申报项目数的15%~18%,今年布局化药数量明显变多,截至目前占比已达37.5%。

    此外,德邦证券报告表示,除已广泛应用的糖尿病外,GLP-1在减重领域增长迅猛,心血管风险控制效果已被验证,同时在多个适应症如肾病、肝病、阿尔默兹海默、外周动脉疾病等被初步验证,部分药物已有临床数据读出,市场潜力巨大。

    资本市场似乎也对GLP-1类药物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7月10日至11日,甘李药业股价涨幅为7.57%。同样,华东医药股价自7月4日以来上涨了5.37%。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世界银行提名15位大公司CEO和董事长加入私营部门投资实验室

    下一篇

    印度半导体制造业“重要一步”泡汤 富士康退出195亿美元印度芯片工厂计划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