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行业风向标 | 两大因素驱动,影视IP价值有望重估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6-27 12:43

    每经记者 刘明涛    每经编辑 赵云    

    暑期档来了!

    从目前暑期档的影片供给看,国产片已集齐沈腾、吴京、黄渤、王宝强等四大中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有利支撑观影需求,进口片储备有《闪电侠》《疯狂元素城》《碟中谍7》等影片,丰富了供给端的类型,两方面保障票房大盘稳步增长,预计暑期档票房将稳步恢复。

    23年暑期档已开启(6月1日-8月31日),随着前期积压的供给逐步释放,以及监管放松趋势的延续,23年6月暑期档定档的影片数量大幅恢复。根据目前储备释放的趋势,7月和8月仍有较大的供给增长空间。截至23年6月13日,今年暑期档已有82部影片确定上映日期。

    值得关注的是,暑期档一方面集齐国内四大最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另一方面进口影片数量大幅增长。

    据了解,23年暑期档已集齐沈腾、吴京、黄渤、王宝强等四大中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演员。主演的影片分别为沈腾主演的开心麻花喜剧《超能一家人》,黄渤主演的喜剧《学爸》以及和王一博共同主演的剧情片《热烈》,王宝强自导自演的现实题材影片《八角笼中》,吴京和杰森·斯坦森主演的《巨齿鲨2》。

    中信建投分析认为,进口影片上映数量的大幅恢复丰富了供给端的类型,而国内最具有票房号召力演员出演的影片上映,有力支撑需求端,保障今年暑期档票房大盘稳步恢复。

    另一方面,从股价表现来看,近三个月,上海电影、奥飞娱乐等拥有IP的公司的涨幅更靠前。这主要因为近期已有多款围绕AI+IP的产品落地,包括掌阅科技旗下围绕小说IP和历史人物的交互产品“阅爱聊AI”、小冰公司围绕网红和明星推出的虚拟社交类产品“XEva”。这些产品都在围绕AI+IP尝试不同场景的交互功能落地,并逐步尝试会员制、按次付费制等多种形式的商业化。而上海电影和奥飞娱乐拥有丰富的IP储备,各类AIGC产品的落地,有效拓宽了IP变现路径,并打开了商业化潜力。

    因此,看好中长期AI在影视行业的落地,尤其是光线传媒已在动画制作流程中尝试使用AI技术,有望大幅缩短产品周期并实现降本增效;中国电影和博纳影业等在影片中大量使用特效的公司,也有望受益AI带来的提质增效。

    点评:一方面,影视行业经历过去几年内容监管、行业整顿、疫情影响,中小厂商出清,竞争格局优化,随着头部内容产能2023年开始进入释放期,业绩或持续反转;另一方面,MetaSAM为代表的图片分割模型及Gen-2为代表的视频生成模型或推动影视制作周期大幅缩短。同时,AI电影或通过多模态模型实现剧本创作、人物形象、剧情画面完全个性化,打开商业化想象空间。

    这里,通过整合天风、安信、国信等10余家券商最新研报信息,为粉丝朋友带来4家公司简介,仅供参考。

    1、万达电影

    23年以来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电影行业持续稳健复苏,在此背景下优质电影龙头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全年待上映影片、待播剧集储备丰富,影视业务有望持续贡献收入。

    ——天风证券

    2、唐德影视

    公司深耕影视市场10余年,拥有国内一流的创作团队和影视IP资源,具有深厚的行业资源和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我们认为,通过以影视剧制作和发行为核心、影视相关其他业务环节共同推进的一体化产业链,公司有望进一步发挥电视剧和电影业务之间IP叠加效应,以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了盈利能力。此外,公司正在积极布局虚拟人制作、运营、算力为一体的业务,NFT数字收藏业务,AI换脸以及“AIGC+IP”,加速“影视+科技”落地,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主营业务的全流程效率。

    ——天风证券

    3、横店影视

    短期看档期效应下优质影片定档,中期看单银幕产出拐点,长期看文化强国及电影强国下的国产优质内容供给崛起及文化输出,公司业绩承压落地,2023年供给与需求均有望双升助力主业回暖可期。

    ——华鑫证券

    4、中国电影

    由于影视行业迎来复苏窗口、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为电影出品发行龙头,具备进口影片发行壁垒,后续多部影片上映带来业绩改善。

    ——光大证券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消防救援队伍全力投入汶川“6·27”泥石流失联人员搜救工作

    下一篇

    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举行空中战术演习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